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忽視的10個腳症狀!

 蓝色的海777 2017-01-08


麻,經常發生,背後可能隱含複雜病症,千萬不能用「血路不通」來看待腳麻,足踝專家朱家宏在《健康人生,從腳開始—眼鏡小醫的足踝外科診療室》書中強調,腳麻大致可分成血管(包括糖尿病、動脈硬化、靜脈塞住)與神經(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障礙)兩方面的問題,麻的感覺也不同。

不同地方的麻,代表不同的疾病:

◎如果腳愈外圍(腳趾頭、腳盤)麻痛感愈嚴重,同時有刺痛燒灼感,可能與糖尿病有關。

◎如果腳的脹痛感多於麻木感,很可能是深部靜脈塞住。

◎如果是帶狀性的麻,從腰、大腿、小腿到腳 都麻,又合併背痛,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屬於中樞神經障礙的麻。

「麻,不能太久,否則不只神經組織,肌肉、血管等其他組織也會遭殃,」物理治療師王乾勇提醒。他有個病人晚上醉倒在車上,手臂被頭壓了一整晚,隔天早晨,手腫了三倍大,因為缺血過久,久了會壞死,很難回復。

■你可以這麼做:

經常腳麻要找出根源,是鞋子太硬太緊還是站太久;哪種姿勢最常發生腳麻,是彎腰還是後仰。症狀持續且嚴重時,儘速就醫。

■更多相關資訊:

如果長年腳麻,沒有糖尿病史,做過化療後才發生腳麻,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葉姿辰在《康健》網站上提醒,因為某些化療藥物具神經毒性,副作用可能是神經病變如腳麻,通常會以雙腳麻來表現,建議掛神經內科或復健科;如果是單腳麻,要留意是否腰痠背痛,有可能是腰脊椎退化問題所引發,可掛骨科。

四、無法舉起腳尖

■症狀: 爬樓梯或跨門檻時無法舉起腳尖,易跌跤,或經常交叉腿坐(翹二郎腿)過久,引起局部急性腓神經壓迫症,導致小腿外側麻痛,腳掌舉不起來,腳尖無法朝上,這是「垂足症」(又稱叉腿型麻痺)。症狀輕微的人,走路時經常前足著地或足部拍擊地面卻不自知,很容易絆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