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扁桃体炎 病例分享:小乐宝,男,9岁,主因“高热2天”来就诊。 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最高39.5℃,伴畏寒、寒战,伴乏力、头晕,伴食欲下降,精神欠佳,伴浑身肌肉酸痛,伴咽痛,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无头痛,无腹痛、腹泻,无手足及身体其他部位瘙痒、皮疹,自服退烧药“美林”约2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一天内体温反复四次,每次服用退烧药后即可降温,未服用其他药物。 既往史及其他:无特殊,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特殊用药史;正常计划免疫接种。 查体:T 38.8℃,P 110次/分,R 21次/分,血压90/60mmHg,急性病容,精神不佳,面部红润,无口唇部紫癜、疱疹,无皮疹;双侧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扁桃体表面多发白色脓点,咽峡、咽后壁、口腔黏膜未见溃疡、破溃表现;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四肢对称,发育正常,感觉、活动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结果回报白细胞18.92×10^9个/L,中性粒细胞比例88%,余无特殊。 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 鉴别考虑: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感染;鹅口疮;猩红热;白喉;食物残渣 治疗:阿奇霉素序贯5日疗法+康复新液(咽喉部外喷)+维生素C片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备用,体温≥38.5℃且物理降温无效情况下服用,两次服用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服用不超过4次。 随访:服药第一天,体温再次超过39.0℃,服用退烧药后恢复正常,但体温反复次数减少,治疗前每天反复3~4次,服药第一天仅出现两次体温升高,一次超过39.0℃;服药第二天及以后体温未再超过38.5℃,患儿精神明显好转,无乏力、头晕等不适主诉,可正常进食,咽痛亦明显好转;服药第5天,患儿妈妈反馈说体温已在37.3℃左右,新出现鼻塞、流清涕的症状,余无不适(嘱其停用阿奇霉素,加服自备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1周后来门诊复查,症状、查体均明显好转,嘱其随诊观察及日常相关注意事项。 现在每个宝宝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很多父母对于孩子都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极度关爱和重视,一旦宝宝有任何的不适,爸妈就很容易像热锅上的蚂蚁,失去理智!近期可能由于天气变化的原因,所在小区周边很多宝宝都频繁出现发热,看过很多妈妈们手忙脚乱地带着孩子来站里看诊,注意到很多细节、很多工作其实可以在家里就做好,很多针对发热的常识性处理都被忽略了,那么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请各位宝妈奶爸们细细阅读学习以下几点: 1. 一发烧就得吃退烧药吗?不是!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发烧的处理原则都是相同的,只是婴幼儿高热可能会有热性惊厥的风险,故婴幼儿发热需更谨慎对待。一般体温≥38.5℃且物理降温30~60分钟后不见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服用退烧药物,多饮水,注意适当补充电解质(可在水里加入少量糖盐)常用的物理降温方式:舒适的温水擦拭(可擦拭手脚、腋窝、腘窝、颈部、背部等部位),退热贴,禁用酒精,可适当减少衣物。 推荐的体温测量方式:水银式,腋窝测量。电子体温计很多调定问题,测量不准确;口腔测量儿童有咬碎风险;直肠测量增加患儿不适度,不易配合。 注意:如果体温短时间即上升超过38.5℃甚至39℃,需评估患儿情况及时服用退烧药,并及时就诊。 2. 如何选择合适的退烧药?目前最适合儿童应用的退烧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3月龄以上婴幼儿适宜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以上儿童适宜布洛芬,对应具体药名可以选择复方氨酚美沙糖浆、布洛芬混悬液等都有适宜儿童服用的口味(果味、草莓味等)。 另外:柴胡等中药具有部分退热作用。 3. 感冒发烧一定要吃消炎药?不少家长存在用药盲区,抗生素类药物即大家通俗所说的消炎药,不是一感冒发烧就要服用,需要对症,明确合并有细菌感染的症状表现了再用。建议:没有医疗经验的父母,就医前不要给宝宝吃消炎药,医生详细接诊后再定。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抗生素耐药,后期疗效隐患;宝宝自身抵抗力不利;经济浪费等。 4. 吃药怎么还没见好?这也是家长们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作为医生能共情理解,但是需要宝妈奶爸们禁忌一个常识:任何疾病的恢复都需要一个转归过程,没有灵丹妙药吃一两次就好,要耐心护理。 像病例中跟大家分享的,这位宝妈开始也有这样的顾虑,怎么吃了药了,还是发烧,一直微信、电话沟通和联系,让她详细注意孩子症状、体征的变化,详细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理解并信任后宝妈自身心理状态也发生了转变,1周后小乐宝也基本恢复了。 5. 低烧还得继续吃消炎药?感染后低热是相对普遍的一个现象,很多患者来就诊时反应“医生,我或者孩子消炎药已经吃完疗程了,可是这几天量体温还是有低烧,37.3℃左右,是不是还得继续吃药啊”。 就像问题4中所介绍的,任何疾病的恢复都有一个过程,得耐心地一步步走完,疗程后低烧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症状都已经好转,只是有低烧,那么不建议疗程外继续加服抗生素,一般情况下3-5天就可以自行恢复。 建议:找医生复查,同医生一起综合判断后再决定。 6. 吃药费劲,给直接打针?老话儿说得好,“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医生建议:口服药物能解决的事情,就不要麻烦注射器们了! 7. 日常护理注意些什么呢?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一定要好好吃饭,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类饮食为佳;外出注意保暖,出汗时不可冒然脱衣服;多休息,避免熬夜、劳累等。 说明:涉及到患者隐私的保护,病例中所用名字均为化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