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人敬仰的收藏家是如何炼成的? (上)

 cxag 2017-01-11

但凡喜爱收藏西洋瓷器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微博上的Chienlc先生。先生的西瓷收藏遍及法德英丹麦等各国名窑,其博文图片精美,讲究瓷器与居家场景或是日常生活的搭配,对古物的赏玩融于雅致的生活态度,令观者悦目赏心。而文字更是先生打动包括欧洲君在内很多人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精准的描述还是精彩的品鉴都透着内里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赋予了西瓷特殊的亲近感。

这条转发四千次的微博是欧洲君认识chienlc先生的开始:

Chienlc,本名简隆全,出身台湾,定居加拿大,曾以撰文教学为生,如今藏瓷度日。

此次小编有幸专访了Chienlc先生,想了解更多关于其对收藏和生活的看法。先生对每个问题都细致解答,谦和真切,一如既往地读来令人享受,并附上了大量自己收藏的图片。

欧洲君以下简称L

Chienlc以下简称C

L:您是哪一年开始艺术收藏的?是怎样的契机?购买的第一件艺术品是什么?

C:从小就喜欢古美事物,虽然懂得不多,但总喜欢逛逛古董市集与店铺。二十多年前,刚上大学,有了兼差家教,开始陆续收些首饰、玻璃、陶瓷、老银、木雕与刺绣织品,但都只是纯粹游赏,不曾深究,也不成系统。开始接触西洋瓷器,大约是2004年客居波士顿时,朋友来访,总得拼凑各式杯碟,布置茶桌难登大雅,想准备一套茶具,好在正式场合待客。由于不想多收,一次就找到合意的,便下点功夫研究,结果研究过头了,虽说找到满意瓷器,却不能忘情那些在最后决选割舍的,故又进了一套,又再一套,渐渐一发不可收拾。

一开始收的是德国梅森Meissen的蓝色洋葱Blue Onion及英国皇家雀尔喜Royal Chelsea的骨瓷杯。

L:从微博上看您的收藏多以西洋瓷器为主,此偏好有没有特别的原因呢?

C:收藏西洋瓷器,完全是偶然,其实我是学中国文学的,从小看台北故宫的宋瓷书画,审美上原是比较东方的。之所以收集西洋瓷器,原只是实用(待客)的考量。加上当时已移居海外,收集西洋瓷器容易些,选择也多。后来了解日深,折服于顶级西洋瓷器的工艺魅力与严谨传承,窑印、模具、蓝图等历史档案之典藏完善,在辨识、考证、溯源上较为规范且科学,加上市场成熟稳定,可依自己能力与风格循序选购。

当然,我对中国瓷器也一直怀有深恋,特别是颜色釉与珐琅彩瓷。但官窑高不可攀,也有市场哄抬过热之虑,加上辨仿困难,即便行家也常诉诸心法的认定。我自认学养未备,尚不敢贸然试水。

L:收藏过程中对于选择古董有什么样的标准?能否介绍几件您觉得有意思或者对您有特殊含义的藏品?

C:我喜欢收集老件,若能完美品相当然最好,但由于预算所限,往往只能选择难得却略带瑕疵的古品,舍弃完美却常见的近世之作。只要气韵能动我心,器型也较罕见,即便缺角缺盖我还是能接受。另外,由于摆饰的考虑,我也偏向购买能搭配展示的成对或系列。

我有七件颇为罕见的梅森Meissen腾将军组,绿鳞金纹,军乐浮雕,盘心绘有繁丽的德国花卉,1760年制。这在我的藏品中不算太古,也非身价最高,但却是来历最详的之一。这组餐盘,是当年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亲自设计并订制的,以奖赏齐腾将军在七年战争中击败萨克森军队、攻陷梅森城的汗马功劳。常想当年这些瓷工们是怀着怎样心情,来替这些征服者制作这套豪华餐组的呢?这套餐组在齐腾家世代流传,直到19世纪才出现市面,其中主要收购者是当时世界首富Rothschild家族。二十世纪后又托苏富比拍卖,阵仗甚大。我当时购买时,并不知其中底细,只单纯喜好入手,日后续做功课,身世水落石出,这便是收藏有典故古品的最大乐趣。

L:对于欧洲各国不同的瓷器有什么样的理解和评价?

C:我主要收藏手绘瓷器,特别是十八世纪古瓷。喜欢手工拉胚制模绘画描金的手工艺术精神,细致分工,没有通才只有专业的制作流程。

早期瓷器颜料多取自天然,研发不易,不同颜色需不同温度反复窑烧,每次入窑都是风险,加上柴窑温度仰赖经验且难掌控,即便一流窑场也失败率不低。况且,近几世纪来,欧陆战火频仍,瓷器娇脆,历经万劫,得来不易,故也特别宝爱。

欧洲瓷器,我个人最心仪的,当属法国官窑——塞弗尔瓷器。法国的装饰艺术水准拔尖,致力最高成品的创作理念,也使其成为无可取代的顶级。无论杯碟盘瓶,设计用色制莊艳并重,绘画刻工之精绝严谨,都属馆藏经典。除了价位甚高,且伪品充斥,十之八九,收藏殊为不易。另外,法国18世纪的圣克劳德、香提利、鲁昂等软瓷也非常珍稀且温润。

德国梅森是欧洲第一个破解瓷土配方的窑场,才人辈出经典不断,18世纪上叶是其黄金时期:中国风、柿右卫门风、港口图、德国花卉等,都是梦幻逸品。

其余七大古窑之维也纳、海斯特、路德维希堡、宁芬堡和KPM柏林皇家等,也都有非常值得收藏的隽品。KPM的精细瓷版画,尤为一绝。

北欧瓷器,我喜欢皇家哥本哈根,丹麦之花的华美清丽,唐草的沁凉典雅,都是不朽名作。瑞典丹麦芬兰等地的陶艺大师作品也极好,粗朴优雅,带有真挚的沈思禅意。

英国瓷器,我也收些设计精美、柔美浪漫的骨瓷,但重心放在1819世纪的手绘软瓷上,只是当时英国瓷器多无款识,鉴别能力需时间积累。关于近代英国之作,伍斯特的手绘水果、花鸟、高地羊等系列,特重画家署名,各展所长,精美非凡;名顿的陶瓷均佳,装饰技艺精湛,仿效塞弗尔风格常几可乱真。德比的风景瓷绘直逼风俗油画,伊万里风也负盛名。纬致活(Wedgwood)的碧玉浮雕和手绘乳白瓷材质特殊,风格典正,也有收藏价值。

日本瓷器,我则只收两大重要文化财:柿右卫门与今右卫门(锅岛烧)。柿右卫门的浊手留白,不对称构图和釉上彩绘,是影响18世纪欧洲瓷器最力的东方美学。锅岛烧原属锅岛藩,多为藩主与天皇幕府间馈赠之仪,是明治废藩前外人难窥的内廷珍奥,画风沈静尊贵,构图大胆别致,有超越时代的文样设计。

收藏表面看来是对于遗世孤品的拥有,实则浸透了藏者的人生阅历和感悟,未完,请期待下篇Chienlc先生对于古董投资收益的见解和对新藏家的建议。

THE END

嘿!闻名不如相识!

订阅《欧洲记忆》微信公众号:

ozjiyi

艺术无微不至!

让欧洲君带你探索发现欧洲稀奇物件,

发现惊奇,寻你所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