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学《易经》第八卦:比卦——水地比,坤下坎上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7-01-10

  作者:李守力    编辑:凌城
  《易经》第八卦
  比——水地比  坤下坎上
  小编导读
  比卦在师卦之后,是师卦的覆卦。按《序卦》中说“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比之道。我们总喜欢与志同道合的人相以为亲,与“道不同”的人则“不相为谋”。中国自古而始就是一个有圣人情结的国度。圣人治世,也需要借助亲比之道,教化众生。商汤王“网开一面”的故事,使得四十国深受感动前来归附。这样的故事也如同释迦牟尼佛与五百大阿罗汉,以及孔子和七十二贤人。
  亲比之道也是在德行的感召下找到灵魂的归宿的过程。如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歪理邪说横行无阻,使得我们的智慧受到蒙蔽。此时我们务必要学习和领会亲比之道,找到能够亲附的善知识(圣贤)而后自心能够得到安定。任何一个组织,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也只有懂得了亲比,才能聚沙成塔,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否则永远只是一盘毫无作用的散沙。
  周易古经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李守力微学通解
  【8.1】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白话】
  比卦:吉祥。原野之筮,开始永恒而正定,没有咎害;不安顺的方国前来归附,最后迟到者有凶险。
  【解读】
  ○比卦下坤上坎,水地比。水润下,坤为地,为土,水与土最为亲近,故比卦象征亲近。《序卦传》:“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卦与师卦是互为覆卦的关系。
  ○原筮:
  帛书《易》同。楚简《周易》作“备筮”。备,“邍”之简写。邍,古“原”字。高平曰邍(原)。原筮即原野之筮。
  原筮,孔颖达《正义》说“原穷其情,筮决其意”,朱熹《本义》释为“再筮”,尚秉和《尚氏学》释为“野筮”。尚秉和是对的。由于楚简的出土,“原筮”之公案得以解决。
  邍,从辵、备(夊田)、彖。备从夊、田,夊为倒止,田为猎,备是以静制动的狩猎方式(用陷阱或张网以待)。比卦卦主九五之爻辞“王用三驱”正是张网狩猎。
  ○不宁方来,后夫凶:
  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
  “屯”称“利建侯”,象曰“宜建侯而不宁”;“比”称“不宁方来,后夫凶”,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屯”之侯,部落酋长,无所统属者也;“比”之侯,封建五等,有所统属者也。所谓“不宁”者,即《考工》所谓“宁侯”、“不宁侯”耳。酋长无统,不属于王所,故不宁为宜也;五等有统,来享来王,故不宁方来化为宁侯也。“后夫凶”者,若涂山之会,防风后至而戮矣。
  【8.2】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白话】
  彖传说:比卦,吉祥。比,辅助,在下的都能顺从。原野之筮,开始永恒而正定,没有咎害,是因为刚爻居中。不安顺的方国前来归附,是说上下相应。最后迟到者有凶险,是说比辅之道穷尽。
  【解读】
  ○比,辅也:
  “阳以阴为辅也”(虞翻语),“比,辅也”指六二柔爻辅助九五刚爻。比卦下为坤,坤为顺,故曰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元永贞,元,善之长也,谓有德之尊长。永贞,谓能持之以恒以固守正道者。《周易》分别在蒙卦和比卦的彖辞提到“筮”,都与坎卦有关,坎为加忧为通,刚爻居中,有中和之德,卜筮通神以决忧疑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周易》以下卦为“来”,上卦为“往”。初至四群阴内耗所以不宁,四阴互坤,坤为邑国。方,卜辞常见,方国也。九五既中且正,与下相应,故曰“不宁方来”。
  ○后夫凶,其道穷也:
  “后夫”为上六。上六位于九五君主之后,是未遵守号令的迟到者。按比卦时义,亲比以先动为优。乘刚,象征违背比辅之道。所以凶险。
  【8.3】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白话】
