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鼎盛时期的陆丰市博美蔬菜专业市场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7-01-10

鼎盛时期的陆丰市博美蔬菜专业市场

原创 2016-12-16 程朝文 博美人社区


       每天清晨,从博美蔬菜专业市场的门口望过去,无数的单车、摩托车排列摆放着,一直延伸到市场内每一个档口的角落,车上装满了各种蔬菜。市场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卖蔬菜的人一边吆喝着,一边与买主讨价还价,手忙脚乱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叫卖声、车辆鸣笛声、工商所喇叭广播声,汇集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讲好价钱后,箩筐的菜卸下来了,过称,交易成功。农民额头上的汗水流淌着,汗水是苦涩的也是甘甜的。无论距离最近的红下村的农民还是路程较远的陂洋、铜锣湖、南塘、八万的农民,大家卖到好价钱时心情一样愉快,丰收的喜悦像一朵朵鲜花印在勤劳农民的脸上。每一天,市场内的商贩和菜农买卖几乎是上千人次的交易量,有时是几千人次。

    1993年起,博美蔬菜专业市场的吞吐量与日俱增,每天大型的货车出入不断,正常每天有十几卡车蔬菜运往城市,遇上销路大、行情好的时候达到二十几卡车。沉寂的夜空挡不住菜农的热情,天未亮就趁早起床收菜,晨曦的第一缕阳光刚刚露出,割菜的人们在田间地头把各种新鲜的蔬菜快速捆装好,赶紧搬上自行车、摩托车、手拉车,浩浩荡荡地赶来批发市场出售。广汕公路上到处可见农户一大早赶集来了,沿途构成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农民迎着晨曦从四面八方向市场汇集过来,清晨的新鲜空气弥漫着农民脚丫的泥土芬芳,迎着朝阳的光芒,融合成无比沸腾的买卖景象。陆丰市乃至粤东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在焕发着无限的活力,发挥着这个历史时期辉煌的使命。每天从市场运走的蔬菜源源不断送往城市,让城市的工人和居民吃上绿色蔬菜,而我们的农民兄弟也找到了一条勤劳致富的道路,在家乡照样安居乐业奔小康。博美蔬菜市场就像英姿飒爽的美丽女子,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菜市场犹如一部印钞机,每天交易取走的一沓沓钞票,让菜农的腰包鼓起来。种菜带来比较丰厚的收入,引得附近乡镇农民流口水。有一首南闽歌曲《爱拼才会赢》,不仅生意人喜欢,也唱到农民兄弟心中去,地里田间歇息之余,农民口里也哼哼《爱拼才会赢》,嘹亮的歌声代表着农民的好心情。碰上天气好、行情火爆时收入就更丰厚了,一部分人家生活富裕了,率先存钱建起房子,乡村的面貌开始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大活儿心里明白,感谢政府因地制宜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引导。农民种蔬菜经济富裕了,刺激了很多小商小贩来经营,带动了附近周边很多行业的起步和发展。

     回想几年前,当一声“新菜市场开始动土兴建啦”这个消息像天边响起的一声惊雷。消息很快在博美各个村庄的大街小巷中传开了,农户个个当做头条新闻,互相争先转告。是的,人们盼望拥有一个大型的蔬菜市场的愿望已久了。原博美蔬菜市场(现六乡路口旁的博美综合小市场)地方太窄,人多蔬菜多挤不下,菜农不得已窜出市场门口在广汕公路两侧占道买卖,严重阻碍了交通秩序,过往的司机们纷纷投诉,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1992年春,博美镇蔬菜专业市场围墙、填土工程开始启动,并在市场的南面建起两栋两层高商业楼房,建成之后择日营业。市场占地约十几亩地,南面两栋楼房中间建起一个宽阔的大门,门顶上闪亮的 “陆丰市博美蔬菜专业市场”的招牌很醒目,预示着开拓型的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的“三高”农业-——蔬菜种植正在迅速兴起。附近民众欢呼雀跃,因为市场建起来了,会吸引更多的商户来收购蔬菜,转型的农业正在悄然变化,博美镇农民从此开始开辟一条崭新的生活道路。 

    农民兄弟想要在家乡种田致富,种植蔬菜在当时就是出路。1993年夏季,博美镇为了鼓励农民种植蔬菜,还专门召开会议嘉奖一批种菜致富的“万元户”。耳畔上常听别人介绍种菜收入多,例如,1991年之前有人种了一亩苦瓜,累计收入3500元,除去农药、化肥以及搭棚等成本能实收二千多元,这相当于在单位上班的工薪族半年多的收入,实在太诱人。

   勤劳的家乡人民不怕累,干劲大,开始不断摸索种植的新技术,希望在品种、质地上培育出新鲜可口质地优良的蔬菜,可以买个好价钱。于是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传授经验,博美农科所的人员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只要农户有问题敢去问,技术人员也倾其所有,纷纷献出杀虫、治病良方,尽力帮农民排忧解难。起初两三年,农户种得最多的是苦瓜、豆角和黄瓜。后来随着驻扎在深圳、惠州、东莞等地回乡收购的商贩越来越多,各项品种的蔬菜都有人收购。种植面积扩大,品种也越来越多。

