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甘肅天水伏羲廟(二)【圖文】

 還舊樓主. 2017-01-07
 
     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著名文物、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称它"是甘肃省唯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南宅子的创建人胡来缙和北宅子的创建人胡忻,父子二人都是明代的名臣,邑人誉为"父子乡贤"。胡来缙由举人选为县令,在职期间,廉洁奉公,不畏权势,赏罚分明,官声甚好。北宅子为其居所。胡忻为胡来缙之子,进士出身,初任山西临汾知县,以后升为工部给事,官至太常寺少卿署正卿。他曾多次直颜上奏,被人们赞誉为"北海瑞"。南宅子即为胡忻的居所。
 
甘肃天水胡氏民居(明、清.国五)(二)

    胡氏民居除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外,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明万历朝建成之后,未进行过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甘肃天水胡氏民居(明、清.国五)(二)

    南宅子是明朝嘉靖十九年1558年秦州举人、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的私宅。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一直由胡氏家族世代居住。该宅第坐南朝北。因门外临街有百年古槐,所以当地人又把南宅子叫做"大槐树下"。
 
甘肃天水胡氏民居(明、清.国五)(二)

    南宅子整体形制与建筑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组合,由天井、前院、中院、后院、书房院、后花园等组成。大门上书明代榜书"副宪第"三字,两边分别写着:"赐进士第分巡陇右道右参政李国士为"、"中宪大夫整饬雁平道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立"。大门位于坐南朝北院落组群的东北角,以独立建筑物出现,这种形式在天水古民居中独一无二。
 
甘肃天水胡氏民居(明、清.国五)(二)

    进入大门首先是一个小天井,南设照壁,东西各设一垂花门,西垂花门上康熙己酉年书"桂馥"二字依稀可辨。
    南宅子是标准的四合院形式,东西为厢房,坐南朝北的主房为明代过厅。前、后院是南宅子建筑群的主院,是主要活动区;东院为副院,是生产区;仆院和杂院是服务区。这种布局功能明确、动静分明,表现了封建等级制度。整体东区是民居保护所在地,由大小14个院落组成,古民居建筑60多座,该区民居建筑种类繁多,有古秦州大家小姐居住的绣楼、地方特色的云罗厅,也有名噪国内外的"天水古楼"等民居古建筑。
 
甘肃天水胡氏民居(明、清.国五)(二)

    明初建筑崇尚古风,讲究制度,装饰朴素。统治者以礼制的形式强化了建筑中的封建等级,形成了住宅单体建筑的简约单一和群体组合的严谨整,古老的前堂后寝格局重新被推崇,成为品官宅第的经典式建筑模式。
 
甘肃天水胡氏民居(明、清.国五)(二)

    与南宅子相较,北宅子规模更为宏大。上世纪末拆毁前有大门三间,门额题为"太常第",是为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的私宅。由于胡来缙、胡忻父子均为明万历朝之名臣,所以天水百姓在南北二宅之间的马路上建有"父子乡贤"的巨形牌坊,可惜此牌坊于民国初年拆除。
 
甘肃天水胡氏民居(明、清.国五)(二)

    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为正院三进,侧面建有大小院落5个,现仅存二、三院的前后正庭与中院庭楼及厢房。庭楼梁记上明确记有"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题记。天水市文化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建筑规模和建筑整体构造的价值而言,北宅子比闻名遐迩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毫不逊色,"而细节雕饰之华美精细,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甘肃天水胡氏民居(明、清.国五)(二)

    天水胡氏古民居北宅子的主人,就是南宅子主人胡来缙的次子胡忻,字慕之,号慕东,生于嘉靖丙辰(公元1556年),是胡氏家族成就最高的一位历史人物。其进士出身,初任山西临汾知县,以后升为工部给事,官至太常寺少卿署正卿。他曾多次直言上奏,被人们赞誉为"北海瑞"。胡忻从小聪慧过人,安维俊在他主编的《甘肃新通志--胡忻传》中称:"公生而颖敏,弱冠沈毅有大志,举止异常。"据《天水胡氏民居》记载:在天水的历史上关于胡忻的很多事迹,在麦积区马跑泉至今还流传这一段民谣,"牛头山,尖对尖,胡家出了伴君官"。牛头山是麦积区马跑泉背靠小陇山的一段,两山如牛头环抱着马跑泉镇,民间认为这是马跑泉山脉灵气的表现,结果胡家出了一位伴君的大官,便是胡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