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 木雕,穿越时光去看看?500年前的黄杨木微雕

 老kang119 2017-01-10


500年前宗教主题的黄杨木微雕,来自佛兰德(比利时西部)与荷兰,由于结构复杂、体积细微,一些制作过程依旧难以还原。

威廉布莱克《纯真的预言》中形容微观世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线手中握,永恒刹那藏。”这句话用于形容500年前荷兰人的黄杨木微雕也毫不逊色。


为什么将宗教作为雕刻的主题呢?事实上,很多宗教著作本身就包含了认知宇宙的答案,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书籍就近似于包含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黄杨木微雕相得益彰。



无数的文学、艺术和神学都尝试寻找方法来表达“微观世界”,微观世界不仅仅是大型实体的子集,本身也是有核心有边缘的。大型事物可以扩大到无限,而小型事物则需要对其轮廓加以定义。


小型世界有着某种框架结构,所以它的外埠界限清晰明了。这样的框架可能是图画或插图的边框,也可能是装东西的盒子或者容器,容器里面装的东西甚至可以使一座建筑—博物馆就是这样的情形。



这些木雕是在只有短短的时间框架内完成的,在佛兰德或荷兰在1500和1530之间。欧洲新的商业社会阶层的兴起创造了对高质量便携式宗教雕刻的市场需求。然而,很快改革开始,许多教堂相关的配件脱离了时尚,包括微型黄杨木制品。


使用微CT扫描和高级3D分析软件,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些微型祭坛真正是多么复杂。内层拼接在一起,完全隐藏关节,只有显微镜或X射线可以检测它们。这些片还包括小于草种子的针。然而,许多生产过程仍然未知,因为金和其他装饰材料的痕迹掩盖了X射线视图。



【雕刻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