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去的北京孩子和现在的北京孩子有什么不同?

 东山观海 2017-01-11
满族文化促进会付春兵2017-01-08阅读原文

过去一是北京天气好,空气好,二是治安好,因为人际流动少,一胡同内的人互相都认识,外边生人来的很少。尤其文革搞的阶级斗争,尤其可能看惯小人说或电影里的台湾或外国特务潜伏来,那时我们小,看见外来人就注意,看是否鬼鬼祟祟,好随时报告立功。尤其看惯小人书和电影,认为那长的尖嘴猴腮、贼眉鼠眼的就可能是特务,一定要盯着。实际特务应是很少,一般刑事案件也不多,老北京人里也有痞子或佛手,但跟电影老炮儿里那样,也是讲一定规矩的。拐卖小孩的应比较少,所以孩子外边野去,家里人也放心。三、那时候孩子上完学,就大撒把了,可以可尽玩。

现在的一是北京天气不好,要有雾霾就不宜外出。二是现在人际流动多,互相都不认识,看新闻报道哪哪有拐卖人口的,还有车也很多,孩子外边跑也不放心。三是现在学习任务重,回家有写不完的作业,周末还要各种补习班。从幼儿园就开始学,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上。别人都学,就你家不学,心理看着都虚,真怕自己孩子会被社会抛在后边。

过去孩子一起玩的叫发小。胡同里,这是张大爷,那是王大妈,好像都是亲戚,实际根本没关系,确亲如一家。那时候还有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亲戚也多,逢年过节要走亲戚串巷。

现在大部分住楼房,门对门都不了解。没有老邻居的亲近感。因为长期独生子,很多亲戚都没有了,孩子一人独惯了。

过去男孩玩打仗、撞拐,女孩跳皮筋、跳房子。过去还有抽汉奸、玩空竹、放风筝等等,感觉大多属于室外活动,而且借助的东西很简单,有点锻炼身体的运动性玩。

现在孩子,玩个奥特曼或变形金刚,买个玩具挺贵,但都不要室外,也不用运动。再普遍的就是各种电子游戏。

过去的娱乐比较单调,那几个京剧样板戏来回看,每个人都能唱上。过去唱的歌要积极向上的。现在流行爱情歌曲、感叹人生或调侃的歌曲是让唱的。有时候有新电影,一两毛钱就可以看一次。外国电影就是朝鲜的或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现在要看次大片要好几十元,都属于高消费。电视流行美国或日韩的的动画片。现在更直接,网上可以直接看各种片子。还可以看各种戏剧、音乐会等虽都是高消费,但还是很方便的。现在孩子的娱乐活动要丰富多彩,自小就由家长带着去旅游。各种业余补习班,就要求有个特长,艺术的体育的等等。

过去孩子吃的零食很少,买个冰棍比较平常,三分红果或小豆,五分巧克力的,要是有钱就花一毛吃雪糕了。还有就是八分的动物饼干,一毛二的自来红月饼。有时吃山楂丸、咳嗽糖浆也算是零食。现在孩子的零食丰富,但我感觉都不是什么健康食品。

过去的孩子骑个自行车就可以各处玩,那时候中国是自行车大国。现在自行车少了。人们有钱可以购买车了,北京又摇号了。过去公交车地铁坐的人很少,现在,要高峰期,都很难挤上去。

今天就写到这,以后争取每天都写一篇,目的就是跟大家交流。我是随写随发,也很多写漏的或记忆错的,欢迎您指正。也欢迎大家写写自己的回忆,把这平台做成大家互动交朋友的平台。

>>如果您喜欢我们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