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民间高手的2017年度投资策略(下)

 顺势而为v 2017-01-11

 熊市背景下的定增投资机会

 

回顾2013-2014年是定向增发的“黄金时期”,由于当时较低的指数点位以及较高的折价率铸就了比较安全的投资边际,且2013-2014年创业板市场开启了三年的新兴市场牛市,伴着着中小上市公司外延式并购及大股东,员工持股计划彰显信心,最终大部分的定增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然而随着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来袭以及如今的监管趋严,加之同行业对于定增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从投资者的角度上看,不少定增项目的预期已经随着前期股价充分反应,且未来超预期的难度较大,所以不少定增项目的折价率又重新抬高(重2016年定增停牌后复牌的股票走势就能反应),定增又步入了“冷静期”。

虽然短期的市场行情阻碍了定增项目的大力推进,但是依旧不改定增直接融资的大趋势,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及“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定增市场以其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及稳健而又可观的绝对收益率依然能够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的涌入并推动资本市场长远繁荣的发展(过去十年间定增项目的平均收益率为48%)。

 

关于2017年二级市场定增概念股投资逻辑:1:有产业资本抄底或者大股东兜底的定增项目2:定增项目自身有存在补仓及摊薄成本3:发行折价率底且溢价发行无限售期这三个指标挖据出以下几个投资标的:开元仪器, 科远股份, 光一科技, 中恒设计,通润装备

 注:由于监管层对险资频频“举牌”的风口趋近,所以2017年我们认为市场上对上市公司举牌交易的机会并不明显,就不做阐述。

 

产业融合背景下金融控股模式的壮大及投资机会

 

随着未来国内高净值客户规模的日益壮大及客户多元化需求的提升,加之监管层对业务创新及各种金融牌照的放开,取得全牌照打通金融全产业链的模式是未来国内各大金融公司必经之路,而切入产业投资领域也需要有着金融控股平台的支撑(如安邦系,平安,复星系)

打造全产业链的金融平台,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拆借成本同时能够继续延续企业的行业地位,而“金融改革”是政府提出的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金融作为政府高收益高杠杆的核心,与实体经济有着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


地方金融国企改革主要包括:1国有资产证券化(搭建金控平台实现资产整体上市或者核心资产上市,盘活地方金融资产)2完善国有资本的运作模式(金融类国有资产流动平台)

 

故我们的投资逻辑延续国企改之金融改革的这条主线,寻找有着产业金控平台的上市公司作为未来的投资标的(股东背景强大优先,停牌除外):泛海控股(民生系),经纬纺机(中融系),爱建集团(爱建系),天茂集团(天平保险,国金系,国华人寿)

 

四:行情的风向标“次新股”

 

看好次新股的投资逻辑

1:由于IPO价格的抑制,新股上市时存在市盈率折价,监管规则的修改导致新股的中签率不断下降,次新股的制度红利凸显。

2:大部分的次新股的流通盘较小,故未来资本扩张的潜力较老股大,未来资本运作的手段丰富。

3:14年至今新上市的次新股质地都较为优良,大部分属于“十三五规划”的新兴产业,有着较高的成长性,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4:次新股往往筹码干净且机构持仓比例较低,所以具备短期炒作机会。

5:由于有大小非的限制,故往往新上市头一年砸盘压力较小。


次新股的选股逻辑具体到选股。


可以从三个维度考虑:估值折价驱动的股价上涨潜力;股本扩张潜力;行业新颖、盈利能力好、机构加仓空间大的主题炒作潜力。


1:就第一维度来看,市值上涨预期驱动的选股逻辑

市值上涨预期驱动超额收益显著,而上市时间是最核心的筛选指标,新股发行后一个月以内买入都可获得超额收益。我们以 2014 年以来上市的公 司为样本,统计其上市后不同时间段的表现,数据显示,新股上市后 10 天、第 10 天至 20 天、第 20 天至 30 天、第 30 天至 40 天、第 40 天至 50 天、第 50 天至 60 天、第 60 天至 70 天、第 70 天至 80 天、第 80 天至 90 天、第 90 天至 100 天、第 100 天至 110 天、第 110 天至 120 天的涨幅分别为 68.48%、53.35%、19.95%、0.17%、-0.05%、 1.02%、0.06%、0.29%、2.43%、0.13%、1.54%、3.19%。因此,从估值或市值驱动 的角度来看,上市后第一个月超额收益最为显著。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到行业来看,银行、建筑材料、非银金融、采掘、房地产等 无法代表经济转型的传统行业超额收益并不理想。

