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地使用技术作分析

 江苏常熟老李 2017-01-08
我们知道技术分析只是门艺术,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前提是假设,然后求证;其结果是以概率的形式出现的,实质是以大概率来作趋吉避凶的预测,没有绝对性。
   世间的事物本来就无绝对,《易经》最后一卦名为未济,简单地说就是仍有说不清道不尽的东西,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技术分析没有什么圣杯、圣经或神经(神奇的经文)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的缺陷或曰盲点。更没有什么操作定式、必涨或必跌可言,只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经常看到一些朋友书也读了不少了,书上的东西都掌握了,有的甚至同一本书都翻烂了好几本,内容都可以倒背如流了,然而操作时,仍有力不从心之感,有时甚至有点晕乎乎!就会开始怀疑莫非是技术过时了,其实真正的技术是不存在什么过时不过时的,K线理论几百年了,道氏理理论也上百年了,波浪理论、江恩法则等都时间不短了,谁敢说它们过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理论结合实际,活学活用之外,对知识的认知还得要触类旁通,不能死记硬背,要灵活变通。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对技术的认知不够,或者是因盲目的崇拜大师高人,被这些大师高人灌输了一种“天下技术,唯吾独尊”的思想,从来都不把其它技术放在眼里,根本就不接受其他的理论;因为每一种技术都只能适用于一种行情环境内,纵观国内外的古今技术,还没有那一种技术能解读80%以上的股市现象,更不用谈所有的股市现象了,如果仅用一个片面的方法去求解读整个股市的现象(即不论市场环境、时空背景、不分时势地用一种方法去分析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吃错药也是很正常的;对于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案无外乎:一是多学习几种技术,相互补充,对应的行情用对应的招,别无它法;二是如果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学习更多的技术,就将一种技术学精,只针对性的操作,即行情对应所学的技术时,就操作,不对应时尽量少操作或不操作,可以有效的避险,简单地说就是只操作自已看得懂的,自已看不懂的宁可错过也不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些东西毕竟在笔下的表达是有限的,而出版社在书本的编排方面也有一定的关系,绝大多数的书都只是将其中最精的一面全面展现。对读者而言,多数都会只盯着这一个点,这个问题很严重,有的最后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整天盯着什么细节粗节的,企图从这些所谓的细节来解释股市现象,以至于盯得太细了;其实我们在操作时,要先看整体的,再至局部,整体的情况还没整清楚,局部再精美也是问题多多的,这里我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说是江湖一点诀吧:
   看盘第一眼要看几种标致性的建筑物,即顶部大形态(或曰图形)W顶、V顶、U顶、头肩顶、三重顶、多重顶、复合顶等等,这些都很好认,相信只要是股民都会认识的;当有这些标致性的建筑出现时,要注意,这些形态不是大头部至少也是阶段性的头部,在这些大的头部附近,有行情也只是反弹行情而以,不会有太大的搞头,同时风险也是较高的,纵然抓住了也很难全身而退的,没有必要冒险,越是靠近这些标致性建筑越近的,请千万注意不论它技术面有多么诱人,不要轻易心动,股票有上千支,何必要在一棵树上去寻死!切记!
   相对的另一种标致性的建筑物,即大形态的底部,在这些大的底部形态出现时,行情不是大底部至少也是阶段性的底部,我粗略的统计了一下,行情反转的概率在75%以上(小周期的未统计),操作也是比较安全的!
   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论谬论,请高手指正!
   祝君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