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意的设计

 昵称35641324 2017-01-08

摘 要:原研哉提倡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阐述“设计”。在设计风格上凸显出世界虚无、包含一切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强烈的东方哲学观,构建了一个“无和有”,即空与色的蕴含禅意的美学境界,实现了禅意设计的设计观。

一、无印良品与平面设计

无印良品的概念,是在田中一光先生从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中提炼而成的,并在企业家堤清二的支持下,作为西友集团的一部分,于1980年创立。无印良品遵循极简主义的审美意识,注重在简化造型的同时也进一步简化生产过程,制造出造型简洁、朴素且价格适中的商品,无印良品有着一个一语中的广告语:“有品质而且便宜”。无印良品在推销自己商品的时候,追求象征性、空间性、虚无性和想象性,以象征着虚无的物品为核心的广告给受众者提供一些充满想象的空间,传达着无印良品的物质和符号概念。就如原研哉所说,“很多人对于无印良品抱有潜在的好感,产生好感的理由各不相同。有些人觉得它符合生态学,有的人喜欢其都会式的洗练;也有人钟情于便宜的价格,还有人喜好简洁的设计。甚至有人根本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爱用无印良品。广告强调这其中任何一项都会走入歧途,能够容纳所有这一切想法的容器就成了一个理想的选择。”[1]

1.还原本质的设计方式

无印良品的广告设计,最初由田中一光先生开创了一种风格,并且一直秉承至今,那就是:无印良品的广告上没有任何广告语,无印良品这四个字同时兼任了广告语和商标的功能,只是在画面中央直接展示商品,在画面的某一个角落放上“无印良品”这个标志,我们可以看出无印良品将简约风运用到了极致。

原研哉先生,日本的中生代设计师代表人物,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日本设计中心的负责人,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2003年无印良品的广告系列作品《地平线》是原研哉先生与无印良品的第一次合作,在尊重无印良品一贯的广告宣传风格的基础上,原研哉先生的《地平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获得了东京ADC大赏。对于无印良品来说,《地平线》带给无印良品的是把商品艺术化和意境化的展现。从设计学上来说,《地平线》书写了一种还原本质的设计方式和简洁简约的艺术美学特征。

《地平线》在设计理念上秉承了无印良品一贯的表达风格:简洁、简约、极致。在设计上,原研哉先生运用了一种还原本质的设计方式,在设计风格上凸显出世界虚无、包含一切的本质特征,“以地平线的形式打造 出一个巨大的容器。地平线之上空无一物,但又蕴含所有。因为从地平线出发,可以看到天地之间所有的景象,人与地球的关系也得到了一个趋于极致的体现。”[2]在设计理念的表现上体现了无印良品简洁、简约的本质诉求,展现了无印良品的“世界合理价值”本质观念的价值体现。

2.崇尚自然的设计风格

无印良品广告设计所展现出来的崇尚自然的风格体现在两个方面:绿色自然的生态观和哲学观。

产品设计上传承的虚无审美倾向表现在实体上为一种优雅的形态气质,温文莞尔,但潜在的设计过程的克制与理性以及形象宣传又呈现了大气感,体现出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只有这两方面契合才可以有效地给以消费者真实的体验,体验设计价值,也体验着生活,同样融入了 “World MUJI”。将绿色的天然的生态观演变为社会大众的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或生活形态,不为了生态而生态才是最贴近于生态观本质的目的,让设计才是生态观的衍生,而非生态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外延,是一切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设计师与厂商共同的努力方向。设计伦理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根本观念的改变。

至于意境的诉求则需人文价值层面更深的探讨,上升为一定的设计哲学高度。设计由观念出发寻求文化的感悟和认同,不论消费者是否是该文化共同圈中的固有者,文化能通过产品来认知,无印良品被日本乃至全世界设计界认为是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禅的美学”体现。其NO BRAND设计,接近于中国古人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境界。

二、原研哉平面设计理念的表现

1.通感手法的应用

原研哉平面设计的理念表现具体表现在对通感手法的运用上,原研哉认为,设计不应仅是视觉的加工,而是综合信息加工的范畴。这个过程包括了信息收集、分析、消化、重组、升华,最后才到形式化的视觉表现。“优良的设计是有企图地、计划性地编辑资讯,抓住事物本质,将各种资讯系统地构筑起来,再以美观、合理的外形将构筑好的资讯表现出来。”设计的行为就是信息的构筑,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干预组合印象的生成的过程。“以五感为基础的沟通方式”把设计心理学范畴引入到平面设计,充分利用五感“视、听、触、嗅、味”设计信息传达的模式, 以愉悦刺激方式激发受众未曾感知的信息,让受众接收信息的同时感受 到信息的存在。

长野冬季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的节目册的设计就是其代表作品。既然是冬奥会,就应该体现冬季的特色,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些想法落到了所用素材——纸上,即要找到一种既适用于冬季的庆典,又能唤起人们对于“雪和冰”的记忆的“纸”来进行设计。设计师使用了一种白色松软的纸,以压凹和烫透的方法,使文字部分凹陷下去,而且凹陷下去的部分呈现出冰一样的半透明效果。如同我们的脚踩在松软的雪地上,足迹变成半透明的冰渗透到黑色的泥土中。目的是让观众在触摸到这种纸的时候能够能唤起他们的脑海中的踏雪的记忆。这种以五感为基础的沟通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媒介”信息交流的范围和方式。

