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结构风格和镜头语言特点

 Dbing冰 2017-01-08
导读

中国式选秀节目的电视美学:真实与选择,矛盾与共鸣,差异与统一。


来源:传媒内参

作者:彭松(东方卫视制片人、导演)


选秀类真人秀电视节目作为真人秀电视节目的一个分支,符合了社会不同人群的自我实现要求,传达了普通人在通往梦想道路上的真实情感,因此诞生至今长盛不衰,逐渐从演唱选秀延伸至舞蹈、模特、特殊才艺选秀等,在电视产品领域占领了很重要的份量。


 


笔者试图从选秀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结构特点,分析选秀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影像风格和镜头语言特征,抛砖引玉,供电视同行交流争鸣。

 

一、如何体现真人秀节目的真实

 

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来源于节目主体参与的人物,现实身份要真实,情感要真实,目标要真实,人物经历(故事)要真实,时空要真实。

 

真人秀电视节目的一个很大的影像和镜语特点,就是在镜头的运用中,大量地运用近景和特写。可以允许影调的美化,但是不能刻意避讳镜头的真实,捕捉人物的真实细微表情和动作,传达人物真实的内心情感。

 

比如在《中国梦之声》上海海选现场,在人行通道卖唱的朱小虎衣着简陋灰头土脸出现在评委面前,唱完后手指紧握、不停咽口水等待命运的抉择,小人物对舞台陌生而真切的内心渴望,全都通过真实的特写呈现出来。

 

当然朱小虎镜头中的形象,完全可以通过服装师的修饰而美化,但是却一定会失去真实的力量。而每位选手开口表演的一瞬间评委细微反应,眉头的微微一皱,嘴角不经意地上翘,瞬间传递给观众,刺激观众的共鸣或不满。

 

围绕着人物主体的真实,不是原生态的真实,而是经过选择的、大量素材剪接后的艺术化的真实。不同性格的人物并存于一个时空,显而易见的差异,以及未曾预料到的人物出现,都会自然而然体现出真实的人物内心情感。

 

在《中国梦之声》的北京海选现场,曾经深度烧伤的妈妈为了给孩子打气,悄悄来到了现场,选手妥云福演唱的画面中,透视捕捉到身后母亲欣慰的表情,当妥云福惊喜地抱住意外见到的妈妈,特写镜头中母亲烫伤疤痕的手抚摸着妥云福,传达一个含辛茹苦母亲期望孩子成功的真心,在节目中不能因为画面不美观而舍弃。

 

成都海选现场一个曾经的问题少年王彦凯为了报答一直鼓励他的老师,胆怯地站到了评委面前,几次都发挥失常。当节目方安排老师悄悄地出现在现场,王彦凯喜极而泣、师生相拥的真情,感动了评委再次给了机会,王彦凯也终于勇敢地发挥出了水平。这种节目方的选择性人物相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强烈而真实的人物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也吸引观众更容易情感代入,加深记忆,持续关注选手的人物命运。

 

真人秀节目的本质,其实是在一个相同任务下,提供社会不同类别人群的社会认知解决。节目方在挑选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中的选手时,并不是完全原生态的真实随机选取,而必须是类似产品细分市场的类型化的社会人群的代表,典型化地抽象出人群特质的代表性。

 

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心理素质的人,会有不同的社会认知和任务解决方式。所有选手必须是节目方类型化后选取的具备典型特征的社会人群代表,当这些差异化的社会人群同置于一个舞台,怎样的竞争方式、怎样的竞争对手的安排,怎样的淘汰和通过,造成怎样不同的戏剧化冲突,都是节目方所必须精心考虑的,同时也必然会引起对应类型的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

 

同样,评委的挑选也必须差异化的选择,容易形成戏剧化冲突的,比如唱匠型、偶像型、唱跳型等,有年龄、性别的明显差异化。

 

 
                                     
韩红怒斥选手撒谎

 

二、如何体现真人秀节目的矛盾与冲突 

 

区别于生存挑战类、技能挑战类、益智类、教育类、求职类和约会类等真人秀电视节目,选秀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既吸收了纪录片、谈话类节目和电视剧的一些结构发展特点和内在人物情感表现,同时又极具综艺节目现场的表演性与娱乐性特点。因此时空的统一性是选秀类真人秀结构上很重要特征。

 

