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便遍地流氓,你依然要知书达礼

 余近山uxer3586 2017-01-10

世界毕竟无解,就随它去吧,但你可以觉察,可以谦卑下来。即便遍地流氓,你依然要知书达礼。这就是个人的精神追求。如果能够做得这一点,世界当然会好。



即便遍地流氓,你依然要知书达礼

作者:珍茵



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位女同学,被男生起绰号“咸菜刀”。起因是她有一项本领,谁招惹她,她便一串串骂人咒人的词句飞流直泻,无人能招架得住,就象潮汕主妇持刀剁咸菜时那股麻利劲。我现在完全记不起她真正的名字,长什么样了,但我却还记得我目瞪口呆看她骂人的感受。


老实说,起初我没什么是非观念,因为她除了麻利骂人,还有许多我在家里无法听到的土话俚语,让我羡慕她肚子里有那么丰富的词汇,简直是语言天才。但有一次,我学到她频繁使用的口头禅“浪险”,这在潮汕话里是一个粗俗的词,所以我一说出口,正好物理老师在我旁边,冷冷看我一眼,说“姿娘仔人,不知羞耻”。顿时满脸羞愧,恨地上无缝可钻。从此,再也不敢羡慕那位女同学的口吐莲花绝技了。




因为从小好读杂书,在不读书的年代,我也是手捧书卷的样子,便让大人觉得这是个爱读书的女孩子。于是我也得到几个绰号:书橱、老书呆。在这样的绰号暗示下,大人们便认为你必须知书达礼,斯文得体。


“知书达礼”是一个好词,也是一项高标准的要求。但事实上,我过去是很容易情绪化,有臭脾气的。即便我到成年以后,也会甩大小姐脾气,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虽然不会骂人,但也会说些让人堵心的话,尤其是与强势的母亲针尖对麦芒。但我父亲有治我的杀手锏,只要他脸一沉,说“孩子,你读那么多书,受那么多教育,怎么能说这样没水平的话。”这个时刻,我立马闭嘴。


“知书达礼”的“书”,指的是“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礼”就是《礼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四书五经,它们的内涵形成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仁义礼智信。因为四书五经被认为是封建的腐朽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经过几轮文化清洗,中国传统文化已是衣衫褴褛、精气神全无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难怪现在那些谈国学的,贻笑大方了。




世界总是不尽如人意,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但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光芒穿越时间,照耀着今天的世界。既然有人慨叹这时代这社会,已经遍地流氓,就会有人在缅怀、想象往昔的优雅高贵,西方的或东方的贵族精神。作为出生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平民,我知道这个国家有权高位重的大人物,有富得流油的土豪,却没有见过贵族,读书可以让我从书本上认识何谓贵族。


所谓的贵族阶层,什么皇室、什么爵、还有什么民国范、上海滩最后贵族之类的,他们就意味着是贵族吗?翻开历史,哪一朝一国的王公贵胄,富贵人家,没有黑暗、卑鄙和残酷?《红楼梦》里大观园之外,谁是贵族?


所以贵族终究成为一种精神,代表着一种高贵的姿态,是人类文明的高端。上升到精神层面,便成为贵族精神。贵族精神的高贵包含:诚信、道义、使命感。中国文化里有贵族精神,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算是贵族境界,可见古人也在追求这样的高尚品性,它是人性恒久的向往。




但人性中有高尚的品性,也有低劣的动物性,人类历史之复杂、曲折,无非是因人性复杂而来。与贵族相对应的便是流氓无赖。流氓无赖意味着野蛮无底线的行径,是人类品性的底端。流氓也是一种意识,藏于人心。流氓政府、流氓大人物、流氓小人物同样存在于世界的许多角落。


“这个世界会好吗?”以及“我与这个世界没什么好说的”这样的质询和感叹,一直存在于历史长河。这是谦谦君子对眼前粗鄙的不满,对流氓无赖的无奈,这是一种批判的态度。


 批判了,质询了,然后呢?


 我曾经因为读书而拥有批判精神,认为批判是很重要的。但我读更多的书以后,我放弃了批判。我不认为批判是好武器,就象我后来不认为会骂人的女同学拥有绝技一样。


冷静地看看自己,看看我、你、他、她、我们……有谁没有爱恨、善恶、痛苦与愤怒、得体与失态等等矛盾的心理经历?所以哲学家帕斯卡在他的《沉思录》里思考人的品性:“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兽,但不幸的是,想成为天使的人往往变成了禽兽。”




世界的样子其实也是人的灵魂本身,二元对立天衣无缝地织入人性之中。在人的灵魂深处,往往好坏、善恶纠结成繁复错综的一体,它是世界所有关系的源头。


世界毕竟无解,就随它去吧,但你可以觉察,可以谦卑下来。即便遍地流氓,你依然要知书达礼。这就是个人的精神追求。如果能够做得这一点,世界当然会好,你也无须去与世界有话要说。就好比在雾霾里,总有薄弱的缝隙,一两缕光隐约透下来,让你知道这肮脏的霾层之上,有蓝天,有太阳。


你要融入这样的光辉,你要成为光。



                ( 部分图片来自朋友圈,特此鸣谢)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

作者:珍茵,潮汕姿娘。无茶不欢。宅,或远行。基本生活轨迹:读书、教书、写书、编书。琴心会发起人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