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格早熟的陈少梅

 自华居 2017-01-09


陈少梅


  陈少梅先生(1909~1954)是中国近代书画史中的奇才,他是金北楼先生最小的一个学生,在北京钱粮胡同墨茶阁的众同门中,属于最小的“小师弟”,与他的学长如刘子久(号“饮湖”1891~1975年)、胡佩衡(1892~1965年)、赵梦朱(号“明湖”1892~1985年)金开藩(号“荫湖”1895~1946年)等人相差十余岁。陈少梅先生的寿祚短暂,仅享世45年。1926年中国画研究会盟主金北楼先生在上海去世,他的众弟子为了纪念他,于翌年(1927年)成立继中国画研究会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民间国画团体--湖社画会。按照这个时间推算,陈少梅先生拜师金北楼的年龄是在十六七岁左右,加盟湖社画会的年龄也不过18岁,他的成长实际是由湖社友善的学兄们带大的。我们通过欣赏陈少梅先生各时期的作品感觉到,他的画风定型的时间很早,大概在20世纪的四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相对成熟而稳定的绘画风格。大概在学画之初,金北楼先生根据他的天资禀赋,给了他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并提供了相应的古人真迹,使他的山水画直接师法宋代的李、刘、马、夏,画面讲究山石的硬度与用笔的爽利,再从南宋院画向下汲取明代浙派戴进、吴门唐寅的画法,这样简单而旁无歧出的路子使陈少梅在40岁左右的时候绘画特征就已经完全成熟,表现在山水树石的画法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熟练地重复、稳定地再现,没有给我们呈现出新的风格上的探索,少梅先生的画面特点是异常地干净整洁、潇洒俏丽、简练概括,很少有败笔拥趸填充画面,同时,他的用笔灵动劲健,讲究速度的变化,具有很鲜明的南宋和唐六如的风格,这就是我们见到的陈少梅。我们把陈少梅与齐白石、黄宾虹做一个假设的比较,可能会得到这样一个有趣结果:如果天不悯才,让齐白石、黄宾虹两位大器晚成的大师50岁辞世,让年少早熟的陈少梅先生长寿到百岁,那么中国近代画史上就一定会有三个大师毫无声息地泯灭在生死不合理的天祚之中。齐、黄两位先生的假设这里不讨论,尽管陈少梅先生的天资聪颖,悟性高于他人,但是他毕竟年轻,在艺术的修养、眼界的开阔度、传统绘画的功力和真正个人风格的酝酿上,都还处在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上升期。《世说新语·言语》中有这样的文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从书画学习的规律上看,很多人学习书画,如果临习的对象过于单一,肯定会很快地学成,几年后就可以挂笔单鬻书卖画,但是在这种人里面,绝对出不了大师级人物。客观地说,陈少梅先生的绘画风格定型就显得太早,过早地在他无可否认的不成熟的艺术修养外,固化出一个坚硬的茧壳,这肯定会影响他中年以后对外来更高端的艺术养分的不断吸收,所以按照常理推测,陈少梅先生决不可能像齐白石、黄宾虹两位大师一样,在衰年以后一变再变,最终破茧而出,成为真正的绘画大师。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只对来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会因此降低陈少梅先生的艺术评骘。


  通过观察湖社成员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中间的有些人已经开始自觉地对正统的南宗画法进行认真的反思,出现了对清代四王一统天下的反动萌芽,比如当时湖社的大师兄刘子久就已经在画法中明显地增加了南宋用笔的成分,不过只是试探性地在南北两宗之间做兼容尝试,没有走得更远。而陈少梅先生则义无反顾决地选择了北宗画法,直接取法宋人,继而又融进了吴门唐寅、浙派戴文进的画法,迅速形成了以“薄”、“巧”、“俏”为主要审美特征的个人风格,与传统山水的美学评价完全南辕北辙。陈少梅先生绘画风格中的叛逆性很强烈,他不能完全熔融于那个时代的传统审美,所以在他去世以前,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他在绘画界的影响并不大,而他的作品也没有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这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之后,陈少梅先生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以为并不是因为他的绘画的水平本来就优于其他画家而被时代所淹没,半个世纪之后忽然有伯乐辈出才得到了正果,主要原因在于他“薄”、“巧”、“俏”风格中的装饰因素由于能与当代审美产生共鸣,所以才能够有效地凸显出来并被放大。而那些讲究笔墨韵致的南宗山水画家,譬如萧厔泉、贺良朴、周肇祥、陈师曾、蒲华、胡佩衡等先生都是开一个时代风气的绘画大师,由于他们笔下山水画的深邃意境往往是通过荒率、简单的水墨表现出来的,现在一般缺少传统中国画修养的人很难读懂,所以不为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所认可,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清代以来直至民国,山水画以董源、巨然一路江南丘壑为正宗,讲究用笔转折圆润,不火不燥,构图疏淡荒率,逸笔草草,以“苍”、“厚”、“毛”的表现为最高境界,带有强烈的文人画气息而匮乏于一般意义上的装饰功能,近代山水画以著名画家萧庢泉先生的晚期作品最为极端。萧庢泉先生(1865~1949)是近代山水画大家,成名于晚清、民国而式微于当代。与之相反,陈少梅先生之所以受到当代买家的如此追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画作装饰因素的凸现,张挂在壁上,可以雅俗共赏,而绘画功力的深厚则显然是次要的因素;另外,近年来有操手在市场上极力高推陈少梅,大幅度夸张了他在民国时期京津画派中的地位。更有一些不谙近代画史的人以讹传讹,客观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譬如在介绍《湖社月刊》的文字中,有名曰许志浩的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1911年-1949年)》一书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


  湖社月刊


  ……


  北平湖社画会是北京的一个规模甚大的美术团体,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美术组织之一。该会成立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五日,是吴兴画家金拱北长子潜庵与同门二百余人就乃师墨茶阁合组而成。主要骨干会员是陈少梅、刘延涛、王仁治、王拱之、俞瘦石、齐白石、胡佩衡、徐荪、陈东湖、惠孝同、陈师曾和徐悲鸿等人。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在这一百多字中,不专业的地方太多了,这里仅挑出三处非常明显的硬伤,来看看历史是怎样被篡改的:


  1.陈师曾先生逝于1923年,金北楼先生于1926年辞世,金北楼先生的弟子们为纪念乃师,组织湖社画会是在莅翌年的1927年。照此类推,陈师曾辞世4年后才有湖社画会,怎么可能是湖社的“主要骨干会员”呢?。


  2.齐白石先生比金北楼长14岁,属于金北楼的兄长辈,怎么可能加入到由金北楼弟子组织的画会而自降一辈呢?另外,徐悲鸿属于留法的美术教育家,与当时画坛、画家没有太多的联系,没有见到过他与湖社画会有什么骨干会员的关系。


  3.把年仅18岁的陈少梅列在骨干会员的首位,而把真正的骨干会员胡佩衡、惠孝同放在最后,与当时早期湖社成员的辈分系统严重不相符合。即使陈少梅先生在世,也决不答应这样的排序,因为18岁的陈少梅能够在艺术上迅速成长,都得益于湖社这些友善的师兄的提携帮助,他的排名不应该在最后,但是决不应该排在第一位。


  就是这样无知的文字把陈少梅先生推到了虚假的地位,对历史、对读者,甚至对陈少梅先生,都是极度的不负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