一个有生命力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必须善于解构各种二元对立,在不断发展的自然竞争和人际竞争戏剧化冲突过程中,按阶段设置不同的社会认知属性的任务,不断地通过纪录、访谈的画面呈现进入该任务的人物当时的强烈渴望与内心矛盾,才能不断吸引观众和不同社会人群在差异化的戏剧冲突中,代入地同步对应人物的即时内心情感共鸣,支持留在舞台上的不同社会群体的选手,关注不断推进的人物命运。因此,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调整不同的镜语,才能达到最强的画面张力与镜头语言效果。


节目方在考虑节目阶段任务的同时,必须要随时有一个时空的概念,也就是差异化的各类型因素必须放置到在一个统一的时间和空间里,才会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和情感张力。比如当隆重营造评委的一组画面后,剪接出热爱音乐的普通人从草原、山区、从公路、从铁轨、从长途车、从地铁赶往大面积海选人群现场的一组画面,表现小人物和明星梦想、个体和群体的对比;比如《声动亚洲》、《中国梦之声》在淘汰选手离开舞台时,将选手即时的失落、观众的伤感与选手曾经在舞台上各个最美好瞬间的画面回顾对比剪接。

 

镜头中展现相互竞争的选手或者个体的人物内心时,镜头逻辑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平行或者交叉地呈现,通过对比、平行的剪接,使不同类型人物的各自真实内心交织在统一时空里,在合作与竞争、淘汰与通过、留下与离开的不同命运发展中,强烈地体现和谐与冲突、渴望与失落、喜悦与痛苦、坚强与脆弱、友谊与背叛、漠然与不舍的人物情感冲突。

 

选秀类真人秀展现冲突吸引观众的强有力手段,就是在不同阶段的任务中不断地呈现不同人物命运的戏剧性,呈现出真人秀节目的情境悬念。

 

优秀的选手和平庸的选手高下立分,毫无期待感,而将人物的特质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正如同戏剧所要求的塑造典型情境中的典型人物,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动作效果。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方必须紧紧抓住选手竞争中这些可能发生的戏剧性时刻,比如两个友谊笃厚的选手不得不决出胜负,比如唱功好却相貌吃亏的选手与极具偶像外表却唱功平平的选手成为对手,无悬念的优秀选手命运突然逆转,弱势选手在困境中突现生机,打破观众心理预期的颠覆时刻,就能产生选秀类真人秀的情境悬念。

 

因此,在未知悬念出现之前,对同一时空中的参与竞争任务的选手,充分地利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手段的纪实画面剪辑铺垫、访谈心态讲述,铺垫情感从而达到爆发,是选秀类真人秀不可回避的工作。

 

比如在《中国梦之声》中,唱功突出深得评委好评的选手许诺与包文熙在4020的双人对决合作任务这期节目中,排练的纪录片段画面中两人的排练貌合神离,进场前的心态相对平静,但当许诺现场的发挥赢得了评委的好评时,包文熙突然现场指责评委偏袒,指责许诺虚伪,使许诺的晋级命运瞬间充满了未知性。当两人双双意外晋级走出赛场的相拥流泪和解的场外纪实画面,更制造了人物情感的戏剧性结局。

 

在真人秀节目中强化冲突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就是使多种矛盾交织,甚至造成突转的人物命运发展,从而派生出更强烈的对比力量。

 

比如在《声动亚洲》中两个唱功非凡的独唱选手余超颖和郭美孜在挺进亚洲区决赛的取舍中因为名额限制而被迫组成一个组合,几场合作过关后,双人组合在即将获得亚洲区总决赛的欣喜关口,郭美孜由于个人原因提出退赛,节目方将众评委围住郭美孜的叹惜说服画面、与余超颖在舞台一隅的孤单身影、郭美孜流泪拒绝与余超颖强作微笑安慰郭的特写、郭美孜粉丝难过与余超颖粉丝失落、郭美孜执意离去的背影与余超颖无奈望着的表情,多组镜头不断地强化剪接,使友谊与决绝、默契与惊愕、惊喜与失望通置于一个时空,强烈的人物内在情感冲突,加深了人物的命运感,也使节目发展具有了更大的动机。

 

三、如何保持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镜语连贯性

 

选秀类真人秀电视节目伴随激烈的淘汰与选拔竞争,选手们进入到不同阶段会面对不同的任务。但是每一季的节目必须保持风格的统一和镜语的连贯。

 

节目方必须在节目启动之前就对该节目形成总体镜语风格的设计,并且随着节目进程和竞争任务的改变,调整机位和镜语,但总体保持节目风格的统一性。

 

同时必须将评委所处的场内,和选手等候及演唱完毕的场外区域拍摄统一为有机整体,也就是统一在一个时空。当不同地点的社会各个人群的选手到达报名地点的这一时刻,选秀类真人秀的镜语系统就进入了一个统一的时空,所有选手的人物命运发展和情感起伏,在统一的时空内平行地各自发展、交织。