     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温暖,没有漫长严寒的冬季,除适时蔬菜大力种植外,反季节蔬菜部分也抢种。四季豆、萝卜、青瓜、瓠瓜、红茄、芥菜、包心菜、还有芥兰头、辣椒、西红柿、各种各样畅销城市的品种都有农户尝试种植。一年两三季的轮换种植,让不少农户积累了种菜的经验,种植技术由原来的青涩逐步走向成熟,通过摸索后心中更有底,逐渐吃到甜头,大家积极性提高了,胆子大了,种植的面积也不断扩大。距离市场周围不远的红下、图美、三陂、博头、溪墘、花城,蛟溪、博头、鳌峰、点石、赤坑、内湖附近的田野上都种植成片成片的蔬菜,还有陂洋、铜锣湖,桥冲、八万等乡镇的农民也闻风而动,一部分人家跟着种植。绿油油的苦瓜到处种、红彤彤的西红柿遍地是,冬天的萝卜更是种得多,“三高”农业的势头欣欣向荣。

有一年冬天突然严寒来袭,外省的蔬菜受冻严重失收,深圳、惠州、东莞一带经济发展城市城市的菜篮子告急。而此时赤溪、点石村几个村庄种植萝卜的农户却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每斤萝卜单价一元多,有些农户几亩地的萝卜收入十几万,少的也有几千近万元。行情火爆,商贩开着拖拉机去田里抢货,供不应求,货源抢手的状况让当了一辈子且穷了一辈子的农民血管喷血,赚钱效应迅速发酵,激励着千千万万农户的斗志。幸福来得这么突然,种菜致富的消息引来四乡八里的羡慕,种田人积蓄已久的那股热情完全被激发起来了,大家跃跃欲试,不断加大种植的决心和成本的投入。

市场内专业收购菜的商贩约有几十家,还有陆河、海丰、汕尾等一些流动商贩也过来进货。其中收购量大的有六七位商户,收购的蔬菜不但在深圳销售,还贯通了香港的销售业务。收购出口货的商贩,要挑选货源的,开的价钱较高,不合格的蔬菜要挑出来。运往惠州的商贩一般都是买总货,价钱较低,但拣货不用严格,过完称,论斤付款。蔬菜品质决定收入差距,一斤靓货常常顶上两斤总装货的价钱。交易红火时期,各家档口的萝卜青菜堆成小山,每个商贩的档口老板自己忙不过来,就雇请一些妇女打杂工,有的拣菜,有的打包装,还有男工人装货的,打称的,管账的,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市场犹如一个繁荣的码头,从早上一直忙到天黑,吵闹的声音才渐渐安静下来。  话说回来,蔬菜的行情起落也很大,遇上蔬菜行情不好的时候,农户也要遭遇痛苦的折磨,丰收年菜价大跌,基本谈不上收购,比稻草还不值钱。有一两年年底,萝卜价钱低得让人抱头叹息,市场旁边堆积的蔬菜都发霉。化肥农药的本钱都收不回,工钱更不用提,农户除了长吁短叹,还有什么办法呢?虽然受到打击后情绪有些沮丧,但信心不会丢失,大伙儿坚信困难是暂时的,期望下一季的蔬菜一定会卖到好价钱。

刚开始几年,市场商贩公平买卖,市场信誉普遍较好。卖完菜手头有钱了,农民兄弟笑呵呵,市场周围的饮食行业生意很红火,七八间饮食的店面食客熙熙攘攘。卖完菜的农民兄弟一边吃点心,一边谈论着菜价的行情,回味着买卖的情形,三五成群谈天说地,个个眉飞色舞。还有卖面包的、卖猪肉的,卖鱼的,卖日杂用品的店家生意兴隆。编制竹筐的拉着车把一摞摞新筐送到商户的档口,卖报纸、编织袋的成车运到档口。遇上逢年过节,市场门口商贩云集,有买就有卖,鱼、虾、鸡鸭鹅、熟食、冻品应有尽有。交易不知不觉拉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给博美以及周边乡镇的老百姓创设了一个物质繁荣的升平时期。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兴旺十几年的蔬菜专业市场悄悄地发生变化。由于管理出现问题,市场上少斤短两现象很严重。一些商家为谋取高利润,利欲熏心,在少斤短两上欺诈了老实忠厚的农民,农民辛辛苦苦种下的蔬菜被变相剥削,市场的信誉一天天降低。转瞬之间,随着交通的便利,外省蔬菜大量流入深圳、惠州等地,本地农村产业结构也在改变,市场经营逐步黯淡。如今的博美蔬菜专业市场交易停业了,它像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里里外外死气沉沉,完全失去了往日繁荣喧嚣的场景,成为一处少人问津的场所,留给博美乡镇太多的惋惜和感慨!

一个大型的专业市场由鼎盛到衰落,其中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商家的诚信很重要,品牌效应也很关键,值得所有市场管理者去深入反思。只有居安思危,恪守行规,加强监督才能促使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诚信更是每一个行业的王牌,这是亘古至今的硬道理,值得大家去做更深的体会和感受。(作者:程朝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