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工业遗产改造的产业园遍地开花,但是居住化改造却很少。我们调研了130余处案例,仅11处居住化改造,如Base公寓、瞿溪路保障房、德邻公寓等。
1、哥本哈根的粮仓住宅,位于Islands Brygge。 原建造时间:1963;改造时间:2005 原建筑用途:粮仓;现建筑用途:公寓
2、苏黎世的湖北岸公寓 原建造时间:1918;改造时间:2000 原建筑用途:工厂;现建筑用途:公寓
改造后
3、巴塞罗那的Passatge del Sucre公寓 原建造时间:1916;改造时间:2010 原建筑用途:糖果厂;现建筑用途:公寓 Loft 办公 采用垂直分割的LOFT模式和水平分割的单层大空间相结合。
改造后
4、维也纳的煤气罐住宅 原建造时间:1896;改造时间:1999-2001 原建筑用途:煤气罐;现建筑用途:混合社区 维也纳煤气罐住宅 5、伦敦的沙德-泰晤士码头区 规划的保护更新——保留既有城市肌理 原建造时间:18世纪;改造时间:1980s 原建筑用途:仓库区;现建筑用途:混合社区 规划的保护更新主要有如下理念——
以及对建筑的改建、贴建、新建、插建、组建和搭建。
以嘉兴冶金/民丰厂城市更新设计为例 嘉兴冶金/民丰厂城市更新设计是工业遗产的居住化改造的一次尝试。
1个目标——中心城区的开放、多元、融合的混合社区
2种手法——插建和改建: 插建:将新空间插建在老建筑之间让社区更为整体;改建:在不损坏结构的基础上,将现存建筑进行一定转化。 3大功能——居住:新与旧融合社区居住功能;创意办公:将一些区域定义为办公和创意产业,对混合社区具有高效性;社区配套:一些旧建筑被重新定义为如博物馆、剧院、体育中心等社区设施。
4类保留——既有路网,大体格局保持不变;既有建筑,所有旧建筑都被划分等级并对超过50%的旧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既有景观,包括道路、花园在内的景观元素被更新用于服务社区生活;既有要素,工业结构被保存下来作为社区的亮点和文化符号。
1. 交替更新,具有时间连续性 2. 就地改善,上下结合有积累 3. 融入城市,彰显区域特殊性 4. 功能混合,激发街区生命力 5. 多元居住,满足社会诸需求 6. 文脉延续,保持历史多样性 文章来源:2016年中国第七届工业遗产会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