 

所有蒙太奇的素材纪录和情感访谈,应该精选自不同选手的统一时空的共振点。所有选手在同一阶段面临的是同样的任务,同样的困难,但是在节目中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和解决方式,并形成了竞争、入选和淘汰。

 

因此节目方必须在同阶段的镜头语言中采用类似现场同时平行交错发生的时空叙述。比如选手在报名现场的行为纪录拍摄、心情讲述,比如选手在等候区的行为、心情采访、进入现场前的心情、选手在进入选拔现场的表演、等待命运的紧张时刻、淘汰或者入选后的行为和情绪、进入下一阶段的行为和情绪,都剪接为在同个现场的时空。将差异化的人物情感、人物命运置入到统一的时空内,一个现场感强化了冲突和矛盾。

 

同时,无论评委的内场,还是场外的不同选手跟拍小组,都必须加强镜头语言的张力,以主机位视角勾划同一现场感,选手在宾馆、排练的外拍小组则以平行和交叉蒙太奇的剪切,强调现场感的叙事节奏。

 

比如13集的《声动亚洲》是一档评委挑选各自的选手组成不同的队别,相互竞争的规则格局。节目方采用了以垂直舞台的伸缩摇臂为主视角机位,相对的选手出场位置设置反摇臂,在每个评委的两侧观众中设置评委机位,节目始终以主视角透视评委席背,通过强化选手之间的对决,选手演唱时始终强调另一对决选手的透视关系。在上场口设置选手等候采访区,在下场口设置选手淘汰选手采访区以及晋级选手采访区。

 

15集的《中国梦之声》场内则从四个地区的海选试音会10个机位,强化单个选手演唱特写与评委反应镜头的类似电视剧正反打的对切;到200选手进120选手的大逃杀的15个机位,则用多机长焦强化每个队列中入选的惊喜和被淘汰的失落;


再到四选手组唱合作的8040晋级赛,以19个机位保证每个选手的对等演唱表现和场下选手的反应,双人合作对决的4020晋级赛的19个机位则强化两个对决选手的互切;再进入直播的8场对决淘汰赛的28个机位以环360度的全景呈现以及左右各呈45度角的多区域观众反应。在上场口设置选手等候采访区,在下场口设置选手淘汰选手采访区以及晋级选手采访区。

 

 


同时,选秀类真人秀强化通过镜头和画面的内在冲突展现悬念。比如在两个竞争选手的表演之后的评分环节中,有意识地将相互对立的两个对手包在一个画面之内,在命运决定的关口,会产生意料不到的内在情绪效果。

 

比如在《中国梦之声》进入全国十强后的对决赛节目中,每当选手演唱完毕主持人报分的时刻,节目方有意识地将两个竞争对手的紧张特写与两群粉丝的欢呼呐喊、不同意见的两个评委反复对切之后,在决定去留的时刻将主持人的公布声音作为画外音,而将两个选手同置于一个画面之内,当结果公布的一刹那,镜头反逻辑地快推向被淘汰的选手,跟拍淘汰者离开的背影,强化被淘汰者的心理落差,加深观众对离开者的同情。

 

在《中国梦之声》的2820green mile(绿色奇迹)决定20强直播决赛那一集节目中,由于选手都很优秀还必须淘汰掉8位水平接近的选手。这是选手必须勇敢走向命运的重要的一集,也是评委面临不得不决定放弃自己非常喜爱的选手的抉择,不论选手还是评委都必须勇敢面对内心的冲突和命运的抉择。

 

舞美原设计图让选手经过一段长长的泛光通道之后,将评委与选手座椅分置于对立的两个区域,但是这样达不到将评委与选手同置于一个画面之内的内在情绪效果。

 

节目方在通宵翻台的短时间内说服舞美设计修改图纸,将评委与选手按8字形同列于一个人全画面之中,打破选手与评委的刻板界限,加强朋友般的心灵对话效果,让选手彻底地释放情感,将每个选手与评委面临的内心冲突最强程度地暴露在观众面前,当评委们与不得不离开的选手难舍难分地流泪告别时,一个画面内的内在冲突最大地呈现给观众。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在中国方兴未艾,有待在未来更多的实践创新。不同于国外真人秀节目终极任务的巨额奖金刺激,国内的真人秀节目更多体现的是追求梦想、自我实现的价值理念,因此挖掘选手在竞争困难情境下的内心冲突、情感渴望因素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