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古塔,历经炮击地震屹立不倒,如今修复,却无人会拆....

 一江映月 2017-01-08

本文来源:搜建筑

ID:sjz9999


一个纯木建筑克服火灾、雷击、兵燹、虫蛀以及风吹雨淋,屹立1000年到现在,这本身就是个奇迹。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上建筑,应县木塔做到了。

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发生6.5级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

元顺帝时,应州大地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

350年前明王朝时,山西灵丘一带曾发生烈度为9级的强震,房屋倒坍,人死几千,而木塔无损;

1926年,山西军阀混战,对塔炮击200余发,塔身弹痕累累,有多次击中后燃烧起火,可是很快“自行”熄灭“;

近代,邢台、唐山、大同、阳高一带的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木塔大幅度摆动,风铃全部震响,持续一分多钟,过后木塔仍巍然屹立;

无情的雷击、陈年累月的塞外狂风,都曾给木塔施加淫威,兵荒马乱,战火硝烟,也仅使木塔小受皮外伤;

这就是顽强的应县木塔。



矗立于县城的应县释迦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木塔从建成的那天起就以其峻极神工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被誉为天下奇,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是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与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被称为世界四大名塔。


木塔,顾名思义,木塔全部用木建成的,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塔高67.31米,相当于今天二三十层楼的高度,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而每层内平座形成暗层,实际上共9层。


如此规模宏大的木塔,怎么会建在应州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呢?

应县位于山西北部,在唐末五代间是非常著名的,规模非常宏大,唐末五代之间建立起的几个小朝廷都是从应县起家的,后唐的时候,明宗皇帝李嗣源他是应州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要在应州修建木塔呢?

萧孝穆家族从辽圣宗开始,经历了兴宗、道宗三个皇帝的一个重要家族。这个家族出过三个皇后,同时先后出过十个王,在建塔时还只有三个王,一门出了三个皇后、十个王,这不仅在辽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兴宗的皇后(仁懿皇后)为了纪念她死去的父亲(萧孝穆),为了彰显她一门出了三个皇后,一门出了三个王这样的显赫家族,所以就建庙即家庙。


木塔由塔刹、塔身、塔基三部分组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木格窗外是一圈围有栏杆的木质走廊。

 

木塔斗拱运用十分巧妙,有54种之多,式样繁复,构筑奇巧,每朵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方式。汇集了历代建筑中所有斗拱的形式,主有是三类:一个转角,一个柱头,别一个叫补间,它充分体现出斗拱的发展趋势,最原始的它也有,逐步发展的它也有,发展到最丰富最完美的东西它也有,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梁思成真正感兴趣的是中国民间遗存的比明清建筑更古老的建筑,特别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最高峰唐宋时期的建筑。1932年,梁思成读到了一份日本学者关野贞(日本建筑史学家、中国营造学社外籍社员)于1918年在中国北方的一份考古报告。在报告中,关野贞说到大同以南大约50英里的应县城里,有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当地人称为“应州塔”,这和流传已久的华北谚语相吻合,这让梁思成感到非常兴奋。

1933年9月6日,经过一番筹备,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终于踏上了考察山西北部重镇大同以及应县木塔的旅程。他们先坐火车到了大同,然后又座驴车直奔应县而去。直到晚上8点到达了应县。

 

梁思成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佛宫寺木塔了,能够在这木塔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里边、外边环绕着测绘他素仰的木塔,梁思成感到无比的幸福。

 

梁思成不由感叹道:“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Overwbelmlng(势不可挡),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以往测量一座古建筑时,一般大致一两天时间就可搞定。可这次测量一座孤立的木塔,梁思成和莫宗江居然用了整整6天时间,这在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经历是少有的。

 

当时梁思成正专心致志地在塔头测量和拍摄,未曾留意头顶上的云层迅速合拢,随即一声惊雷在身边爆响,梁思成一惊之下差点松开自己紧握铁索的双手,这让他后怕不已。要知道从约60多米高的空中摔下,整个人肯定会变成一个肉饼的。这也是梁思成在所有野外考察时最为惊险的一次事件。


梁思成绘「山西应县佛宫寺辽 释迦 木塔」


木塔挂满了上至皇帝下到文人题写的牌匾,它的周围写满了赞美的诗文。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北征时,亲笔题写了“峻极神功”四个字,匾额挂在第五层南面的外檐;

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到应县,登塔赏宴时,题“天下奇观”四个字,匾额挂在第四层南面的外檐。在这个匾额的两边,还各有一块竖的小匾额,左边是“金城”二字上下排列、右边是“雁塔”二字上下排列。唐朝时设置金城县,当时应县为应州,应州下辖金城县,所以有“金城”的名称。秦汉时期,应县地处雁门郡,故应县木塔被称为“雁”。

现存的匾额中,书体较好的是第一层南面大门上的,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立的“万古观瞻”匾额,以及第三层东南面清宣统三年(1911)应州知事任绪瀛写的“暧极于天”匾额。

从文物的角度而书,价值最高的是第三层南面的“释迦塔”木牌,不仅书法漂亮,匾额上还有应县木塔几次修缮的年代记录,对考证木塔历史是相当珍贵的史料。

除了匾额以外,应县木塔上的对联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其中的内容主要是对木塔的赞赏。


在防雷问题上,更是让人惊愕于古人的建筑科技。不受雷击和它高达10米的金属塔刹有关。塔刹全为铁件制成,有覆钵,相轮,露盘,月牙,宝珠等,略显亮光,中心有铁轴一根,插入梁架之内,周设8根铁链系紧,迄今完好无损。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防雷装置,现代消雷器的原理看,应县木塔的塔刹是一个很典型的“伞形离子发生器……法拉第笼上盖”。因此,可使木塔千年不受雷击。事实上也是如此,木塔四周在雷雨天常有雷击现象。仅本世纪50年代,在离塔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有两次雷击,但木塔却安然无恙。



塔的一层,供奉了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佛,高11米。据说这尊佛像的手心可坐四人打牌,耳朵里可容两人下棋。最特别的是这尊佛像长有胡须,戴着耳环。据介绍说这是受了当时辽代男子打扮的影响。


除了一层的主佛,木塔内每个明层都有不同的佛像,大大小小共有三十四尊。



应县木塔的历史将近一千年,在这漫长岁月里,木料难免有些腐烂或变形,人们也曾经多次修缮过木塔。应县木塔第三层的“释迦塔”牌匾记载,木塔曾先后在金代的明昌六年(1195)增修,元延佑七年(1320)加修,明正德三年(1508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清同治五年(1866年)修缮,塔内、寺内的佛像也进行过修绘。

如今,应县木塔二层整体向东北角倾斜,国家也先后进行小修,整体大修、加固方案正在酝酿中。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工艺过于复杂,抑或是不敢随意动工,仅修复方案就策划了二十多年。


7位中国最顶尖院士集中在一起开会,讨论怎么修这座塔,共有4个方案:

“全拆了再修”:这个到可以,但是有个问题——拆完了没有一个人会组合呀!

“建造一个新的结构去支撑”:相当于给木塔做一个脚手架,但是这个工程量不亚于再建一座木塔……而且最重要的,是会极大影响木塔的整个景观。

“把完好三到五层吊起来,修底下受损部分”。 这个方案到时可行,但是这个可能会破坏木塔的原有结构。

“小补小修,现状加固”:在不改变木塔整体结构的前提下,纠正木塔残损最严重的部位。

 

最后的结论是:

不修,这塔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应县木塔是科学、艺术与宗教的完美结合

是人类木构建筑史上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