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60.关于高温核材料与低温核材料的思考

 王东镇 2017-01-09

3760.关于高温核材料与低温核材料的思考

2017.1.9

碳元素是高温核材料,熔点高达摄氏3727度,沸点高达摄氏4830度,是最耐高温的化学元素之一,也是煤炭、石油等常规燃料的重要化学成分。我曾经以为煤炭、石油的热值由碳含量决定,知道它的熔点和沸点之后才将目光转向碳化物中的其他化学成分,锁定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元素。而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都是其他化学元素的基本结构,只有“氕”元素相对简单,是自然界氢元素的最大家族,燃点相对较低,形成温度也低,成为我研究和思考的主要对象之一。

知道磷元素和“铯”、“钠”、“钾”、“硫”,甚至“镁”、“铝”等一些化学元素的燃点更低以后,我开始将化学元素分为高温核材料与低温核材料两大类,思考它们的异同和组合,以及形成的条件,发现它们的化合物燃点更低,而“铯”是铀235,或者钚239的裂变产物之一,真正推动核电站发电的可能是“铯”元素向偏电荷光子的裂变!

“氕”元素可能在太空环境和任何相对低温(燃点以下)的环境自然形成,因为正负电荷、电子和偏电荷光子几乎无处不在,正负偏电荷光子可能对偶形成,进而结合为“氕”元素,使“氕”元素成为太空元素和分布最广的化学元素。而有“氧”就可能有二氧化碳,“氕”元素就有可能置换“氧”元素形成碳氢化合物和氢氧化合物(水分子),油气资源和其他碳氢化合物、地下水的一部分就有可能是这样形成的。

“铯”同位素是铀235,或者钚239的内部结构之一,与“氦”核,或其他化学元素结合可能表现为另一种耐高温化学元素,只有单独存在才是低温核材料。作为燃点最低的金属材料和化学元素,我对其知之甚少。为了解决能源危机,科学界应该对所有低温核材料深入研究。

所有化学元素其实都是化合物,不过结合形态不同,稳定性更好,但也不尽然。低温核材料就是相对容易裂变的化学元素,裂变温度甚至低于许多化合物。

任何放热反应在我看来都包含裂变反应,否则热从何来?爆炸现象更是相对激烈的裂变反应,与原子弹爆炸相比只有程度的差别,没有实质的不同。

核裂变如果没有偏电荷光子出现,也不是放热反应。一分为二未必是放热反应,只有质子和中子的裂变才能产生偏电荷光子,因为它们是由正负偏电荷光子聚变形成的。

正负偏电荷光子的聚变形成正反两种质子和“氢”、“氦”同位素,正物质星球吸引正物质化学元素,相对排斥反物质化学元素,所以正反“氢”、“氦”同位素成为宇宙射线的主要成分。不同物质星球对不同偏电荷光子的吸引力也不相同,甚至可能存在相对的排斥力。我们生活在正物质星球,适应了这种环境,对偏负电荷光子可能存在视觉盲区,形成所谓“暗物质”、“暗能量”和“黑洞”现象。

地球内部核聚变形成的反物质初级化学元素只有两种出路:或者再次裂变为光子重新组合,或者通过火山、地震释放,成为宇宙射线的一部分。

原子核的形成可能需要各种极限条件,化学元素才能有所不同。高温高压未必是所有化学元素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有低温核材料存在。复杂化学环境可能有利于某些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形成,使其成为低温核材料、化合物。有氧星球很容易形成地表水,无氧星球未必没有地下水,因为“氢”、“氧元素不过是物质形成的不同阶段,只要存在星球内部的核聚变,就会有不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形成。

既然“铯”同位素是铀235,钚239的内部结构之一,核废料就可能是其他高端有色金属与放射性元素,就有利用价值。高温可以消除“铯”残留,其他危害如何解决需要逐一研究,填埋可能是最笨的办法,暂时的无奈之举。

思考是无疆之马,科学需要验证。所以,仅供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