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手》:读懂李安笔下的电影语言 – 《推手》影评

 观审美2 2017-01-07

      单就这一部处女作《推手》来看,李安当年在求学期间打下的电影技法功底可谓相当扎实。这部电影更加让我明白电影之所以称为艺术,是因为它不仅整合了声光电于一体,而且还将画面升华为镜头。

      我们谈一部电影的画面是最初级的层次。例如,特效大片的画面会很精彩,甚至超乎人类的视觉极限,但很少有实际的内容在里面。而电影镜头则更讲究技法艺术。镜头不一定美轮美奂,但肯定言之有物。再配合构图,打光,景深,视角,我们便可从一组动态镜头中读到电影所要传递的信息,或称之为电影语言。

      《推手》的开场很精彩。这种精彩并非源自大量空洞的视觉轰炸,而更像是一种润物无声、大音希声的语言艺术的力道。它甚至没有一句台词,仅靠景深的双表演区和镜头的切换就很清楚地交代了故事的矛盾所在。下面三张截图(A、B、C)取自《推手》的开篇,由此来初探李安笔下的电影语言。

 

A

 

B

 

C

 

      截图A中,景深双表演区内,朱老先生在房内打太极(左,清晰区),但我们仍可看到模糊区中的洋媳妇(右)。

      截图B中,镜头画面可一分为二,让我们从整体观朱老(左)打太极和洋媳妇(右)写作。

      截图C中,镜头切换为全景深。突出洋媳妇不满的表情状态(右),与之强烈对比的是气定神闲打太极的朱老(左)。

 

      从这三组(A、B、C)镜头中,我们很容易就可以读懂《推手》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这同读文字是完全迥异的感受。读文字,是借由文字在大脑中形成画面,从而接收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而读真正的电影,是可直接由镜头画面弄懂电影作者的叙事。这是电影的技法,很能展现一位导演的功力与用心,甚至由此区分了电影大师与不入流的导演。

 

      在《推手》预算拮据的前提下,李安很自然地避免了大手笔的场景设置。电影中大部分的场景都选在室内,但电影故事依然引人入胜。当然,六年磨一剑的好剧本自然功不可没。而人物的对话也绝对没有浪费胶卷。换句话说,从电影中读到文本的机锋,是件很幸福的事。例如,朱老和陈太在结尾的对话(截图D、E):
  

D


  朱老先生:陈太太!


  陈老太太:你怎么出来了?


  朱老:我出来看您走了没有?


  陈太:我看今天太阳这么好,反正一个人,回去也好不回去也好,想着想着,站在这儿就发起呆了。


  朱老:您住哪?


  陈太:我就住那边168号房。


  朱老:我住在那栋2101。


  陈太:嗯…有空过来坐坐嘛。


  朱老:下午有事吗?


  陈太:嗯…没事…


  朱老:…没事…没事…

 

E

 

      在此不作过多解读,还留各位细细回味电影文本的余香。此外,不得不满心佩服的是郎雄和王莱二位老艺术家的表演。郞雄老爷子自然不必过多赞誉,且看李安《父亲三部曲》中郎爷子的演绎,就一个字:服!而王莱的出场真可谓是叫人眼前一亮。她的重头戏主要在三场:校内初识一场,郊游相聚一场,重逢叙旧一场。时间不长,但场场难忘。

      下面这张截图(F)取自校内初识一场戏份。陈太听到朱老对胖学生话中有话的教授后,这细微的面部特写镜头使得陈太这个角色立马就鲜活起来。王莱字正腔圆的台词功底也在无形中为陈太加分不少。

 

F

 

      我们梳理《推手》这部电影大多是从中西文化差异上下手。这个自然是电影的矛盾爆点所在。但细心一些的,或可读懂“推手”二字在电影之内和之外的含义:和解。

      按照《推手》之后李安一贯的创作思路来看,从出现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和解,与自己的和解,与周围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推手》中朱老首先是和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子女亲情。那封家书看似悲痛万分,实则大爱无声。正所谓:“气要散,不能练。愈练愈伤。散了人才会舒坦。”(电影中陈太的台词)

      其次是同洋媳妇的和解。表面上这似乎是洋媳妇的自我反思更多一点,她也并不是因与朱老的具体互动而完全接纳这位中国父亲。虽然此处情节设置的前后逻辑尚有,但多少还是削弱了这部电影最初设下的矛盾冲突的力度。

      再者是他与美国生活的和解。高潮部分是离家出走的朱老勇斗饭店老板,入警局,电视台报道。未料因祸得福,朱老广收学生教授太极,能够独立生活。这个和解多少也存在戏剧性叙事的弱点。然而,总体看来,整个和解的过程其实正是朱老同他自己的和解。电影便如此巧妙地避开了之前所提及的薄弱之处。

     也许,这种和解亦恰好契合了“太极推手”的精神内涵:"Relax. Don't resist and don't break contact.”(电影中儿子的台词,意为:“放松,不要抵抗,也不要断开接触。”)

 

      《推手》的确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处女作,引发思考之余,我的内心或多或少温存着一缕感动。相比之后来的《喜宴》和《饮食男女》,《推手》似乎没有商业上的任何考虑,因此亦显得更加淳朴而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