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岁末天寒,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大街上的年味已是越发浓厚。此刻,人在精神方面都比平时放松,然而根据研究统计大部分的小儿意外伤害都可以归结为监护人的粗心大意。 尤其是现在互联网时代的春节,大人忙着发朋友圈,抢红包,孩子们在一旁放肆玩耍时,很多意外就暗藏在这忙乱之中! 意外一: 生活环境和规律变化引发身体不适 1.一定要按照原有的规律作息,尽可能按照原有规律饮食。 2.食物的味道不要过重,特别是对一岁以内的孩子,你以免今后的辅食失去兴趣。 3.食物的种类,不要给孩子添加过去从来没有吃过的食物,以免出现过敏等问题。 4.孩子进食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孩子哭、闹、乐、跑等造成的食物进入到气管的意外。 意外二: 异物卡喉 1.专家提醒,儿童因卡入异物致死率占2%~3%,家长一定要防范。看下图了解儿科专家总结出的十大“异物杀手”。 2.遇到孩子进食异物,包括不该吃的药物,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催吐。用手指、勺柄、筷子等刺激孩子咽部催吐。尽可能吐出误服异物。 3.若误服刺激性液体或药物,比如清洁剂等,在家催吐后,应将孩子送到医院进行洗胃等治疗。对较安全的异物可在家观察。 4.不建议给2-3岁以下婴幼儿直接进食原型干果(花生、瓜子)和葡萄干等,并不是因其中的营养,而是因为形状。一旦进食时大哭、大笑,有可能因深吸气入气管。 5.常见的鱼刺卡住后:不要试图用饭团把鱼刺吞进去;如果鱼刺不太大,可以试着教孩子用力咳嗽,一般细小的鱼刺会跟着气流脱落下来;孩子哭闹明显,刺痛感强烈要及时就诊。 意外三: 冰面玩耍,小心落水 春节期间,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开展冰上运动,部分北方的孩子一出门就是冰天雪地,但是一定要注意,永远没有绝对安全的冰面,家长和孩子都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1.告知家人滑冰的时间地点,最好穿颜色鲜艳或有反光条的外套。 2.冰面情况的参照物:冰层厚度、流水、积雪。 冰层厚度:对于冰面大致的安全厚度,常年与冻得硬邦邦的苏必利尔湖为伴的明尼苏达州政府给出了一个粗略的指导意见(以新冻结的冰面为准)。 流水:冰面周围是否有流水,水冰一体的滑雪地方不是很安全,要少去,因为流水会在下面削弱冰层。 积雪:观察冰面是否有积雪,雪可以充当绝缘体的角色,保持局部温度,所以它所覆盖的冰一般都较薄。
·如果在居民区,滑雪场周边有很多人,要趴在裂口边缘呼救,不要胡乱挣扎甚至离开裂口边缘。 ·如果周边没有人,环境恶劣,则必须尽快自救。 ·找一块冰层最厚的地方,将裂口附近易碎的冰块掰掉。没有碎冰后,将双手前伸,尽量将上肢趴伏在冰面上,然后双腿拍水,将上半身送出水面,.最后只要顺势在冰面翻滚将下半身带出即可。 此时切记不要站起以免再次压碎冰面,只要继续像熊猫一样滚啊滚的往岸边去就好了。
意外四: 跌倒、磕碰的外伤 1.遇到孩子跌伤,家长注意,先静观 10 秒再抱孩子,观察有无肢体功能障碍和确定受伤部位。 2.如果有出血伤口,立即加压止血,然后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 3.如果头部受伤,注意观察意识和行为是否异常。 4.对于肿胀部位,采用冷水或冰敷伤口。 5.如果出现淤血,尽快冷敷。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意外五: 烫伤或灼伤 1.若不小心烫伤、灼伤,只要皮肤完整,第一时间要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烫灼伤部位至少 20~30 分钟。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在冲洗期间不能做以下几件事:不能触摸伤口;不能即刻涂抹任何乳液和药膏;不能挑破水泡;不能强行脱去烫灼伤部位的衣服;不能用带有毛絮状的覆盖物覆盖伤口。 2.冲洗过后,给局部涂上烫伤膏。如果烫伤范围小,程度轻,可在家观察;如果皮肤已脱落或烫伤部位严重,要立即到医院处理。对于烫伤部位不应使用带颜色的药液,比如紫药水,因为会影响对伤口的观察。 3.烫伤后出现的水泡是无菌渗出液,且表皮完整,可防止外界细菌进入,若抽出水泡,去除表皮,暴露伤口,明显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意外六: 摔倒坠床 ●不能立即抱起,避免将隐匿的损伤变大,检查有没有活动性出血。 ●后脑勺着地不可大意。发现宝宝出现高声哭叫、睡觉不醒、呕吐、非常兴奋、四肢肌肉紧张、牙关紧闭、眼斜视等任何一个表现时,都需立即送往医院,看是否存在颅脑损伤。 ●摔后昏睡不醒要小心。如果宝宝是在睡梦中摔在地上的,而且掉到地上后依然在睡,那么这个时候宝宝就有点小不正常了。妈妈在1小时内一定要把宝宝弄醒,以确保他的大脑未收到伤害。 ●神经系统损伤不是小问题。如果宝宝摔后出现睡眠障碍,并且尖叫不止,行为举止出现异常,抽搐、流口水等表现,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 ●立即出血或两日内鼻子内、耳内出血。摔后两日内,出现了鼻部或耳内流血、流水、瞳孔不一等情况。