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誉为世界电视剧巅峰的《黑镜》,为什么吸引人?

 cat1208 2017-01-07

| 洞主

英剧《黑镜》,一个被一些人誉为世界电视剧巅峰的杰作,它模拟了一个充满黑科技、人工智能以及未来社交生态的寓言世界。不幸的是,这个世界的种种前沿技术,在被运用到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制约、扭曲、异化、甚至摧毁人类的意识与肉体。

 

尼尔·波兹曼在他们《娱乐至死》一书中说,人类将毁灭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在他看来,科学技术的演进与革新,会抑制我们的思维深度,并让文化内容沦为娱乐的附庸。显然,《黑镜》将这种“毁灭”发挥到了极致,我们看到的,是那些被日常科技直接或间接摧残着的个人与群体。

尼尔·波兹曼的著作之一


从第一季里那个被舆论打垮的首相,到第二季中被围猎的妇女,再到第三季里被“反杀”的三十多万国民……可以说,使这种“毁灭”的隐喻在《黑镜》的具体的场景中,正变得具象化和立体化。

 

每一部极具吸引力的作品,笼统而言,无非是精妙地抓住了人们本性中的一种或几种情绪,其中不外乎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色欲和恐惧。在我看,《黑镜》的魅力在于它紧紧地抓住了人性深层的恐惧——这种恐惧未必会让你感到害怕,但却足以令我们深深警觉。

1.

近在咫尺的现实感

让恐惧触手可及

《黑镜》有科幻片的潜力,但它所有的科幻元素都密切关联着我们现今的生活。它不去涉及远离大众生活的航天和宇宙,它往往从我们常用的社交网络入手,然后延展现今雏形阶段的物联网生态,描绘一种我们可以预见的常态化生活,比如用手机给别人打分,比如随时在眼前虚拟一个荧屏,像操作 iPad 一样办公和娱乐。

正是这些触手可及的科技产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在不远的未来甚至当今时代就会发生的悲剧。

 

试想,如果没有 YouTube 这种一个人上传视频所有人都能观看的网站,第一季第一集(片名:国旗)里的疯狂艺术家真的能威胁到首相吗?如果没有类似微博般的集体性话题参与平台,第三季最后一集(片名:全网公敌)里,怎么会有一个又一个人成为众矢之的,承受侮辱和死亡。

这些血淋淋的剧情,仿佛已经延展到我们眼前,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世界可以说完全具备剧情中的所有条件。

2.

打碎已有的认知与常规

靠未知元素增加恐惧的深度

在第三季第三集(片名:黑函之舞)中,罪犯凭借技术的力量,掌握了几个来自各个阶层人的把柄,从而控制了这些人。罪犯让他们做了很多难以接受的事,比如抢银行,比如互相厮杀直至将对方打死。很不幸,这些人无法反抗,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丑事(被记录的手淫视频等)被弄得众人皆知。

最耐人寻味的是,罪犯残忍地摆弄着那些如同玩偶一样的人,并非以名利或金钱作为自己的目的。最终,罪犯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也许他(她)布这个局,玩弄这些人,只是为了快感,或者别的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这个罪犯太像第一季第一集(片名:国旗)里的疯狂艺术家了,这种无法被弄清目的的犯罪,无法用常规逻辑来解释。这种未知元素增加了恐惧的深度,让我们透过科技,渐渐洞察到人性底层那种无法解释的残忍。

3.

无法言说的唯美与悲情

丰富着恐惧的内含

看过《黑镜》,你会发现,它的每一集几乎都会从一个精妙唯美的未来场景,逐渐走向充满悲情的无底深渊。

 

《黑镜》第二季第一集(片名:马上回来)中,女主角的男友意外死亡,科技的力量让她得到了一个极为逼真的假男友。不幸的是,假的终究能难以和真的一样,言谈举止的细微差异,让女主角无法像爱死去男友一样,对待这份感情。

她很纠结,面对“新男友”,内心常常有一些希望,想要假戏真做,重新去爱,可惜,人类自身的细腻感官与多维记忆,令她无法释然曾经的甜蜜,无法去爱。

 

科技的发展威胁着人们的精神与肉体,也会扭曲人格与情感,女主角被一种我们无法体验的科技怪力束缚着,她的希望与绝望来回交替,在这细微之处,你能说她的心灵比没有男友更好还是更糟呢?

 

前沿技术逼近我们,在这种恐惧或者说威慑之下,唯美与悲情正在反复言说着一个百看不厌的故事,它让你疑惑,也令你深思。你会发现,《黑镜》看过几遍,剧情已经烂熟于心,但你仍然想要回顾再看。《黑镜》仿佛拥有着莎士比亚悲剧的诱惑与魔力。

 

 

现实感、未知、悲情与唯美,这些元素勾勒出一种高层次的恐惧,它多维度刺激着观众的情绪,这使得一般影视剧无法企及。

 

《黑镜》为什么吸引人?我看至少因为这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