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琴痴”抱着元代老琴到医院做CT检查2

 东皮小屋 2017-01-09

  赵弥正在调试古琴

  琴痴

  匠心制作 带元代老琴做CT检查

  习琴多年,赵弥有了自己动手制琴的念头。中国历来有“文人玩琴”一说,就像文人画一样,制琴也分为“文人斫琴”和“工匠斫琴”。制琴可以追根溯源,更了解古琴的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古琴就是两片木板,天地一合,利用中间的空当形成共鸣,而后绷上弦,产生乐音,形成琴曲。但是,要制作一把上乘的古琴,绝非易事。

  赵弥从十几岁弹到三十几岁,也一度以为古琴特别神秘,后来翻阅资料,发现古琴其实就是由一些枯燥的数据组合而成,比如内腔尺寸、外壁尺寸,用什么胶、用什么漆,漆用什么灰、灰量用多少等等,这些数据对声音变化有不同的影响,他越研究越有趣,笑言:我弹了这么多年的琴,有的琴声弹出来好听,有的不好听,原来是因为漆的厚度。

  2012年,赵弥的制琴之旅正式开启。

  他从网上入手了一个浙江琴师所做的古琴半成品,解剖,钻研。

  自制的第一把古琴,赵弥认为就是入门级的DIY,把买的那个半成品古琴作为试验品,不停改造,变化漆的厚薄以校正音色。弹琴对赵弥而言心灵愉悦,而制琴对他来说则是身体遭罪。他皮肤对漆过敏,离漆近了身上就会红肿起红斑。可他依然乐此不疲地一遍遍给古琴刷漆,薄漆刷三遍,厚漆刷七八遍,干了又磨掉一些,以让漆面光洁。

  古法制琴必须保证漆要是阴干,决不能让琴晒到太阳,赵弥做琴的地方就是一个密闭的小房间,连窗户都没有。为了保证湿度,他在制琴过程中还不停地给地面洒水。

  2016年,赵弥和合伙人一共生产出了首批二十张琴,他们在温江有个木器加工厂,首先将青桐木制作成初始的琴坯,然后赵弥再亲自进行磨漆、镶嵌、调音、上弦等,各个程序皆一丝不苟,制作完成一张琴的平均时间是一到两个月。为了让自己制作的古琴能还原最地道的音色和形制,他还专门去故宫博物院、日本东大寺参观那里的藏琴。

  制琴过程中赵弥干过的最疯狂的一件事,是抱着自家的元代老琴去医院,用CT扫描的方式,提取古琴最精准的数据,成都没有医院愿意接这个特别的活儿,赵弥最后是去阆中一家医院才搞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