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渴望光明,然后呢?

 昵称nNk4T 2017-01-10

在写这篇文章时,有些犹豫,但想想还是把它写出来吧。

    在某个学者的微博评论下看到一片谩骂声,有些人说他整天抨击黑暗,不歌颂光明,会把人带向黑暗。我也偶尔写些不歌颂光明的文章,好心的朋友提醒我,说我只看到黑暗,没有看到美好的东西,还提醒我这样“不太好”。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和你们一样,都喜欢看到光明,憎恨着一切的丑恶与黑暗,但是黑暗却确实存在。我也并非没看到光明,可是歌颂光明的人很多,媒体在这点上有很大的功劳,多我一个又算得了什么?然而,抨击黑暗的人也有很多,少我一个又算得了什么?但是,有些东西不说出来了自己心里过不去,也总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其次,对黑暗的抨击并不会把人引向黑暗,相反,对黑暗的漠视和纵容只会助长黑暗,使它更多、更黑。

    我是近几个月来才开始写一些时评和杂感,可细数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雾霾、“嫖娼死”的雨田某、生命和名誉被国家机器冻结了21年的聂某、“上访”而一去不回的四川老人、被辅警拍车震视频而自杀的女子、因电信诈骗而流走的一个个生命……谁又能说这些与自己无关?你可以选择麻木,对它们视而不见,并且安慰自己:这种事是决计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进而保持着沉默。

但别忘了,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在暴行面前,选择沉默是我们的权利,也往往是出于我们的恐惧。趋利避害可谓人类的共性,对此我无意指责什么。但需要看清,当暴行发生,旁观者或惊慌失措,或冷眼相待,近乎死寂的沉默只会使暴行更加肆无忌惮。

而当这种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习惯、一种模式的沉默被打破时,呐喊者反而被当成了疯子和“狂人”,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有人说,沉默者应该认识到,“沉默暂时是沉默者的通行证,却终将是沉默者的墓志铭 ”。这值得我们思考。

    最近雾霾闹得凶,可实际上,在社会中,还弥漫各种各样的雾霾。如果对它们视而不见、假装这是个清澈的世界;又或者像于丹教授所说的:退回去,守护住你的心灵,它就不会造成伤害,这些于问题的解决都是没有任何益处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大家合力驱散雾霾,但这只是理想状态而已。但至少,对那些揭示黑暗和丑恶的人,大可不必以“文革余孽”、“资本主义的走狗”、“黑暗的公知”、“伪正义的老狗”侮辱之;对于那些拼力奋战的人们,不必冷嘲热讽甚至背后开枪。      

    在面临“这个蛋真难吃”的情况的时候,我们总习惯以“隔壁家的蛋也难吃,你怎么不说?收了人家多少钱?”、“母鸡下蛋不容易,忍忍吧”、“要对咱们家的鸡有信心,它正直勇敢善良勤劳,一定能生出好蛋”、“凡事有个过程,忍一忍吧”、“你个吃里扒外的,别忘了你还是吃我们家的鸡蛋长大的呢”……是啊,人们总喜欢以鸡汤安慰自己,既补身子,又能进行心灵按摩。可久而久之,发现鸡蛋还是没有变好吃。

    对自家母鸡生不出好蛋的原因,选择有意无意地漠视它,不去努力使生蛋的鸡有更多生出好蛋的条件,又怎么能变好呢?权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都渴望宪法所赋予我们的世界,我们想在里面建造一座座温馨的房子,一砖一瓦都需要我们的努力。当强权压制个人的权利和空间时,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我们都渴望光明,期盼为之欢唱,我们都不喜欢看到丑恶,我们都向往着自己心中的乌托邦,可然后呢?而假使这个乌托邦被假象蒙蔽、与强制合流,那么,至少这是罪恶的。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