  象传说:地上有水,比卦;先王由此领悟以封建万国、亲近诸侯。
  【解读】
  ○比卦上坎下坤,地上有水之象。地上有水,水性润下,有亲比之意。古代英明君王观察比卦地上有水,水亲比于地,不容有间之象,于是建立万国,分封诸侯,以亲辅天下之民。九五为先王,下坤为地,为万国。一阳下抚群阴,亲万国诸侯之象。
  ○比卦《大象传》与《连山易》:
  在古文献中,“万国”为大禹专用,“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盖大禹之事也。如《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孟子》:“夏后之世天下万国,方汤之时凡三千国,周公东征旋有五百。”
  章太炎也说:“众有所比,同征伐,共劳逸,故其伦党抟而不溃。其《卦》曰:‘不宁方来,后夫凶。’《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盖黄帝、大禹合符会稽之事也。屯之建侯,未有王者,其侯酋豪。比有假王,纲纪已具,城郭都邑已定,当其在屯,虽为不宁侯,可也。比而不宁,不属王所,则抗而射之。是以乐有《狸首》,设射不来,后至则杀,其骨专车,能无凶乎?”(见章太炎《易论》,《检论》卷二,《章太炎全集》(三),第380-381页)
  章太炎认为,屯卦代表原始部落,其首领是酋长,这时周围的部落不能被掌控,故称不宁侯。而到了比卦,纲纪已具,城郭都邑已定,已有国家雏形,其首领为假王,这时具备了控制周围诸侯的能力,诸侯需按时朝贡,否则会受到惩罚。
  比卦《大象传》用原始基本卦象:地、水,且卦象后系以大禹统领万国之事,此夏《连山易》所属也。
  【8.4】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白话】
  初六:有诚信去依靠,没有咎害;有诚信如缶盛满了水,会有其它的吉祥最终来到。
  象传说:比卦初六,有其它的吉祥。
  【解读】
  ○有孚比之,无咎:
  王弼《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曰“比复好先”,比卦是亲比,复卦是恢复,故以积极先动为优,故初爻皆吉,上爻皆凶。言“无咎”者,因初六无比无应,本有失位之咎,先行亲比而无咎也。这是考虑初六在比卦大气候的统摄之下的规律,称之为“《易》之适时说”或“《易》随卦时取义”。
  ○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此言变卦,《系辞传》所谓“爻者,言乎变者也。”初六最先真诚亲比而动,故初六变卦为震,即比之屯,《序卦传》曰“屯,盈也。”《周易》以震为缶(解释见下),故曰“有孚盈缶”。
  初六变为刚爻,则会上应六四,六四与九五亲比,故初六通过“它”六四而得吉,由于是间接亲比,最终才来到,故曰“终来有它吉”。
  《子夏易传》曰“非应称它。”六四为它,初六与六四同为阴爻,不相应。
  荀爽曰:“初在应外,以喻殊俗,圣王之信,光被四表,绝域殊俗,皆来亲比,故无咎也。”比卦初六代表最先亲近,是积极主动,但在九五相应的六二之外,所以有其它的吉祥。
  【论《周易》以震为缶】
  《周易》之“缶”出现三处:
  比卦初六“有孚盈缶”,坎卦六四“用缶”,离卦九三“鼓缶”。
  比卦初六,变卦震而“有孚盈缶”;坎二至四互震,故六四“用缶”;离九三变卦震而“鼓缶”。
  缶:《说文》“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经典释文》引郑玄云:“缶,汲器也。”师古曰:“此字本作(垂/缶),而转写误为缶字耳。《黥布传》则正作垂字。”所以缶源自(垂/缶),即(垂/瓦),(垂/瓦)即欹器。欹器是古代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欹器又是源自仰韶文化时期(伏羲时期)的尖底瓶。(详见《周易密钥》:仰韶尖底瓶、欹器与《周易》“反象说”)
  缶的古音,《正字通》读若“覆”,因欹器水满后则倾覆也。
  按:震为动,为反生。刚爻在下,正象欹器水满后作倾覆状,水从下口而出。故震为缶。
  【8.5】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白话】
  六二:亲近出自于内心,正固吉祥。
  象传说:亲近出自于内心,不失自己的本分。
  【解读】
  ○六二与九五相应,所以说是出自内心的亲近;六二既中且正,固守正道,是为“不自失也”。
  【8.6】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白话】
  六三:亲近不适当的人。
  象传说:亲近不适当的人,岂不是可悲吗?
