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钓友晚上好,这是钓客学堂的第十四期,我是老杨。今天的话题是,如何提高浮漂的灵敏度。
很多钓友在野钓时过于追求浮漂的灵敏度,却往往陷入误区,认为只要把线组、浮漂都往小的配置,就一定是灵敏的。但结果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可能是盲目迷信竞技高手的技术,却没有经过细心推敲,只是生搬硬套。 休闲野钓和竞技钓不一样。竞技钓追求的是速度,但野钓则贵在多变。 
相比于竞技钓,野钓的水情更加复杂,水深从不足半米到5-6米深都有;同时大水面受天气影响更大,钓鱼时时常伴有风浪、走水等,在竞技钓不曾考虑的情况;同时在鱼情上,既不像竞技池里那样经常变层,也不似竞技池那样品种一致,不仅目标鱼多,还经常有小鱼干扰。 因此野钓时选用的浮漂大小,要结合所用的钓具、钓法,以及天气、水情、鱼情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但基本思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满足浮漂灵敏度够用的前提下,不妨优先考虑使用浮力较大的浮漂。
单就钓技而言,钓鱼是个追求客观条件制约下最终鱼获最大化的过程。
刚才老杨也提到,休闲野钓时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很多干扰,因此在灵敏度和稳定性上需要找一个平衡点。 所谓灵敏度够用,就是无需每条鱼咬钩都有浮漂信号,但每条对象鱼咬钩必须有信号。此时,就需要找出在当时的环境下,最佳的钓组、钓法。 
迎风作钓时,如果风力较大,可能难把钩抛出去,抛到窝点的准确率也会降低,就可能把窝钓散,如果用的是大一号,或者大二、三号的浮漂,情况就明显改观,这就要牺牲灵敏度来迁就抛竿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野钓中,时常会遇到小杂鱼闹钩。此时就需要采用应对措施,除了在饵料味型、状态和钓法上需要作出改变,还需要使用大铅坠带动钩饵快速到位。铅坠大了,所对应的浮漂浮力也就更大。虽说此时灵敏度下降了不少,但能上对象鱼,才是硬道理。 因此,无论你在野钓中,需要选择何种钓组,何种浮漂,甚至何种钓法,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当时的实际因素。
当我们为了应对小杂鱼、风浪、走漂等情况采用了大漂,或改变了钓法,不可避免地会将灵敏度降低到某一个零界点之下。当灵敏度不足以反映鱼咬钩的信号时,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提高灵敏度。 
缩短子线法 鱼拉动钩饵,需要带动了铅坠才能把信号传递到浮漂上,缩短子线可以明显提高灵敏度。 铅坠触底钓法、滑铅钓法是必须缩短子线来弥补灵敏度的损失,悬坠钓时也常用到短子线。短子线可以缩短钩饵到位前小杂鱼抢食的时机。 不过,子线短了,钩饵摆幅和隐蔽性自然变差,如有必要,可以将锁止铅坠的太空豆上移,上移量根据需要而定,因为八字环有重量,相当于一个小坠,这种调整不会影响灵敏度。
子线夹铅法 但短子线并不是钓任何鱼都适用,比如钓大体型鱼,就非常不适合使用短子线。 子线短了弹性就小,更容易断。长子线增加灵敏度的方法是在子线上加小铅。
上下两坠法 传统立漂钓法为了增加隐蔽性,常会使用两个铅坠配重浮漂,下坠小点,上坠大点。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滑铅钓鲫鱼时。由于钓鲫是需要较高的灵敏度,滑铅的灵敏度很低,此时就需要使用上下两坠,上铅平衡浮力,下铅为滑铅,带动钩饵快速到底。 要注意的是两坠间距离不能太大了,在10厘米以内为好,否则不仅效果不好,还不利于抗走水。
野生水域垂钓,可优先考虑大漂试钓,不合适时再换用小漂。
但是用漂的前提依然是灵敏度,而不是简单的选用了大漂就行了。此外,用铅大了,落水响声就大,容易惊动鱼群。 因此,具体使用多大的漂,还是要看实际的水情、鱼情。 
有句钓友总结出来的用漂经验说的是“钓大鱼用大漂,钓小鱼用小漂,钓深水用大漂,钓浅水用小漂”。尽管这句话总有特例,但在大多数时候,依然是野钓选漂的准则之一。
相信很多钓友整天看钓鲫鱼,也有些腻味了。 所以在钓客学堂的第十五期,老杨将和大家聊聊冬季钓草鱼的技巧。 如果你有什么想了解的钓鱼知识,或是在钓鱼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告诉老杨。同时,如果你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也欢迎跟老杨分享。 大家明天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