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池塘养鱼高效用药技窍(第259期)

 GZDJAGB 2017-01-08


         (显微镜下的鳃隐鞭虫)

一、对症施治


1、准确诊断,找出病因。


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弄清病原是什么,不能仅仅凭症状判断。
比如赤皮病、打印病,虽然
发病部位不同,但都由细菌引起,在用药治疗时可选用同样的药
烂鳃病
发病部位相同,但发病的原因不一定相同,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甲壳类均可以引起烂鳃病,虽然症状相同,却不能用相同的药物和相同的方法治疗。


2、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①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病原体的特性进行选择。
如细菌性疾病可选用法规允许使用的抗生素,寄生虫性疾病可选用重金属类、有机杀虫剂类等药物。对水体中的病原体可选用卤素类、生石灰、福尔马林等药物。


②鱼药的选择应本着安全(无致畸、致癌、致突变)、有效(高效、速效、长效)、经济、方便、不重复的原则。


③鱼类疾病往往是几种病并发,应分清主次,进行综合防治。


             (竖鳞病)

二、择时用药


1、鱼药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全池泼洒药物的效果与养殖池的水质条件密切相关


①常用杀菌药和杀虫药的药效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有些杀虫剂的毒副作用也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
如硫酸铜的毒性与水温关系很大。当水温在35℃以上时,全池泼洒硫酸铜很容易造成鱼类中毒。


②水体pH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改变药物在水体中的溶解度、离解度和分子结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如果用漂白粉消毒时,养殖水体pH在6.5以下时只用1克/米3。当pH在8以上时,则可以用1倍以上甚至4倍的药量。


③水体溶氧往往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
当水体缺氧时,鱼类处于应激状态,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增强。如硫酸铜在高温缺氧条件下,其毒性就变得极大,即使常规用量,也会导致鱼中毒、死亡。

因此,一般应尽量在晴天上午11时前或下午3时后用药,雨天停用(但持续雨天除外),阴天效果差。夏季高温天应避开中午时刻,可在上午9时前或傍晚进行,要注意雷雨天气、低气压和清晨溶解氧较低时不泼药(增氧剂除外)。酸性药物宜上午9-10时施用,碱性药物宜下午3-4时施用。


2、根据鱼患病的情况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并且要坚持按疗程用药


①鱼发病初期开始治疗效果快,用药量小,还能迅速控制病情蔓延。


②治病时疗程要足,不可随意停药。
一般对寄生虫病,使用杀虫药物1-2天为一个疗程。
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要用3-5天为一个疗程,或待鱼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间隔7-10天再进行巩固。
用敌百虫治疗鱼鲺,能有效杀灭池中鲺的成虫、幼虫,但对产附于池壁、水草上的鲺虫卵却损害不大。鲺卵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因水温而异,半个月至一个月不等),又孵化成幼、成虫,危害鱼类。因此在防治鲺病时,就要间隔一段时间重复施药。


③应考虑病原的生态习性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
锚头鳋幼虫早晨或傍晚在水表层活动,此时用药效果好一些。


④治疗鱼病时也应考虑药饵与普通饵料的使用次序。
投药前先投一些没有拌药的饵料,使体质健壮的鱼先吃30分钟左右,然后再投喂药饵,使游动迟钝的病鱼吃到药。如池中草鱼较多时,在其他鱼生病时,为确保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饵,则可先投草料,再投喂药饵。预防鱼病时,应先停止喂食1-2天,再投药饵。


       (鳃霉病)

三、适量用药


1、使用药物时首先要确定用药剂量。


由于药物疗效受到药物本身质量(如有效成分含量)、鱼的健康状史、水温、pH值、有机物含量、使用方法等多种因子影响,因此,确定用药剂量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子。
例如漂白粉的施用量是在含氯30%的条件下确定的,市售漂白粉的含氯为15%-27%,有的更低,使用前要用化学分析碘量法或漂白粉有效测氯器测定有效含氯量,没有达到30%的应按比例增加用量,避免浓度低,效果不理想,或浓度高出现中毒。


2、计算某养殖池的用药总量应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分别确定:


外用药(全池泼洒或浸浴)按水的体积计算,以克/立方米(即毫克/升)或ppm表示,如1立方米水体含药1克为1ppm,即1毫克/升。
池塘水面积丈量要正确,计算平均水深时,一般采用交叉法。在池塘两条对角线上取9个测量点,求其平均值。
内服药(拌饵)用药量一种是
按鱼的体重计算,如50千克鱼用大蒜0.5-1千克。
另一种是
按饵料重量计算,如100千克饵料加大蒜素0.1千克,然后根据鱼摄食量投喂,即每日按鱼体重的3%-5%投饵。
这两种计算方法都要求
准确掌握被治疗鱼类的存塘量


3、在施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药物对养殖种类有一定选择性。
如淡水白鲳、鳜鱼、虹鳟、鲈鱼、虾类等对敌百虫非常敏感,杀死病原的用药量往往会造成以上养殖生物中毒,因此不宜选用。


②不同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亦不相同。
如草、鲢等鱼类对硫酸铜较敏感,浓度超过1毫克/升可致死,而淡水白鲳在其浓度达5毫克/升时仍无异常反应。
通常鱼苗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比成鱼大。
因此鱼苗消毒治疗时要谨慎用药。


③选用药物时还应注意“种间差异”,即不仅要注意所选药物对患病种类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对未患病种类的安全性
如鱼蟹混养、鱼虾混养的塘口,在使用鱼用杀虫剂时,要注意虾、蟹对该药的敏感性,因为
虾蟹对杀虫剂比鱼类要敏感许多


④用药量不足不但得不到预期治疗效果,长期使用还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所以每次用药时一定要给足药量。


        (营养性鳃病)

四、合理混药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并施用时,总的作用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时大,称为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在防治鱼虾病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可以扩大防治范围,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用药费用,有的还可以减少单一用药所产生的副作用或毒性。下面就目前常见的混用配方及配伍禁忌简介如下:


①大黄宜与硫酸铜混用,可以增药效,与氨水混用浸泡,可以使大黄中蒽醌游离出来,提高药效,常与黄芩、黄柏合用,治疗细菌性疾病;不宜与生石灰混用。


②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并施用可增加药效,其中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是为硫酸铜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硫酸亚铁也可与敌百虫合用,硫酸铜与活性锌合用或增加药效。


③敌百虫和面碱合用可防治指环虫病,敌百虫与碱性药物合用会形成毒性更大的敌敌畏,混用时应注意。

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液可防治水霉病。


⑤生物环境改良剂不宜和抗菌药等同时使用,因为抗菌药会杀死改良剂中的活性菌类,不但起不到改良环境的作用,还会使环境恶化。


2、混合用药时,除了确定的或实践证明可行的混合配方外,对新的混用配方,要注意先于小面积或试验用具内做试验,经证实后方可推广使用。

应注意三条原则:


①不应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化学稳定性。


②不应使毒性增大,理想的混用组合是增效不增毒。


③药效配合应合理,优缺点互补,提高兼治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