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射作用 | 眼中的世界是内心的投射

 小蓝2266 2017-01-08

当你看完一部恐怖片,心中充满不安和焦虑,就会把这些不安投射到外界,认识世界是危机四伏的,觉得总有人在你的背后,做任何事情时都充满焦虑,担惊受怕,胡思乱想。


这与心理学中的投射作用有关。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 

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来达到探测其真实想法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者内心想法。


投射测验以弗洛伊德(Freud)的心理分析人格理论为依据。这种理论主张,人一些潜意识的内驱力受到压抑,虽然不易觉察,但是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种潜意识可以在无规则的表达中表露出来,心理学家则根据被试表达出来的潜意识,进行人格分析。


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

罗夏墨迹测验首创于1921年。共10张图片,每张上有一个对称的图形。其中5张黑白图片,2张黑色加红色图片,3张为彩色图片。被试根据图片进行自由联想,主试根据被试的反应进行进一步的询问。根据被试的反应记分和解释。



主体统觉测验(TAT)

由30张黑白图片组成。根据被试的年龄、性别采用其中20张进行测试。要求被试根据图片讲故事。每个故事约15分钟。TAT对于了解被试与其父母的关系及障碍尤为有用。记分时要同时考虑故事的内容(情节、心理背景等)和形式(如长度、种类等)。



房树人测验(Tree-House-Person)

它开始于John Buck的“画树测验”。John Buck于1948年发明此方法,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屋、树及人就完成测试。而动态屋、树、人分析学则由RobertC.Burn在1970年发明,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画屋、树及人。这三者有互动作用,例如从屋及人的位置与距离都可看出受测者与家庭的关系,所以这两种分析学多数会结合使用。



编辑:浪矢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