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续抽水一个月,张献忠水下宝藏重见天日,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东山观海 2017-01-07
2017-01-06

2017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民间盛传的“张献忠沉银”位置正在进行排水打捞,做考古发掘的最后准备。

370年前,张献忠与明将杨展便激战于此,张献忠大败后,流下“千船沉银”的宝藏传说。2005年起,传说不断被证实,江口陆续发现银锭、金币、金印,其中虎钮金印、五十两金锭更是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随后,四川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请示,请求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工作。直到2016年6月,该请示获国家文物局批准,采取的围堰后考古发掘方案持续到2017年才得以正式启动。

经过连续一个月日夜大量的抽、排水,岷江河道底部终于显出庐山真面目。

为防止有不法分子混入窃取江底财宝,考古团队不仅将整个岷江河道中心用一道2米高的蓝色彩钢板围住,并且24小时有专人看守。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句流传百年的民谣指的就是张献忠沉银地。

据《蜀难纪实》中对沉银的记载:“张献忠率部打算走水路离开四川,由于财宝过多,会使船只下沉,张献忠让人用诸多木头掏空,把金银财宝放在木头里,让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但后来部队遭到阻击,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沉入水下的金银财宝有多少呢?据《蜀难纪实》记载:“累亿万,载盈百艘”。

江口陆续发现银锭、金币、金印,其中虎钮金印、五十两金锭更是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2016年1月5日,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神秘面纱揭开,除发现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