2.强调适度

强调适度原则,主要在于设计观上的虚无,这一点在本文中多次得以体现。虚无在很多情况下指的是一种状态,将来可能会被内容填满。无印良品的品牌价值和商品的推广概念都打上了原研哉的这种风格,原研哉利用适度的原则创造了无印良品的简约设计风格,而这一点也正是 无印良品这个品牌树立于世界的一个重要标示。

三、原研哉平面设计的禅意表现

1.重新设计的本源概念

原研哉的重新设计的本源理念,是充分体现禅意理念的一种表现,具体表现在对禅学中“道”的理念的阐释。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 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生 万物的过程,即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 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在这一过 程中,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它的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 远曰反”,它逐渐的离开,离开得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返回来。

万物又复归于道,重新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 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从无到 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所谓设计,就 是将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意义,通过制作的过程予以解释,日本机场的出 入境印章就采取了这种理念,出境印章上是向左飞的飞机,入境印章是 向右飞的飞机,出入境手续一目了然,看到这样别出心裁而又实用的印 章,几乎每个人都会惊叹一声,我们看到了设计师追求本源的设计所带 来的简约性和实用性。

2.“无即是有,多即是一”精神与原研哉设计的重合

从《地平线》看原研哉的设计,我们可以依此去找寻到原研哉设计 理念中的精神。无印良品的概念提案是“虚无”,为了给无印良品做出最 理想的海报,原研哉从东京出发,辗转来到南美洲人迹罕至的鸟狄尼 市。他在这里找到了完整的地平线。一个巨大的干涸的盐湖和远处天际 相交,目力所及,除了地平线外就是一片虚空。地平线之上空无一物,但 又蕴含所有。因为从地平线出发可以看到天地间所有的景象,人与地球 的关系也得到了一个趋于极致的体现。用空无一物的容器取代信息本 身,为受众留出想象的空间,它们所给出的意义填充和容器共同完成信 息传达,这里的“无”涵盖了巨量的信息,达到一种“无即是有”的精神 理念。

我们在原研哉的设计中提炼出了禅意设计的理念,禅学注重“空” 的理念,“空”不仅指形式的简单、逻辑的复杂。空还提供了一个让我们 的想象力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感知力以及相互理解力。 空并不意味着“没东西”或“没能量”。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它指的是一 种状态,将来可能会被内容填满。原研哉的“空”在其无印良品的海报 设计中体现出来,原研哉在接受无印良品设计任务后,思构了“World MUJI”一词,试图以理性态度来利用资源哲学:“世界合理价值”(World Rational Value),并给出“虚无”诉求,其形象广告均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3]“虚无”的设计解读赋予了强烈的东方 哲学观,构建了一个包含禅意的美学境界:无和有,即空与色的阐释。

虚无是佛教中的“空”,道教中的“无”。虚无源于混沌,混沌终归 于虚无,万物皆由虚无到盈满再从盈满中亏出空间而变出来的,但空并 不意味着“没东西”或“没能量”。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它指的是一种状 态,将来可能会被内容填满。空不仅指形式的简单、逻辑的复杂等等。空 其实是提供了一个让我们的想象力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大丰富了我们的 感知力以及相互理解力,空就是这种潜力。世界化的设计,在原研哉心目 中,是不存在的、是不合逻辑的。“我们不是用豪华去让人倾倒,而是用 简约让人着迷,这种简约是中国人、德国人、日本人、波兰人都可以用的 一个概念。人类终有一天要变得理性,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会看到简约比 豪华更好。”[4]这是以尊道贵德、崇尚自然为宗旨的《道德经》,倡导抱朴 守真的人生态度、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和光同 尘的处世方式、身重于物的价值取向、天人和谐的生态观念。原研哉在 面对各种变化的时候,喜欢把所有复杂的、繁乱的、色彩缤纷的东西划归 到一个永恒的起点来重新审视。原研哉提倡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 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而“禅意的设计”正是他的成功之处。

结语

原研哉先生运用了一种还原本质的设计方式,在设计风格上凸显出 世界虚无、包含一切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强烈的东方哲学观,构建了一个 “无和有”,即空与色的蕴含禅意的美学境界。原研哉的设计中所能体 现出的某种意识和理念,与当今人们所提倡的生活理念相吻合,我们认 为只有这样的设计和设计优良的产品,才能积极地影响社会和人们的生 活,才不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 > 卢礼浩 LU Lihao)

 

注释

[1] (日)原研哉,朱锷 译:《设计中的设计》,120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 (日)原研哉,朱锷 译:《设计中的设计》,109~125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 (日)原研哉,朱锷 译:《设计中的设计》,109~125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4] (日)原研哉,朱锷 译:《设计中的设计》,181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 (日)原研哉,朱锷 译:《设计中的设计》,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 图片来源于日本设计中心原研哉研究所,http://www.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3年1月2月合刊    CN11-3909/J [国内统一刊号]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