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遗址

 东海若水斋 2017-01-10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

 
 2016年7月10日,我从嘉峪关市去张掖市临泽县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由此南经过。

 
 
 

         张掖市,甘肃省省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
        张掖市是国家1986年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以及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骆驼城遗址位于张掖市,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骆驼城乡永胜村西,是一处始建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并延续使用至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古城遗址。
        城址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城垣为黄土夯筑。
 
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汉-唐.国保)

        一座苍凉肃穆的土垒废墟静卧在荒漠碱蒿之中,与不远处红砖亮瓦、绿树成荫的移民新村形成了鲜明对照。居高鸟瞰就像盖在现代画卷上的一方古印章,凝睇近视却又分明是组合起来的大型泥塑群,每一道缺口、每一处凸凹都记录着风雨的洗礼战火的雕凿。 
 
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汉-唐.国保)

        骆驼城遗址分为南、北两城。南北二城蝉联,瓮城、角墩、腰墩保存完好,是目前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代文化遗址。
        从整体上看又分外廊、宫城、皇城三层,外城的瓮城、马面、敌台、角墩、城垣等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基本完好。
 
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汉-唐.国保)

        骆驼城遗址现已出土的数百块彩绘壁画砖,反映了汉唐时期绿洲屯田、西塞牧猎、交通出行、歌舞宴乐、远古神话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是一部形象的河西开发史
 
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汉-唐.国保)

        城内以东西向的隔墙分为前后两城,城墙中部辟有城门,并有瓮城。前城的东、西、南部各辟有一门,且均有瓮城。城址的西南角有土垣遗址,相传是北凉时期的皇城遗址。
        城南为墓葬群,东西分布约9公里,南北约3公里,总面积达27平方公里。墓葬中地表可见封土的有2000余座,分布密集。部分墓葬周围还有茔圈、门阙等遗迹。墓葬包括砾岩洞室墓、砖室墓、土墩墓等形制。
 
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汉-唐.国保)

        据史书记载和学术考证,骆驼城为汉代的表是县魏、晋时期的建康郡遗址。表是县为汉武帝时所辟“河西四郡”之一酒泉郡的属县。东汉灵帝光和三年(180年),表是县发生大地震,另选县址,重筑新城。这座重筑的新城就是现在的骆驼城遗址。
 
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汉-唐.国保)

        前凉时,表是县升格为建康郡。建康郡是北凉政权的发祥地,段业以建康郡割据。公元397年至400年,北凉都城在建康郡,后来沮渠蒙逊杀段业而为凉王,于公元405年修筑过建康郡。建康郡经历前凉、前秦、后凉、北凉、北魏、北周,于隋代撤其建制。
 
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汉-唐.国保)

        唐代武后证圣元年(695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在建康郡置建康军,驻军队5300人,战马500匹,属甘州镇张掖节制。唐代大历元年(766年)陷于吐蕃,此后史书无载
        骆驼城遗址遗存丰厚,城内陆表遗存有汉唐时代的砖、瓦、陶片,北城内有建筑遗迹9处。城内陆表散见焦兽骨、灰陶古城周围地表遗物多汉、晋五铢,唐代开元钱币和汉、魏、晋铜印、箭镞。遗址南墓群出土魏、晋画像砖、木尺、猴形木印,汉、晋纪年简牍、彩绘木车马等珍贵文物,部分已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许三湾墓群出土文物有前秦建元十四年的纪年墓画像砖,魏、晋彩绘画像砖、木牍,前秦牵马俑等文物,以其品位高、数量多而填补了国内五凉时期的史料空白。出土过汉五铢钱币、陶纺轮、唐代铜器和铁器等。
        遗址周围有城南墓群城东墓群大型夯土台式墓群五座窑遗址。往西8公里处是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周围墓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