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启录》系列之《墨宝记》

 感通天下 2017-01-07

《易启录》系列之《墨宝记》

       丁亥年癸卯月丁未日己酉时易玄自重庆办事后赶回遵义,就宿于友人周大斌先生处。翌日晨,刘长焕先生致电易玄,使易玄往遵义市步行街捞沙巷拜谒其恩师郭元远先生并求索郭老为工作室及贵州国学讲学院周易研究中心题词大赐之墨宝。

       丁亥年癸卯月戊申日丁巳时易玄致电郭老,恰逢郭老不在遵义。郭老云下午赶回,届时当与易玄联系。易玄遂赴遵义市鼎鼎书店购得书籍多册,乃回大斌先生处默读。庚申时中刻,郭老来电,使易玄速至,其于遵义市郭元元书画艺术学校等候云云。

       易玄遂至。郭老繁忙,无暇与易玄详谈,命人斟茶后即匆匆离开。易玄乃打量学校布局,眼里见得书法丹青,俯仰皆是;耳里闻得书声朗朗,充塞乾坤。大有身处旧时书塾之感。    

       酉时中刻,郭老归。其间拜谒者亦络绎不绝。郭老默然。待客离散,方谓易玄曰:“早间已自长焕处闻得少君之名,慨叹不曾见识,今见少君气质,果然名下无虚。少顷共飨便饭,待夜里至于舍下再行书写如何?”易玄曰:“甚善。”

       乃与郭老及郭夫人至于一酒家。郭老自备一茅台国酿,以此待客,更不时为易玄夹菜添杯,兴致高涨。品酒尝菜,说地谈天,其乐融融。间或有识得郭老乃向郭老问礼者多人,郭老皆执易玄手对曰:“斯君年方弱冠,而自幼素习《周易》卦理,堪为吾地之异士灵杰,实属难得!”众人皆惊奇、唏嘘不已。易玄酒量原本浅薄,三杯下肚早已面红,此刻闻郭老言,则耳尤赤也。

       其中有一方脸高鼻男士,易玄观其眼尾有痔,遂谓郭老曰:“斯人婚姻不美,引以为憾矣。”郭老乃询问斯人,斯人惊曰:“所言甚是!”郭老抚掌大笑,复与易玄对饮一杯。

       戌时中刻,郭老领易玄奔赴府上。迅即铺展纸笔,大书“周易研究中心”篆书字体多幅,并捧以《吴昌硕字集》参详。其间或眉头深锁做凝思状,或眉头舒展做飘逸状。书毕仰天长舒一气,将几幅条文并于一地观赏,遂择出之一与易玄,其余尽皆撕毁,易玄见状不免痛心。后郭老乃书“贵州千金鼎咨询策划工作室”几字,情状与上更无二致。

       后郭老奋笔疾书行草字体一卷付赠易玄,其文曰:

                上天下地,参赞化育。天地虽大,顶天立地。

                我在其中,立德立功。我亦不微,拾我其谁。

       见其文大气磅礴,大有气吞山河之势;观其字亦有阴阳旋转,风起云涌、鬼神不测之机。易玄心中不免叹为观止。长焕先生尝云郭老书法,已然出神入化、超凡脱俗,今日得见,其言果无分毫夸大之处。

       郭老执易玄手并肩而坐,煮以“铁观音”茶品尝。一老一少,便煮茶论语,多有相见恨晚之感。易玄曰:“余有一事未解,还请先生明示。余观先生大名,元远,元为人头、发端、第一、天地万物之本原、至大、至善诸意,元更通玄,元者,其象更有自强不息、自力更生之象,郭老书法,自成大宗,此为众人皆知之事实,然则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者,亦当属先生自立成材才是。远者,乃有马首是瞻之象,更为声名远播之状,亦主一生当奔走天涯耶……”郭老曰:“少君所言无一不是,余乃山西人氏,自幼研习书法,来贵州已然卅载有余,于书法一道,的是自学而成……”易玄曰:“郭老一众弟子中,想来独与长焕先生感情深厚罢——”郭老笑曰:“何以见得?”易玄曰:“郭老名元远,长焕乃姓刘,合而为‘元远刘长(源远流长)’也!呵呵。”郭老亦笑曰:“真妙哉。长焕三十五岁方拜入吾门下,其功力亦十分深厚矣。长焕乃吾关门弟子,其秉性绝佳,兼能刻苦,老夫寻觅多年,天幸得之,夫复何求,故关闭门第,不再收徒,天纵奇才,更难得一也。”

       不觉亥时已过。易玄恐友人大斌先生久等,则向郭老告辞,郭老不允,曰:“少君至我处,当如归家一般,不可拘束多礼,今彼此初见,合当于我处留宿,他日若来遵义,亦当速至我处,宿于我处,我处便为少君之家——”易玄因翌日卯辰便要赶赴贵阳,更有行李物什置于大斌先生处,恐翌日不及领取耽误旅程,便向郭老推辞。郭老不舍,乃送行半日,依依惜别。

       至贵阳,易玄与长焕先生谈及郭老。长焕君曰:“恩师赠人字画,向来一笔而成,焉有同一文句书写几幅之理耶?此可见恩师之重视非比寻常。恩师题字于余,亦不曾书以行草,今与君者,文字皆奇,题鉴尤妙,世间罕有,亦足见恩师对君之厚爱。世人求要恩师墨宝,假以万金未必可得,而君虽仅得一卷,恐他人万万金亦难求也。”易玄闻言,更觉珍奇。

       长焕先生乃详叙郭老传奇,方知郭老琴棋书画样样精绝。书画已为国界大宗,不必赘言。而郭老青少年时代,便评为贵州省一级棋士,代表贵州省参与全国大赛,此为棋之一绝;而昔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多名院士至黔省参与“中国古汉语文学沙滩国际会议”留待贵阳,黔方专家由刘长焕先生定夺,乃请以郭元远先生及诗词大宗萧锡义先生赴宴。席上郭老以二胡助兴,萧公则以唱词和之。直听得中科院几名老学者拍案叫绝,不曾想到,当代书法大宗郭老非但书法堪称奇绝,而其拉奏二胡之功,亦然惊天动地不同凡响,此更为郭老琴之一绝;社科院几名老学者广闻博见,亦不曾见得目今何人能以吾中华正宗古调说唱古代诗词。孰料竟然于此地听得锡义先生原汁原味之正宗曲调,当是意外之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