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之一)

 爱雅阁 2017-01-10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之一)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

  一、引言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无不以艺术为滥觞。而艺术一道,以石刻堪称人类最早的自觉创作之一。我国的石刻艺术源远流长。在以文字为主体的石刻作品中,尤以碑碣镌刻成就为最辉煌,足可睥睨一世。石刻大体有两种功用,一是纪事颂德,一是保存文献。
  我国文字锲刻,从今存最早的甲骨文开始,直到石刻、木刻,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与简牍、帛书等,初为文献载体;而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不但未尝稍歇,更以独步一世的艺术价值,愈来愈盛,比起那些为雕刻而雕刻的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的雕刻,真有云泥之别。
  我国石刻文字,今传最早者为秦石鼓文。石鼓文文辞渊雅,书法静穆,刀法纯熟,可见石刻在当时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实用体现出崇高的艺术价值,并世无出其右者。
  唐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碑刻文字进一步追求书法的完美和刻工的精致,撰书者甚至例行署名,几乎成为定式。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近代。
  碑刻技术的纯熟直接导致了刻帖的诞生和发展。我国书法艺术成熟于两晋,“二王”成为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此后,历代主流书风都不能摆脱“二王”的笼罩。北宋践祚,天下稍定,人文复苏,刻帖崛起于此际,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宋太宗淳化间(990-994)所刻《淳化阁帖》,是迄今明确见于著录,也是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官方汇刻丛帖。《淳化阁帖》收入内府所藏历代书迹。宋曹士冕《法帖谱系》:“熙陵以武定四方,载橐弓矢。文治之余,留意翰墨,乃出御府所藏历代真迹,命侍书王著模刻禁中,厘为十卷。”南宋孝宗时,又刻成《续阁帖》。此后,以《淳化阁帖》为蓝本的翻刻本、增补本层出不穷,形成了复杂而庞大的“阁帖”系统。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时代,刻帖对于保存文化遗产、承传书法艺术,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阁帖》一经问世,立即开启刻帖风气,此后历代官私刻帖,或汇刻、或单刻,林林总总,明清时多至不可胜数,余风流韵,迄于近世。
  必须注意的是,艺术作品的真迹鉴定十分棘手,任何一位鉴赏家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缺。北宋内府所藏既非全系真迹,又兼王著绌于鉴别,所以《阁帖》中杂糅着大量伪迹。《阁帖》刻成之初,这个致命的弱点就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宋米芾《跋秘阁法帖》、黄伯思《东观余论·法帖刊误》,以及清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均对《阁帖》做了细致的甄别。今人容庚著《丛帖目》,以三家辨伪附于帖目,竟得116种,强近全部帖目的四分之一,而其中约半数为“二王”帖,可见误人不浅,难怪米芾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关于《阁帖》的帖目和辨伪,近人以来,东莞容庚之外,闽县林志钧、铜山张伯英等,均取得了扎实的成绩,受到推崇。近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的曹大民著《淳化阁帖辨正》,对《阁帖》从新的角度进行了缜密的辨析,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虽然《阁帖》存在着种种欠缺,但它毕竟保存了宋以前大量重要的书法文献。从问世讫于晚清,八百年间,它开启帖学山林,对于书法的承传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厥功至伟。所以,我们选择其中历代公认的真迹,从此入手,溯求本原。(下图为王羲之《月半念帖》,


二、《淳化阁帖》与《十七帖》

  《阁帖》中部分刻帖的荒率和谬误,前人早已指摘。如开卷以《千字文》为汉章帝书,这种低级的错误成为《阁帖》莫大的笑柄,根本不值一辩。《阁帖》的辨伪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不是本文所能办到的。所以本文以下所述各帖,都是目前基本不存在争议的,至少是不能确认其为伪作的法帖。
  《阁帖》中较为可信的有许多“二王”书迹,特别是王羲之的《十七帖》,历来被推为真迹、举为典型,是王羲之书法的标准参照物。这一点,迄今殆无疑议。“十七”者,系将右军书牍若干通装为一卷,开卷为“十七”二字,因以冠名,与内容并无太大关联。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此卷墨迹贞观时收在内府。唐太宗嗜右军书,倾力搜罗真迹,拼装成卷,每卷长一丈二尺。可以想见,一批装潢精美、规格统一的书卷,琳琅俎豆,当是何等壮观!右军书在后世十之有九已经散佚,《十七帖》之传,是我们何等的眼福!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宋刻、宋拓《十七帖》大体有三种版本。一是出于唐弘文馆的摹本,称“馆本”,因帖末镌有“敕”字,又称“敕”字本。二是出于《淳化阁帖》第六、七卷,传为唐贺知章所摹,内容较“馆本”为少。三为“陕本”,源流已不可考。三本中,“馆本”传播最广、影响最大、声名最著,摹刻亦胜于《阁帖》。上海图书馆所藏宋拓“馆本”,卷末有明中叶诗人张正蒙长跋,久享盛名。察其点画,浑厚圆润,雍容圜和,极具江左逸韵。
  书法作为一种自觉的艺术创作,成熟于晋,在右军这里达到高峰。尤其行、草二体,右军实为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十七帖》上承张芝,从用笔、结字到章法、风格,完全跳脱隶书、章草的藩篱,将顿挫沉郁一变而为婉转流丽,使今草得以定型。孙过庭《书谱》中所谓“古质而今妍”,真是切中肯綮。郑州成人书法培训
《十七帖》局部
  王羲之是书史的功臣,他的功绩是永远不会磨灭的。(上图为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十七帖》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