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考:百万国考人为梦想而奋斗,努力过就没有失败

 昵称22998329 2017-01-10


林敏说:“就像在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虽然很累,在不断挑战生理心理的极限,但看到一路上很美的风景,看到山中一些盛开的野花野草,还可以享受登顶的喜悦,一切都很幸福呀。”


林敏在爬的这座山,叫“国考”。


2017年度“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申报了2.7万个招录计划,98.4万人参加考试。


林敏,是这98.4万分之一。她是山西人,在北京二外,本科英语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与她交谈,隔着电话线,都可以感觉到她的青春飞扬。这是林敏第一次参加国考,她报考的是中联部。


三十四岁的杨熙,也是这98.4万分之一,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参加国考了。这一次,他报考的是商务部。


杨熙是黑龙江佳木斯人,现在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是西班牙语和英语专业的讲师,妻子同在呼和浩特市,也是一名教师。他有个可爱的女儿,今年一岁半。


林敏和杨熙,他们报考的职位,都是外交相关。


一个应届,一个历届;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一个是已经有了十一年工龄的高校教师;一个是单身女青年,一个是父亲、丈夫身兼数职……看起来他们的阅历与生活相差那样大,然而,因为国考,这半年来,在不同地方的两个人,他们过着很相似的生活。

「没有节日、没有假期,

百万国考人的备考生活


每天看真题,每两到三天刷一套模拟题,真正坐下来,掐着表,把每一次模拟当实战那样去演练,接着去查错,去梳理知识点;


三到四个小时行测练习,三到四个小时申论;每天动笔练习、每天坚持阅读晨读材料、勾勒思维导图、每天进行常识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闲暇时间,就算玩手机,也是在阅读外交新媒体,比如峰岭,比如外交小灵通,比如侠客岛。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努力往顶层设计的思维靠拢……


这样的生活,一开始,就是几个月。从动辄汗流浃背的夏天,到滴水成冰的冬季。没有节日,没有假期。


在职的杨熙在工作、家庭的重担之外,仍如一个学生一般逼着自己学习再学习;


本就是一个学生的林敏,放弃了考研、放弃了出国留学、放弃了找其他工作的机会,至少在大四这个关键时期,她只给自己的未来留着一条路——国考!


他俩都参加了去年十一月的国考笔试,今天都在不停地刷着国考成绩查询的网站,一起等待着明天面试名单的公布。


过着与他们相同生活的,正是98.4万的国考人。


考试,对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的事。人人都知道,备考是多么的枯燥。经过小学中学十二年寒窗,多少人在高考结束时候大喊:我再也不要考试了!


而国考,其难度在所有考试中,绝对名列前茅;其性质,竞争性的考核,差一分都可能名落孙山。


那么,这百万之众的年轻人,如林敏,如杨熙,为什么还要坚持?

抉择:给梦想一个机会

为什么要参加国考?


社会地位高、工作清闲、收入稳定,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部委公务员的既定印象。但随着时代的演进,公务员特别是部委公务员已经不再是清闲、舒服的代名词,甚至可以说是挑战和压力并重。


以外交部为例,成为外交官,加班多、时间紧、任务重是常态;驻外工作,还要面临两地分居、亲人离别的家庭压力。驻外时期,要么家人需要牺牲自己的事业随同,要么面临两地分居;成为一流的外交官,需要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魔鬼训练,以及那些需要时刻紧绷着神经的国际场合;而更多普通的外交人,没有镁光灯下的璀璨,没有衣香鬓影的浪漫,却在不停地付出、不停地面对工作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那么他们参加国考到底为了什么?


给梦想一个机会。林敏这样说


“我从小特别喜欢外交相关的东西,觉得外交官是特别睿智的一群人,高考填志愿,我填的所有院校、所有专业都是和外交相关。”


杨熙的答案,几乎一模一样。


杨熙是黑龙江佳木斯人,现在在内蒙某高校,是西班牙语和英语专业的讲师,妻子同在呼和浩特市,也是一名教师。他有个可爱的女儿,今年一岁半。


杨熙说:“成为一名部委工作人员一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梦想。尤其是能够进入外交部工作,成为一名外交官是我从小就怀揣着的一个人生目标。所以,我本科选择了英语。”然而2005年毕业的杨熙,还不清楚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那时候国考是个新名词。”


如果看国考的发展历程,虽然从1994年便开始了公务员考录制度,但2005年,仅29万人参加了国考,这个数字,与2017年国考的盛况相比,确实是刚刚起步。


于是,杨熙在当时两个热门择业——外企翻译或高校教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成为外交官的梦想,从2013年起,他便开始了国考之旅。


每年备考,五年时间,这期间不仅是准备行测、申论,更是抓住机会参加各种可能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机会。2014年通过外交部第十次借调干部考试、面试和政审,被纳入到后备借调干部数据库,并参加了2016年4月的中国外交培训学院第十三期借调出国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杨熙觉得,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虽然,年龄的增长,给他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次是倒数第二次,按规定,明年是我可以报国考的最后一年了。”


高校教师本就是一份令人羡艳的工作,工作稳定、也是在对口专业中实践自我,然而杨熙依然在国考这条路上坚持;林敏作为应届优秀毕业生,本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前程选择,但她选择的是背水一战。


索性他们都有爱着他们的家人,林敏的父母告诉她,你自己想去的地方,笃定就好;杨熙的妻子同样支持着自己的丈夫去实现他的梦想,还有他的家人和师友…


他们为的,都是这样一个梦想的实现。

「付出过,就不会有遗憾

国考人是孤独的,一个竞争性的考试,伙伴也可能是对手,但很多国考人仍旧选择了加入一个群,互通有无、互相鼓励,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彼此对未来相似的期许,是最大的正能量。

国考人是无畏的,行测考智力考逻辑,申论考定力考阅历,有能力通过这两项,再进入百里挑一的面试,更是一场考验个人魅力与能力的游戏,参加国考的年轻人,在备考中就已然习得同龄人很难获得的技能。


国考人是洒脱的,面对百万竞争对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国考,考的是一种勇气。对在职考生来说,是改变现有生活状态的勇气;对应届考生来说,是选择一条没有光环、却无数荆棘的未来的勇气。


国考,考的是一种坚持。坚持从儿时开始的梦想;坚持每日枯燥的备考;坚持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国考,是将梦想变为理想,再将理想变为现实的途径,这条途径在脚下,在眼前。


努力过的人们都不叫失败!

(注: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END-


仅开放48小时:内行人教你实现部委梦,国考复试冲刺特训营开启报名!点击链接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