如果主要以市值或估值上涨驱动为衡量标准,我们认为上市时间是最主要的筛选指标, 即近一个月以内上市的公司买入都可以继续获取超额收益,此外,市值小、所属行业为 新兴行业也是较为重要的筛选指标。具体标的上我们推荐:路畅科技(电子),博创科技(通信),优德精密(机械设备),联得装备(电子),泰晶科技(电子),丝路视觉(电子)

 

2:就第二维度来看,股本扩张潜力同样能够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从时间来看就是布局的时点,但关键在于选出具备较强高送转预期或填权预期的公司。具体到选股逻辑,一种途径是,选出具备较强高送转预期的公司,股本、每股资本公积、股价是最主要的筛选指标;另一种途径为,选出具备较强填权预期的公司,当前股价与除权前股价差和除权日期则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在分析次新股股本时,次新股每股资本公积金较高,股本扩张潜力大,是高送转的集散地,高送转预期及填权预期是次新股上涨的另一核心驱动力。从指数表现来看,次新股概念指数走势与高送转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高送转的炒作可以分为预期阶段、预案阶段和填权阶段,1月和 3月,5月和 6月,10月和 11月,高送转主题超额收益较为显著(这就是投资次新股的择时点位)

 

3:就第三维度来看,获取超额收益的风险收益比并不理想,但能够给我们的启示是从中长期超额收益的角度考虑,应重点关注新兴行业且盈利能力强的公司。

 

次新股选股因子及择时判断

 

选股因子

1、发行相对行业PE:越低,表现越好新股发行有相对行业市盈率的限制,相对市盈率越低,股价抑制越明显。

2、实际募集比例:单调性比较明显越低,分组表现越好 比例越小代表公司计划资金募集越不到位,后市公司可能会有其他资本运作,机构参与者加仓空大。

3、流通市值:单调性很明显,越小,表现越优异次新股市值越小,越容易受资金的追捧。

4、净利润增速:越低,表现越好,净利润增速越低,预期差越大

5、相对流通市值:单调性明显,越低,表现越好 流通市值因子,行业中性 。

6、20日涨跌幅:单调性明显,越低,表现越好 次新股急涨急跌,动量效应明显

7、流动性:单调性明显,越低,表现越好 衡量股价上涨所需资金大小

8、平均换手率:衡量开板至换仓日区间的平均每天换手率,代表次新股筹码交换的速度,如果换手率比较低,代表新股的第一批投资者看好市场后期表现,股票相对而言可能会更高。

9、20 日换手率:传统的换手率因子,代码次新股的热度,筹码交换较小,公司股价 爆发的可能性大。

10、20 日流动性:20 日涨跌幅/20 日成交额,每亿资金能够催动股价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传统的流动性因子,流动性越大,股价上涨的可能性越高

 

次新股的择时机会主要分为新股上市初期择时及上市一年以后的中长线投资机会

 

 

新股上市初期

1.个股择时对于次新股而言,上市一段时间之初,会有新股投资者出货获利,股票面临一波短期的下跌,部分获利盘退出之后,持续有资金入场,引起另一段上涨的行情。因而选择固定时间(上市一定时间 20 个交易日或开板)作为次新股的买入点,很可能踏在下跌前的最高点,而非局部底的最佳入场点。针对次新股的N字形走势特性,着力于通过其他方式选择买点,以抓住次新股下跌反弹的机会,提高策略的整体收益。传统的次新股买点主要有,开板买入(开板后第二天不涨停,买入)、上市 20 天后 (不涨停)买入两种方式。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均线和换手率作为入场规则。均线从技术角度出发,采取两种方式,当收盘价高于20日均线时买入或者5日均线上穿20日均线构成金叉后买入。

 

2、次新股指数择时 次新股的炒作属于资金驱动,一般会有积聚效应,虽然涨跌幅有分化,但联动性较强,一般会表现出同涨同跌的走势。个股相对容易被控盘,所以大部分波段对于个股的择时可能会比较困难,不易操作,但次新股整体表现有诸多波段。本部分将对次新股全指做一个择时,观察其择时效果, 以提示次新股的入场离场时间点。 择时采取简单的单均线择时策略,考虑到主题性的资金一般快进快出,以 10 日均 线作为测算方式,当 T 日 10 日均线高于 T-1 日 10 日均线时买入,反之则卖出,T 1 日收盘交易。 

 

注:中长期投资逻辑本章的三个维度选股逻辑已经阐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