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1972)炳灵寺中山山水水

姊妹峰,好不亲热

奇山异水造就佛教圣地
提起莫高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说起炳灵石窟,对许多人也许还陌生。其实,在素有“中国石窟艺术之乡”的陇原大地,石窟艺术几乎遍布丝绸之路沿线各地,从东至西较为著名的有天水麦积山、武威天梯山、张掖马蹄寺等等,大大小小的一座座石窟,宛如佛陀撒落的一粒粒珍珠,闪耀着璀璨艺术色彩,使陇原大地辉映在神奇的佛国灵光之中。
位于永靖县积石山的炳灵石窟,便是陇原大地诸多石窟艺术瑰宝中最灿烂耀眼的其中一颗。而佛陀之所以看好并选中这里,除了炳灵峡千峰竞秀、万壑争奇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更有自西向东一路奔腾而来的万里黄河,在这里突然转折,水流湍急,巨浪翻滚。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位居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炳灵寺,历史上曾是汉族、匈奴、叶谷浑、吐蕃、党项等多民族和部落杂居交融之地,更是古丝绸之路东端五条主干线的交会枢纽。自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今日天水、临洮、永靖、炳灵寺,然后取道湟水谷地,经乐都、西宁等地,翻越日月山,便可抵达拉萨,这里由此成了古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地,其显赫的交通和军事地位得天独厚。
而炳灵寺,这座始建于先秦时期的佛教中心,开凿在纵贯两山之间的大寺沟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并在后来伴随着大唐盛世的到来,进入佛教艺术发展的巅峰。相传唐朝最辉煌的开元盛世时期,曾经好战的吐蕃频频书信求和,唐玄宗也藉此先后派出金城公主、文成公主途经炳灵寺朝拜佛祖后,沿唐蕃古道向西入藏。公元731年,凉州观察使薄承祧在炳灵寺建成高达27米的弥勒大佛。从此,弥勒大佛成为炳灵寺石窟的标志,接受着南来北往佛教信徒的朝拜。
炳灵寺石窟,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始建,先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修复和扩建,至今已近1600年的历史。沧桑岁月,炳灵寺石窟可谓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兴衰。
千年炳灵寺,也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为观为叹止的佛教艺术和奇特的山山水水折腰,诗圣杜甫曾在《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以“藏书闻禹穴”,描写炳灵寺的兴盛和传说;而明代翰林学士解缙洪武年间贬谪河州时,在隆冬时节踏冰桥过黄河游览炳灵寺,并写下《冰灵寺》一首:“冰灵寺上山如削,柏树龙盘点翠微。况有冰桥最奇绝,银虹一道似天梯”。炳灵寺山峰的奇特,山峰苍松翠柏的形状和黄河冰封等美丽景致跃然纸上,颇受后人称赞。
炳灵寺,距今1600年的历史
圣地,吸引了无数追随者
山峦起伏宛如画中
历经岁月沧桑的见证
欲与天公试比高
奇山异水,风景独好
一片孤城万仞山


豁然耸立
山峦起伏连绵不绝
黄河三峡石林景致
好山好水佛陀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