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扒一扒岳阳楼的历史

 老刘tdrhg 2017-01-08

岳阳楼,天下谁人不识谁人不知,关于岳阳楼的古代名篇更是多不胜数,比如说《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说起岳阳楼的历史,那可久远了,据说,东汉末年的鲁肃鲁将军,在一次训练军队的时候突然觉得,站得太矮不利于观察军队的阵型,于是乎,他大手一挥,下令修建一座三层高的楼阁,供自己阅兵使用。

扒一扒岳阳楼的历史

好了,工程开始了,我们来看看工程进度吧。

说干就干,鲁肃请了当地的知名建筑工程师、测量工程师、风水大师以及最好的施工队包工头,几个大爷围在一起商量来商量去,在前期选址和设计阶段,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地址选好了,楼的草图也画好了,由于楼是全木质结构,所以需要许许多多结实的木材,好,从西边运来最好的木料,再找最好的工匠进行前期削条打孔定楔,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当时鲁肃在外领兵打仗,本以为三年时间楼已经建好,可谁知居然连一根木头都还没有立起来!

鲁肃老兄回来一看,什么,居然还是不毛之地,顿时大发雷霆,把工程师包工头等一干人等痛打三十大板,随后下了死命令,一年之内必须建好,否则处斩!

扒一扒岳阳楼的历史

按说,这种狠话一放,一般都会加快进度,可是事情往往事与愿违,鲁肃第二天就被孙权招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此地,于是乎,工程更是慢得离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过了整整八年,比七年之痒都还要多一年,岳阳楼总算是落成了,可这个时候,鲁肃也已经去世三年了。

建成后,岳阳楼没有进行过哪怕一次的阅兵活动,反而成了政客、文人、浪子、舞女们的聚集之地,一时之间热闹非凡。

正因为如次,岳阳楼上每天的人数众多,你想想,几根木头修成的楼阁,那能坚固到哪里去吗?

所以,我们的岳阳楼,一次又一次地损毁甚至倒塌。

有毁就有修,有倒就有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现在,从古到今对岳阳楼大大小小的修缮,总共有两百多次!当然,对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我保持怀疑 ,搞不好刷刷漆换换窗啥的也算一次。

在我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重建,只有三次。

第一次重修,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人,一个原本应该籍籍无名之人——滕子京。

扒一扒岳阳楼的历史

滕子京,在宋庆历四年之时被贬到岳州,此时岳阳楼已经坍塌,腾兄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大手一挥,拨款重建了岳阳楼。

随后,腾兄修书给范仲淹,范仲淹在京城凭空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而且在第一段,疯狂地表扬了腾兄的执政,接下来才开始描绘岳阳楼的美景。

范仲淹何许人,那可是大文豪啊,他的《岳阳楼记》一出,谁与争锋,腾兄当即找人雕刻成册,供奉在了岳阳楼的最高层。

滕子京一个默默无闻之辈,竟然千史留名,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宣传起到的作用,真的是无比巨大。

第二次的大规模重修,应该是在光绪六年,岳州知府张德容想效仿滕子京的成功,下令重修岳阳楼。

为了体现张知府的能力,他特意花重金找来了一个号称是通晓上下五千年的算命先生,在算命先生的要求下,将楼址向东边移动了二十来米。

扒一扒岳阳楼的历史

为了赶进度,张知府也算是厉害,白天黑夜坐在楼前亲自监工,连府衙里的事情一概不管了,这样一来,进度自然快多了,前前后后一年时间,崭新的岳阳楼重出江湖!

张知府那个得意啊,以为自己也能名流千古了,可惜他错了,他没有找一个文化人给他写一篇著名的文章,所以,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历史的长河里,张德容没有丝毫存在感,可叹可惜啊……

第三次大规模重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83年,经过各方协调,投资巨大的岳阳楼重建工程拉开了序幕。

现代化的设备和建设条件,自然而然,岳阳楼建得相当帅气,所以现在看到的楼,其实已经是我们新时代的产物了。建成以后,岳阳楼景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岳阳甚至湖南旅游的招牌了,《岳阳楼记》还进入了语文课本,在景区,每天迎接的游客络绎不绝,看着历经风雨的岳阳楼,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