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纶是如何描写李广射虎的?

 江山携手 2017-01-08

卢纶是如何描写李广射虎的?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

【原文】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是如何描写李广射虎的?

【注释】

仆射:官名,唐代尚书省设左右仆射。张仆射:即张延赏,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官至左仆射同平章事。

草惊风:形容草丛在风中摆动,使人惊以为其中隐伏着猛虎。    引弓:拉弓射箭。

平明:黎明。    白羽:箭。因为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    没:陷入。    石棱:坚硬的石头。卢纶是如何描写李广射虎的?

【赏析】

诗题一作《塞下曲》。

这组诗是卢纶答和张延赏诗的和诗,其时卢纶正在浑瑊镇守河中元帅府中任判官。这组诗共有六首。

这首诗借用汉朝大将军李广误把草丛中的石头当老虎,一箭射入石中的故事,赞美将军的神力和箭法的精良。《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将军夜引弓”,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惶,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继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卢纶是如何描写李广射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