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的好习惯! 首先,独立吃饭可以让孩子对吃饭有“参与”的感觉,这种参与感可以提升她的体验。传统报纸之所以生存艰难,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它无法跟受众互动,无法让受众参与进去。 其次,独立吃饭可以让孩子掌握“主动权”,随着孩子的长大,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你发现她越来越不受“控制”,你让她穿粉色的鞋子她却非要穿蓝色的,这是孩子自我发展的正常表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顺应孩子的需要。 随着孩子的长大,她逐渐会学会维持自己的衣服整洁,但是“独立”的能力却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己出现。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她会因为不能好好自己吃饭而饿肚子,不单影响她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她上学的情绪。 当然,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还是要从旁协助他吃饭,以免造成危险,也便于观察孩子进食的喜好和习惯! 二、让孩子专注地吃饭! “专注力”是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因为只有能够“专注”做某件事的能力,才更有成功的可能性,而孩子的“专注力”需要从小在细节方面加以培养。 孩子吃饭的时候让她自己安安静静地吃,不要有任何的干扰物,如果孩子觉得不够“有趣”,可以给她讲讲你今天做的饭里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比如菠菜是大力水手最喜欢的食物,肚子里的小细菌会被菠菜绑住手脚,动弹不得,所以要多吃一点~还可以把宝宝的食物做得可爱一些、卡通一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总之让宝宝在吃饭的时候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她面前的食物上,这样孩子更容易投入到吃饭的过程中,体会到食物的乐趣,爱上吃饭! 另外,奉劝那些吃饭都拿着手机或者看着电视的爸爸妈妈,一定要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哦~ 三、保持愉悦的情绪! 有些妈妈对孩子吃饭问题非常焦虑,一焦虑就容易有情绪,孩子吃饭的时候,妈妈两只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饭碗,孩子有一点问题就批评他,如果孩子不听,妈妈就更生气,最后连唬带吓地让孩子把饭吃完; 还有一些家长尤其是老人奉行的信条是吃的越多越好,如果孩子不想吃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喂……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感觉吃饭像是在“受刑”,一点吃饭的愉悦感都没有,久而久之,因为厌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顺带也开始厌恶吃饭。 小麦觉得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心态没摆正的问题,什么是好的心态呢? 第一,不需要让孩子尽量多吃,七分饱就可以了。古人有云:“若保四时小儿安,常需三分饥与寒。”是非常有道理的,吃的太多尤其是不好消化的东西吃的太多容易造成积食,积食会引发孩子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不要把孩子没有把一整碗饭吃完当做一种负担! 第二,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每个人的胃口每天都会略微有些差异,不同季节也有一些差异,我们成人应该能感觉到夏天是不爱进食的,孩子也是一样,她不吃并不代表她饿,如果她三餐的饮食是标准且有规律的,哪怕少吃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摆正了心态,我们不再焦虑,还可以多加入一些正面情绪。比如吃饭的时候表现地很享受,津津有味,可以与其它家人大谈食物的诱人之处,夸张一点,吸引孩子吃饭,当孩子表现棒的时候多进行鼓励,让孩子感觉吃饭是件愉悦的事情,孩子就会越来越喜欢吃饭! 四、给孩子定好规则!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养成一些吃饭的“坏习惯”,比如吃两口没吃饱就跑着到处玩,比如不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吃饭等等。 给孩子定好吃饭的规则并且让孩子遵守就显得比较重要,小麦认为孩子好的饮食习惯应该越早培养越好,毕竟越小的时候自我意识不那么强烈,大人有很多机会帮他建立好的饮食规律。 等孩子大一些,她开始尝试破坏规则,注意!这其实是一种试探,她要试探她的父母是否会坚持规则,如果试探成功她会故技重施,如果不成功,她就会乖乖听话!所以做家长的要坚持做到坚守规则。 Suri在小朋友家看到有的小朋友在茶几上吃饭,回家她也要求去茶几吃,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引导她并坚持原则:“Suri,你看到菲菲在茶几上吃饭是不是觉得很好玩儿?你从来没有在茶几上吃过,是不是想体验一下?妈妈非常理解你,妈妈可以让你在茶几上吃两口体验一下,然后我们就回到餐桌吃饭好吗?”这个过程中可以很温和,但是态度要坚决。 Suri同意了,她在茶几上自己吃饭,我和爸爸在餐桌上大谈食物的美味,她吃了几口之后觉得索然无味,并没有什么乐趣,就主动回了餐椅。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还可以用“形式感”来加强他坚持规则的意志,比如找出一支笔、一张纸,跟他一起商量吃饭的规则,写在纸上,约定好一起遵守,然后把纸贴在显眼的位置,在他不遵守规则的时候指一指那张纸,提醒他遵守规则,效果会好很多。 尝试一下这些方法,宝宝爱上吃饭只是早晚的问题哦! |
|
来自: songhuijun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