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宁の诗词 千秋岁·冬韵 逍遥林外,忽报春先退。 雪意知难会,雪里谁擎盖。 江城子·遇雨偶得 近来风雨扫庭除,日多余,月多余。 濠梁之上子非鱼,子归欤,赋归欤? 江城子·毕业季之生如夏花 碧梧翠竹绕操场,逸夫堂,敬贤堂。 谢池春慢·咏雪 飞霙裁玉,今又向、人间舞。 朝来雪色,还认得、归时路? 定风波·编辑部的故事 重审行文未识君,轻移小字若为邻。 七绝·中国非遗手册名录福建篇 妈祖祭奠 心香一瓣江湄岸,海客纷纷拜冕旒。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露芽一捻漫摇青,时忆天心对石屏。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曾经沧海兴波澜,今日风标一处寒。 建盏斗茶 点茶还请春风手,水路初开一缕香。 ![]() 咏春拳 咏春知是咏三娘?小念桥头试武装。 ![]() 寿山石雕 顽石何人巧琢磨,移来春色入山河。 ![]()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春泥本是寻常物,遇着良工便脱胎。 ![]() 畲族婚俗 畲家山寨又迎亲,一路盘歌一路新。 ![]() 错金银 错金镂彩谁家错,一缕炉烟向远空。 ![]() 厦门漆线雕技艺 一笔斜穿珠箔线,漆雕香满百花洲。 ![]() 洞仙歌·贺《梦笔诗人》付梓 邮签初发,洒向千家去。 怎消得,一纸翠霞金缕。
云起处,非烟非雾。 但只愿诗风,与春同驻。 ![]()
岂为闲愁赋式微,文章一卷尽珠玑。 ![]() 喝火令·那些年看过的漫画 “蜡笔”依稀梦,“天猫”久不闻。 ![]() 喝火令·汤圆 米米浮元子,盈盈白玉汤。 细语风和月,含滋味最长。 ![]() 喝火令·平安夜 静与遥岑望,听风拨圣弦。 赏析《千秋岁·冬韵》 ![]() 文/春江月 逍遥林外,忽报春先退。 ![]() 赏析 ![]() 看词先看题。题曰《冬韵》,乃是对冬天的感悟。冬天在古人的眼里,是寒冷,是收藏,但也是黄钟大吕,黄钟大吕声悲慨,雄壮。词要以这个角度写,则无非两种思路,一是极力写冬之酷寒,一是极力写冬之声势。然看这首词。这些都避开了,这便是作者的独到感悟了。 作者对冬有什么感悟呢?读词,发现全词是以一种婉转含蓄的方式写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朦胧的,是似隐似现的,并且是似清晰又不太清晰的。这不是沧桑历尽,繁霜染鬓的人的感觉。也正因为此,所以全词便呈现出一种清幽的神韵,也自然带有轻灵的飘逸,也有了清空的韵致。 起拍“逍遥林外,忽报春先退”。谁逍遥?冬前应是秋,怎么会是春先退?令人费解。然而正是因为令人费解,便有了急于了解的欲望。下句“霜意满,莺声碎”,这是晚春啊,因为在古人意象里,莺声基本是不会在冬天出现的。这里的莺声碎,便一定是实景了,实景会不会消弱清空的意境?须知清空的意境不在有没有实景,或者说清空并非就不需要实景,而是要在实景的基础上翻出使人会意的韵味来。这里的莺声碎带出后面的瘦影,寒山,是点出冬的意象,同时作者的情感也透露出来了。“都不管”三字精警,盖叹也,“六出咏絮无人对”,用典,也是写雪,非雪也,乃冰心的象征也,因为读到这里,已经分明看出景色的地域特征,乃南方景致。“无人对”三字,读来一种淡淡的愁绪悠然而至。词人的内心的晶莹追求,一种隐隐的又是殷殷的期盼透露出来。 过拍两句以问句起,正是对“无人对”的进一步申说。是说花,亦是说人,“谁得似,冰心在”,不是词人自己的写照吗?词人不是在婉诉自己的雪心梅韵吗?然而岁月终悄逝,倩影有谁怜,悠悠的,幽幽的,在淡淡的又是深婉的忧伤里回眸处,花深如海,而心亦如海,或者前路亦如海。在这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对象也人化了。情景水乳交融,意蕴悠长,使人深思。 全词语言清丽,意脉浅藏,婉约含蓄。 ![]() 作者简介: |
|
来自: WENxinHANmo > 《一表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