  【解读】
  ○匪,通非。六三既不中又不正,与上六敌而不应,所以是不适当的人。
  ○王弼曰:六三近不相得,远则无应,所与比者,皆非己亲。
  赵彦肃曰:初比于五,先也;二,应也;四,承也。六三无是三者之义,将不能比于五矣。
  【8.7】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白话】
  六四:从外体亲近,正固吉祥。
  象传说:从外体亲近于贤君,能顺从于尊上。
  【解读】
  ○六二、六四皆亲近九五,因六二居内体,故有发自内心之意;六四居外体,上承九五而亲比之,故有率众归上之意。六四是阴爻居柔位,得正,故曰“贞吉”。
  【8.8】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白话】
  九五:显明亲近之道;君王使用三驱之礼,放走往前跑的禽兽,国人对君王没有戒畏,吉祥。
  象传说:显明亲近是吉祥的,因为位置既中且正。舍去叛逆的,容纳归顺的,所以放走往前跑的禽兽。国人对君王没有戒畏,因为君上行使中道。
  【解读】
  ○王用三驱,失前禽:
  我们注意到师卦六五卦辞有“禽”,九五体坎为弓轮,坎为水,引申为甽(甽quǎn 即畎:田间沟渠),狩猎之象。
  三驱:坎为三。君王田猎,从左、右、后三面包抄,前开一路(网开一面),使禽可逃,任由愿者来而不愿者去。(初爻,后也;上六,前也;二、四爻,左右也。)
  舍逆取顺:上六乘刚于九五,逆也;初、二、四,顺也。四爻四方之网,舍弃上六一面之网也。
  《礼记正义》曰:
  《王制》云“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史记》“汤立三面网,而天下归仁”,亦是“不合围”也。
  ○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乡邑之人亦深知君王仁德之意,不对君王有戒备警惕,而上下相比,所谓君王行使显明亲近之中道。
  【8.9】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白话】
  上六:亲近却没有人,凶。
  象传说:亲近却没有人,最终无所依附。
  【解读】
  ○无首,谓无所附从。上六是卦辞所说的“后夫”。上六无应无比,在九五之上乘刚,亲比无门,终将无所归附,故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2013年8月24日 06:20:46
  熹平石经《周易》残字有“六比无”三字,屈万里先生《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证》(卷二)作“(上)六比无(首凶)”,云:“唐本及今本,‘比’下并有‘之’字。”(黄沛荣:文献整理与经典诠释——以《易经》研究为例)
  比卦总结与古筮例
  陈梦雷《周易浅述》:
  比卦,下坤上坎。以二体言之,水之在地上,亲切无间,有比之象。又卦以九五一阳为上下五阴所亲附,亦比之义。故曰比也。比卦次师,按《序卦》“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人类既多,必相亲附而后能安,比所以次师也。卦以九五为君象,阳刚中正,为众所归,相亲相辅。但当自审于先,不可失之于后。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以五为比之主,五阴皆求比之。初以先而吉,上以后而凶。二以应五为自内,四以承五为外比,故皆吉。唯三失其所比,离五既远,而应于无位之上,所以伤也。此六爻之大略也。
  【比卦“王用三驱”:从“网开三面”到“网开一面”】
  比卦主爻九五“王用三驱”,自古易学家有多种解读。这里笔者试图通过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有关比卦的文字阐述之。
  帛书《昭力》:“《易》之‘王参驱,失前禽,邑人不戒,吉’,若为人君殴省其人,孙(逊)戒在前,何不吉之又(有)?”
  大意是说:“《易》之‘王参驱,失前禽,邑人不戒,吉’,作为人君应驱使自我省察,谦逊境界时刻摆在前边,岂有不吉之理?”
  《论语·学而》有“吾日参省吾身。”帛书《昭力》把三驱解释为三省。
  而帛书《缪和》的解读又与帛书《昭力》以及其他解读不同。我认为帛书《缪和》的解读最有历史文化渊源。
  帛书《缪和》:
  汤出巡守东北,有火,曰:‘彼何火也?’有司对曰:‘渔者也。’汤遂□□□□子之祝曰:‘古者蛛蝥作网,今之人缘序。左者、右者,上者、下者,率突乎土者,皆来乎吾网。汤曰:‘不可。我教子祝之曰:古者蛛蝥作网,今之人缘序。左者使左,右者使右,上者使上,下者使下,(吾取其犯命者)。’诸侯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鱼矣!’故供皮币以进者四十有余国。《易》卦其义曰:‘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戒,吉。’此之谓也。
  大意是说:商君成汤有一次巡狩东北方,看见有火光,就问:“那个地方为什么有火?”有司回答说:“是为了打鱼而生的火。”汤听对方说:“古往蛛蝥织网,现在我学着做。上下左右来的鱼都要进入我的网中”。汤说“这样不可。我来教你说:古时候蛛蝥制成网,现在我学着做。左边的向左边张网,右边的向右边张网,上边的向上面张网,下边的向下边张网。(我只捕捞自己撞到网上来的鱼”。)”诸侯听说后都说:“成汤的德义都施及于禽兽和鱼鳖了。”结果有四十多个国家拿着皮币来觐见成汤。《周易》比卦说:“君王使用三驱之礼,放走往前跑的禽兽,国人对君王没有戒畏,吉祥。”就是这个意思啊。
  这个故事也见于《吕氏春秋》和《史记》。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篇》: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禽(罹)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熟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史记·卷三·殷本纪》: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礼记正义》曰:
  《王制》云“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史记》“汤立三面网,而天下归仁”,亦是“不合围”也。
  这就是“网开三面”的历史典故,是指成汤宽大仁厚的为人,对鸟兽动物都能一视同仁!这个历史典故又被浓缩成为“网开一面”,后用引申为“宽大仁厚的人能对犯错的人从宽处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