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艺术的生命境界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1-10

所谓生命境界,指超乎具体描述,体现生命本质的境界。画家能够通过作品“澄怀观道”,由吃饭穿衣睡觉行路直悟妙香远闻、鸟鸣珠箔、群花自落的“禅境”,齐白石某些作品接近这样的境地,不是因为他富于哲理思考,而是他历经劫难,饱看世相,亲近自然,参悟荣枯,自然生出的。



这类作品集中在他的晚年,尤其80岁后。试举几例:《秋色佳》册页。一根小枝,几片枫叶,一只 虫,粗笔写出的枫叶艳红得令人振奋,工笔描绘的小 虫细如毫发——可清晰见出它的花甲、六条细足和两根触须,画面上除了题款,再无他物。墨与色、粗与细、大与小,都成对比,枫叶将落,却鲜艳欲滴,热烈而欢乐; 虫完整如初,但有些孤独寂寞,生命的晚岁反而是生命灿烂的时刻,这是喜,是悲,还是像弘一法师圆寂前写下的“悲欣交集”?



莲蓬熟了,荷叶枯了,大地空旷,水面无声。一只蜻蜓飞来,欲落未落(《蜻蜓莲蓬》)。秋风过后,枝上还剩余几片树叶,一只蝉在枯枝上鸣叫,一个蚂蚁在地上行走,一只红色蜻蜓从空中飞来。秋光是这样的明媚,以致贝叶的每一条细筋,蜻蜓翅上的每一格小网纹,都看得清清楚楚(《贝叶草虫》)。这些极单纯、极直率又极细微的画面,好像倏然 除了生活表层的混乱和繁杂,呈现出生命的单纯和空明。从白石老人这类作品中,我们听到了生命的波涛,那感觉,真如空潭印月,朗朗清清。




齐白石还喜欢描绘暮鸦归树的景象。最早的一幅,是48岁所作《石门二十四景》中的《古树归鸦》,画一株树,一群鸦,题:“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有是非。省却人间烦恼事,斜阳古树看鸦归。”看暮鸦,为了避是非,逃脱人生烦恼;以诗的前两句作画,是暗示处世经验;以诗的后两句作画,是参透世事,超然自得。重庆博物馆藏《暮鸦图》(十二条屏之一)作于70岁,只在画面左下角画树枝,把大部分空间留给天空与水面,暮色苍茫,群鸦归树,题唐人诗句:“为政清闲物自闲,朝看飞鸟暮飞还。”此画是送给四川军阀王治圆的,诗的第一句有劝谏之意,第二句与画面相呼应,包含禅机:朝飞暮还,人闲物静,去去还还,自自在在。




1956年,白石老人体力、精力明显衰颓。把笔作画,有时会忘记“白石”两字如何写,但仍然挥毫不断,画牡丹为多。1957年春夏之间病倒,至9月16日逝世,所画最后一幅画仍是牡丹,现在若干幅牡丹落款为“九十七岁白石”。齐良已《父亲画的最后一幅画》一文回忆说:“那天早晨,风和日暖,父亲不用扶持,自己从卧室走到画室中来……。和往常一样,挽起袖子,不慌不忙,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了他想用的那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然后拿起笔,对着纸停视了许久,然后小心翼翼地蘸了洋红。我一看用大笔蘸洋红,就知道要画牡丹了。这一天,父亲情绪很好,兴致极高,用墨用色,信手拈来,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张,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份又饱满欲滴,画得淋漓尽致。颜色美艳绝伦,花叶由下到上是墨绿至老黄,有墨有色……。”



中国美术馆藏1957年画两件《牡丹》,与此记述略相似。这两件作品一变枝叶分开的画法,改为花、枝、叶一起画,浑然一体。风由左边吹来,由左向右的笔势似乎带着瑟瑟风声,摧动出花叶海浪般的韵律。一幅大度雍容,一幅放浪形骸;一幅还有所控制,另一幅完全进入了大自由、大解脱的境界,每一笔似乎都弹出了理性约束,每一块墨色都无滞无碍,像随风飞动的云,漫流于涧中的水,回荡在谷壑里的松涛。悠游自在,天马行空,意态无穷。




过去曾听人说:“齐白石最后几年的画,已不成画”,这是只见技不见艺之见。看懂这类作品的笔墨,需要一定的条件。宗白华说:“人间第一流的文艺,纵然是同时通俗,构成他们的普遍性与人间性,然而,光是这个,绝不能使它们成为第一流。它们必同时含藏着一层最深层的意义与境界,以待千古的真正知己。”白石画雅俗共赏,这两幅《牡丹》虽无深奥寓意,却以其生命的大纯真、大自由通向了宗白华说的“最深层的意义与境界”。



齐白石胜出同时代画家之处,是他能超越旧式礼法的束缚,复活被麻木在前人模式中的感觉,重新发现大自然的生命活力,直触生命的真相。齐白石来自民间,来自野性生命力未泯、自然和人的和谐关系未受大破坏的山乡,比一般人更敏于花香鸟语和四时风云的变幻,而性格的真率,阅历的丰富和宁静的创作环境,又赋予他敏于顿悟的特质。这在他的诗文中也有充分体现。胡适说齐白石:“没有做过八股文,也没有做过古文骈文,所以他的散文记事,用的字,造的句,往往是旧式古文骈文的作者不敢做或不能做的!”杨圻评白石诗云:“粗枝大叶诗如画,天趣流行水涤肠。”与上述分析是一致的。



齐白石有首《红叶》诗:“窗前容易又秋声,小院墙根蟋蟀鸣。雅子隔窗问爷道,今朝红叶昨朝青。”引口语入诗,极朴素,又极有味。《窗前容易又秋声》有时改为《一年容易又秋风》,用以题画。自古就有光阴流失、人生易老之叹,但齐白石的感叹没有悲凉,秋风起了,秋虫叫了,枫叶红了,生命流动着,语气平淡而意绪悠远。



人们喜欢议论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比较它们的异同。齐白石对生命的观照与体验,正是东方的、中国的。但关注与咏叹生命本身,又是世界的、人类的。

来源:齐白石文化艺术网;插图:齐白石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