或者摔后立即出现出血症状,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应立即送医院做颅CT检查。 ●出现血肿,先冷敷再热敷。出现血肿,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以减少出血量。如果三天后还未吸收,可以用热毛巾热敷。 ●是否是脑震荡的辨别,别一听就害怕。不要总怀疑是脑震荡,脑震荡的特征是会有一定时段的意识和知觉丧失。如果是轻度脑震荡,也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宝宝的小床高度不要超过50厘米,记住,宝宝最喜欢翻栏杆 意外七: 放鞭炮受伤 放鞭炮不仅非常热闹,也有着美好的祝愿和寓意。 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 对于小婴儿,对鞭炮可能会惧怕,特别是除夕的午夜,鞭炮齐鸣的时刻,家长定要陪护小婴儿,怀抱婴儿说些柔和安抚的话语,减少孩子因鞭炮齐鸣引起的恐慌,尽可能让孩子处于清醒状态,不让孩子睡得太踏实,以免被齐鸣的鞭炮吓醒,造成惊吓。 家长不要紧张或抱怨,尽可能减少孩子的不安。 对于3岁以后的儿童,对鞭炮多是好奇,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最好有大人陪伴在孩子身边,不要让孩子单独燃放,更不要玩离奇花样,特别要保护眼睛,欢乐中别忘安全。 一旦出现小儿鞭炮伤最好及时就近送医院处理。这里很多专家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有孩子的家里最好不好放鞭炮,远离放鞭炮的区域。 意外八: 重大意外要牢记解除儿童危难的方法 如果发现儿童呼吸及其微弱或没有呼吸,立即紧急救治。在场的家长或其他成人必须采用有效的救治——称为心肺复苏术。 儿童复苏的姿势 如果患者没有头部、颈部及脊柱的损伤,同时患者有正常呼吸及心跳但意识丧失,可置患者于复苏体位(压额举颌法),这样可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图2) 心肺复苏术是第二组ABC 1.A (Airway)打开呼吸道及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1) (2) (3) 2.B (Breathing) 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 (眼看、耳听、面感),然后实施人工呼吸 (1) (2) (3) 3.C (Circulation) 如果心跳停止或心跳极为微弱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1)部位及手法 A.将手掌掌根放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胸骨上(胸骨下半部分,两乳头中间)(图5) B.单手或双手胸外心脏按压(图6-7) (2)频率及深度 A、按压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到1/2 B、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有效心肺复苏,可争取儿童存活以及存活后生命质量关键的操作方法。所有儿童工作者都因掌握这门技术,将危难有效化解,保证儿童生命安全和质量。 意外九: 不用安全座椅 春节期间,在走亲访友的日子里,根据调查显示还有 90% 的家长心存侥幸,认为儿童安全座椅并不重要,每一年都有数不清的公路悲剧发生。 每年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儿童安全座椅何时能成“救命椅”? 世卫组织发布的《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因乘车事故遇难的死亡率可以减少70%,幼儿因乘车事故遇难的死亡率可以减少54%到80%。 假日出行,开车的父母需要注意:出行时一定将孩子放在汽车安全座椅上。不论距离远近都应使用安全座椅。车内其他成人抱着孩子可是大错得错的方法。 如何挑选优质的安全座椅: 1.查认证:国际欧盟ECE-R44/04认证、国内:“3C”认证 2.选型号:根据孩子的体重来选择。
3.选接口:安全座椅与汽车座椅的接口配置。 4.选细节:骨架、填充物、外罩布,安不安全看标准,舒适不舒适就要看细节啦。 5. 安装简单,拆洗便捷更好。太过复杂,不会安装,不容易拆卸的安全座椅,实用度上都会大打折扣。 10kg以下,一定要反向安装,婴幼儿头部重量占整个身体25%,正面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会伤害宝宝的颈椎,腹部肌肉和骨骼发育不够完善,不能承受正面碰撞产生的冲击力。 10kg以上,正向安装,根据适用阶段,也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7.谨慎使用二手座椅 前面我们说了,安全座椅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除此外二手座椅可能还经历过碰撞,比较容易产生部件磨损、细菌滋生等问题,对孩子的安全健康存在安全隐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