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门28字长联是如何出炉的

 方远图书馆 2017-01-10
  中国江苏网1月9日讯

  “闻鸡起舞,驾九万里长风,同追远梦;击鼓以歌,集五千年锐气,再振中华。”

  前天起,这副春联悬挂在了“天下第一门”中华门的南城门上,光彩夺目,喜迎鸡年。记者曾全程参与了本次的评联过程,在本次征集的12座城门春联中,中华门是来稿数量最多的,竞争很激烈。最终为什么选定了这一副?

  评委专家:

  有气势有内涵具有时代精神

  谈及中华门春联,评联评委之一、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长秦志法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这副联一胜在有气势有内涵,当得起悬挂在“天下第一门”中华门上;二是具有时代精神。

  秦志法会长称,“明年刚好是鸡年,作者用了‘闻鸡起舞’这个典故。这个成语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含义,用在当下,我的理解就是倡导中华儿女要勤奋、发奋,用了其精神内涵。击鼓以歌这个词同样如此。虽然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但同样要有忧患意识。”

  其次,秦志法表示,作者巧妙地把“中国梦”这个时代精神主题融入了联中,成为本联的一个题眼,极具时代精神,“展现了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高昂情怀,让人看了能得到极大的鼓舞。”

  最后,秦志法评点此联有时间有空间,“九万里长风,五千年锐气,展现了我们的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

  楹联作者:

  “写联时先确定了上下联后八个字”

  那么,“闻鸡起舞,驾九万里长风,同追远梦;击鼓以歌,集五千年锐气,再振中华”这副气势足足的春联,是出自谁之手呢?背后的创作者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撰联者曹文献来自河南安阳,安阳也是中国古都之一,早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此处是甲骨文发现地,中国文字博物馆就建在安阳。

  当得知自己创作的这副对联已经被悬挂在了高高的中华门上,曹文献表示:“虽然也在其他征联比赛中拿过几次一等奖,但这次的心情特别激动。对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一直很向往,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在谈到创作过程时,曹文献表示,其实上下联最后八个字“同追远梦,再振中华”倒是一开始就定下的,而后再倒推构思怎么铺垫出这个主题。

  “驾九万里长风,集五千年锐气,上联展现祖国幅员辽阔,下联展现祖国历史悠久。闻鸡起舞嘛,正好今年是鸡年,击鼓以歌取其一鼓作气之意,希望表现出中华儿女敢为人先的奋发劲儿吧。”

  记者了解到,曹文献在当地企业从事办公室工作,自小爱好文学,对楹联产生兴趣是从四五年前开始,“一个偶然的契机,我开始接触楹联创作,这几年间一边学习一边创作,也得过一些奖,更加鼓舞了自己的创作热情。我很期待今年能到南京的中华门下,站在自己创作的这副春联下拍张照片。”

  游客市民:

  南京城墙挂春联勾起温情“春联故事”

  “踏入南京城门的一刻,脚步印在城墙的每一块砖石上,我都能感受到这座古老城池的历史厚重感。”活动开始的同时,从上海来宁旅游的40名老师结伴登上中华门瓮城,当领队的廖仕斌老师看到城门挂春联活动,惊喜写在脸上。“春联既是对历史的诉说,也是串起时空、印刻记录文化和文字的最具象和值得珍重的载体。”

  雨天的中华门瓮城,当雄伟城楼上两道鲜红的春联磅礴揭幕,前来采访报道的各路媒体人争相记录这一年的“头彩”。龙虎网记者黎雨沁是个老南京,巨幅的春联一下子把她带回了和笔墨纸砚打交道的幼年时光。”5岁开始学书法,家人为了鼓励她,6岁开始便让她挑起家里每年新春写春联的“大任”。作为“老南京”的黎雨沁,最难忘每到春节,跟着家人去夫子庙采购一张张红色楹联纸,纸上点好金色的字圈,方便“对号落字”的初学者,一家子围着她给她打气,一撇一捺如仪式般迎接每一个新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我印象中第一次写的是这一副。”在黎雨沁心里,执笔自家楹联这件每年的“重头戏”,是让自己从未知懵懂转向悉传统、明孝义、感温情的一条时光通道。

  参加挂春联城门跑活动的中国银行员工杭永康,也被楹联击中心门。他想到约莫20天后,在南通老家的父亲杭太保又要开始搬出家中“至宝”,挑选最称心趁手的毛笔,在砚台上研磨上好的墨,将昔年积攒的生活感触以及对来年的祈愿工工整整地写入春联中。1983年出生的杭永康,如今更愿意带着两岁的孩子跟随父亲的笔迹,去感受这种在中国大地延续千年的传统在自家的坚守。他认为像父亲这样“守礼人”的心境,值得年轻人去感受和领悟。在杭永康的印象里,父亲写的楹联一气呵成,完成后,再取出印鉴庄重地落印,整副楹联才算完工。“使用哪种字体,偏重于哪种对仗,是包含寓意还是直观祈福,一副楹联的制作和选用都能看出制联者对生活的基本态度。方便好看的印刷品年年都能买到,但是父辈对传统的坚守、对文化的恭敬,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敬重和承袭的。”

  幕后故事:

  不打一根螺丝是如何实现的

  “我们为了保护文物、保护墙体,不仅不会通过打入螺丝来固定,而且城墙上现有的突出的砖石等,也不会动一丝一毫。”承担城墙春联制作项目的南京和创传媒负责人徐长年告诉记者。要知道,在此之前,南京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们特地调研了西安以前的方案,再加上对南京城墙的特殊情况和文物价值的考虑,前前后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设计出了一种倒“U”形的支撑结构。上方伸入城墙雉堞内侧,下端与地面直接相连固定。这样的结构有顶端和底部两点支撑,能够分散受力,减少对城墙的负担,并且整体与城墙保持了平均5厘米的间隙,避免了摩擦可能带来的损伤。

  徐长年还告诉记者,当初考虑到城墙和春联的角度时,除了不能让城墙损伤外,还考虑到春联斜度80度时,有更好的立体感,让人在远处和近处都有一定的视觉效果,可以更好地欣赏春联。

  记者成岗黄欢周晶仲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