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笔诗词|宁宁|天下无人能识我,闲意态,小清姝【附:春江月赏析一篇】

 WENxinHANmo 2017-01-08


宁の诗词



千秋岁·冬韵


逍遥林外,忽报春先退。
霜意满,莺声碎。
愔愔横瘦影,款款寒山带。
都不管,六花咏絮无人对。


雪意知难会,雪里谁擎盖。
谁得似,冰心在。
罗浮终是梦,绿鬓须臾改。
看此际,茫茫一片深如海。



江城子·遇雨偶得


近来风雨扫庭除,日多余,月多余。
宇内飘遥,一例报琼琚。
休论功名轻到手,烟水阔,尽萑符。


濠梁之上子非鱼,子归欤,赋归欤?
且寄东篱,洗岸放吾庐。
天下无人能识我,闲意态,小清姝。



江城子·毕业季之生如夏花


碧梧翠竹绕操场,逸夫堂,敬贤堂。
到底休休,逐个闭门窗。
楼外浮云天外去,如有意,送年芳。

风闻求职正疯狂,几思量,费思量。
未已重阑,一望一彷徨。
路有榴花新样好,还相劝,莫奔忙。



谢池春慢·咏雪


飞霙裁玉,今又向、人间舞。
姑射启琼台,一夕雕云树。
望远三山白,吟瘦纤梅坞。
细沾衣,轻入户。
夜长人静,更著风前絮。


朝来雪色,还认得、归时路?
独记断桥别,不尽牵情处。
岸柳临清浅,冷鬓垂丝雨。
寒意满,知几许?
冰心一片,还怕春风误。



定风波·编辑部的故事


重审行文未识君,轻移小字若为邻。
一种铅华休用墨,点击,斜斜整整阅晨昏。

润色殷勤飞指下,莫讶,推名尽在别家春。
今夜清光偏照我,难和,剪裁诗稿正纷纷。
 



七绝·中国非遗手册名录福建篇


妈祖祭奠


心香一瓣江湄岸,海客纷纷拜冕旒。
万顷烟波知有意,更无风浪恼行舟。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露芽一捻漫摇青,时忆天心对石屏。
最是云梯攀折日,空教山月怨伶仃。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曾经沧海兴波澜,今日风标一处寒。
莫道樯桅犹万丈,分明已作画中看。



建盏斗茶


点茶还请春风手,水路初开一缕香。
碧釉深深云雾里,花间唯见玉毫光。



咏春拳


咏春知是咏三娘?小念桥头试武装。
更忆桑园一叶问,从教桃李竟芬芳。



寿山石雕


顽石何人巧琢磨,移来春色入山河。
几时得遇知音者,也学黄庭换白鹅。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春泥本是寻常物,遇着良工便脱胎。
唤起百花重烂漫,云烟万里也飞来。



畲族婚俗


畲家山寨又迎亲,一路盘歌一路新。
酒盏双双同祝愿,从今天地四时春。



错金银


错金镂彩谁家错,一缕炉烟向远空。 
千载悠悠遗鸟篆,铜壶犹照古人风。
 



厦门漆线雕技艺


一笔斜穿珠箔线,漆雕香满百花洲。
何须万里寻佳境,西竺轩中可胜游。



洞仙歌·贺《梦笔诗人》付梓


邮签初发,洒向千家去。
南北时闻墨香度。
问何人,明月花下流连,

怎消得,一纸翠霞金缕。


倚栏长细读,律吕喧喧,疑是陶篱对韩圃。
泛辞海何如,剪水轻鸥,

云起处,非烟非雾。
似这般、笔下看惊雷,

但只愿诗风,与春同驻。



 贺《梦笔诗人》付梓


岂为闲愁赋式微,文章一卷尽珠玑。
参差行距云来去,想象空间自在飞。
纸上传媒增气槩,诗中清韵出芳菲。
 今朝有此春风笔,笑问江淹归不归? 



喝火令·那些年看过的漫画


“蜡笔”依稀梦,“天猫”久不闻。
走心童话渐无痕。
难忘旧时屏幕,方寸秀乾坤。

素简描公仔,花签赠小新。
等闲鱼阵跳龙门。
一念风轻,一念月黄昏,
一念几惊寒暑,不似画中人。



喝火令·汤圆 


米米浮元子,盈盈白玉汤。
许多芳意伴糖霜。
纤指数回圆溜,圆了几心房?


细语风和月,含滋味最长。
舌尖应自叹洪荒。
莫待烟消,莫待水寒凉,
莫待碗中沉影,剩处惜流香。  



喝火令·平安夜


静与遥岑望,听风拨圣弦。
雪松开处想飞仙。
应有鹿鸣千里,红帽印窗前。

火树添些梦,心花或可燃。
一庭星雨记年年。
正好今宵,正好夜缠绵,
正好竹声敲响,为我报平安。


赏析《千秋岁·冬韵》

文/春江月


逍遥林外,忽报春先退。
霜意满,莺声碎。
愔愔横瘦影,款款寒山带。
都不管,六花咏絮无人对。

雪意知难会,雪里谁擎盖。
谁得似,冰心在。
罗浮终是梦,绿鬓须臾改。
看此际,茫茫一片深如海。

赏析


看词先看题。题曰《冬韵》,乃是对冬天的感悟。冬天在古人的眼里,是寒冷,是收藏,但也是黄钟大吕,黄钟大吕声悲慨,雄壮。词要以这个角度写,则无非两种思路,一是极力写冬之酷寒,一是极力写冬之声势。然看这首词。这些都避开了,这便是作者的独到感悟了。


作者对冬有什么感悟呢?读词,发现全词是以一种婉转含蓄的方式写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朦胧的,是似隐似现的,并且是似清晰又不太清晰的。这不是沧桑历尽,繁霜染鬓的人的感觉。也正因为此,所以全词便呈现出一种清幽的神韵,也自然带有轻灵的飘逸,也有了清空的韵致。


      起拍“逍遥林外,忽报春先退”。谁逍遥?冬前应是秋,怎么会是春先退?令人费解。然而正是因为令人费解,便有了急于了解的欲望。下句“霜意满,莺声碎”,这是晚春啊,因为在古人意象里,莺声基本是不会在冬天出现的。这里的莺声碎,便一定是实景了,实景会不会消弱清空的意境?须知清空的意境不在有没有实景,或者说清空并非就不需要实景,而是要在实景的基础上翻出使人会意的韵味来。这里的莺声碎带出后面的瘦影,寒山,是点出冬的意象,同时作者的情感也透露出来了。“都不管”三字精警,盖叹也,“六出咏絮无人对”,用典,也是写雪,非雪也,乃冰心的象征也,因为读到这里,已经分明看出景色的地域特征,乃南方景致。“无人对”三字,读来一种淡淡的愁绪悠然而至。词人的内心的晶莹追求,一种隐隐的又是殷殷的期盼透露出来。


       过拍两句以问句起,正是对“无人对”的进一步申说。是说花,亦是说人,“谁得似,冰心在”,不是词人自己的写照吗?词人不是在婉诉自己的雪心梅韵吗?然而岁月终悄逝,倩影有谁怜,悠悠的,幽幽的,在淡淡的又是深婉的忧伤里回眸处,花深如海,而心亦如海,或者前路亦如海。在这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对象也人化了。情景水乳交融,意蕴悠长,使人深思。


      全词语言清丽,意脉浅藏,婉约含蓄。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