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矩与打破规矩

 昵称25382711 2017-01-11


阅读原文” ,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


在乱世之中,家国动荡,不守规矩是必然的。不守规矩必然有新规矩,新规矩和新思想冲击着老一辈的人,徐浩峰也正是想通过打破规矩来表现民国时期武行的无奈,武林的消逝。




 一   自问

 

在正文开始之前,我首先想到一个问题是:谁的武侠作品最适合改编成电影?


毋庸置疑的是,武侠小说作为成人童话,其中的男强女色,快意恩仇,加上诡计阴谋和奇巧淫技,是很适宜作为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展现的。但在近年来的IP大战中,我们似乎并未见到许多知名的武侠小说被抢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经典的武侠小说可能很多,但难以像其他如青春小说那样形成粉丝经济。



传统的武侠电影要求服装造型考究,历史设定严谨,武打设计写意,与当今电影市场赚快钱的氛围不符。稍微制作不好的结果可能就是老一代的观众不喜欢,年轻的观众更不买账。而即使是诚意制作,在缺乏话题的武侠题材的限制下,也难以获得好的票房成绩,《绣春刀》既是一例。可想而知,武侠热已过,资本家们对武侠IP持观望态度。当然,我很期待徐克监制的新片《三少爷的剑》。



张艺谋曾经说过,如果每个男性导演有机会的话,他们心中可能都想拍一部武侠电影,于是他拍了英雄(语出《英雄》纪录片《缘起》),而李安拍了《卧虎藏龙》。



《英雄》是张艺谋与其制作团队自制的剧本;《卧虎藏龙》是依托于王度庐的同名小说。《英雄》横扫了国内市场;《卧虎藏龙》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国际武侠电影。这里并不是说自己编故事不好,但前者是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后者是万千琉璃宫房,只取最灿烂辉煌的一间。



同样是章子怡饰演,同样是执念很重一脸狠劲写在脸上的角色,后者的人物心路历程,故事起转沉合则更为圆润。所以就人物塑造来说,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天生就带有优势,原著中大量的细节和电影中无法交代的心里活动极大的丰满了人物,电影所要做的就是把人物提炼出来。所以当徐浩峰拍起自己写的小说的时候,得心应手就可想而知了。



说起导演执导自己写的小说,就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冒了出来:导演在表达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他脑海里出现的是先有文字还是先有画面呢?当我们读书的时候,是根据文字来想象画面,而我们看电影再向其他人转述的时候,我们是把画面来变为文字。



文字可以天马行空,文字转化为图像代表了一个制作团队的审美和创造力,我们可以接受《西游记》合家欢程度的画面,也可以欣赏《冰与火之歌》血腥色情的画风,但我一直认为,《西游记》原著的描写比后者更波谲云诡。而画面转化为文字的时候,在许多美轮美奂的风景面前,文字又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导演执导自己的作品的时候,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自说自话,狂乱的表达”吧。



毕竟是自己写的,导演开心就好。所以在徐浩峰的第一部作品《倭寇的踪迹》里,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大胆的改变,让原著中的辛辣讽刺和政治隐喻丝毫没有变味,反而在几个故事的相互衔接和阴差阳错中让我品尝到了同为昆汀处女座《落水狗》的味道。


      

现在回到开头我们提出的问题,谁的武侠作品最适合改编成电影?我的答案是古龙。人们常说,如果把看武侠小说比作登山,那么金庸的小说是巍峨连绵的磅礴山群,在登山的途中你会与飞舞的蝴蝶嬉戏,在低凹的山洼中躲雨,在一路的精彩和惊喜中,等你爬上山顶,你会感叹山的浑然天成和造物主的神奇。而古龙的小说是横突陡立的奇峰,在攀登的过程中寒风刺骨,惊心胆颤,在到达顶峰时还带着后怕,让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无疑是与电影的气质是相符的,金庸的小说则更宜改编为电视剧。



但你要问我最喜欢的一部武侠改编电影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王晶导演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这部电影被我反复观看,奉为经典。从金庸的所有小说来说,《倚天屠龙记》的结构也是最适合电影的。王晶更是改编的恰到好处,从真武大殿逼宫,到武当山受辱 ,再到山崖下九阳神功初成,光明顶上练成乾坤大挪移,劝和六大派拯救圣火令出尽风头,再到最后的绿柳山庄结缘,再回到真武大殿手刃仇人,整个故事单拎出来也是一出精彩的莎士比亚。剧本改编抓住原著的精髓,人物塑造加入了王晶独有的(恶)趣味,使原本可歌可敬的英雄多了几分可爱的色彩,成就了我心中的一个个经典,连没几个镜头的朱元璋都给人留下了惊鸿一瞥的印象。


 


二   徐浩峰的民国江湖

 

民国距今恰有百年过去了,这段内忧外患、承前启后的时期,人人都在历史的大变革,大动荡中,思想在时代的混沌中难免迷茫,一部分人思变,一部分人思君,所以这段历史中的故事格外带有传奇色彩。


     

民国这段中国历史中特殊的时期对武侠和天津都有着极大的意义。金庸的小说总是紧紧依附史实,在历史的大事件中加以虚构,给人以亦假亦真之感。其中的人物可以飞檐走壁,认穴杀人,历史人物的加入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年代久远很多也无从考证;现代剧中,武艺早已被格斗、拳击代替,观众需要符合物理规律的真实设定。唯独在民国这一时期,说远也不远,说近也不近的这一历史朦胧感带给了文学创作极大的发挥空间。



再谈到天津,清朝失势以后,天津本地势力北洋系获得政权,天津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作为永久的政治附属品)武学也跟着鼎盛起来。《师父》中开宗明义:1912年,天津出现民国第一家武馆;1932年,天津仍是武术之都。


  

和所有人一样,习武之人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在《师父》里,老戏骨金士杰饰演的天津武馆头牌郑山傲和廖凡饰演的咏春传人陈识在电影中无时无刻不在探讨着武学的未来,郑老先生的一句话道出了武学消亡的必然原因:武馆,不教真的。而廖凡作为“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这种必然性也成就了他绝艺的悲情。


 

《师父》中没有刻意的花笔墨去描绘动荡时期外强的船坚炮利,因为当时的历史时期处在相对和平的阶段,但戏中人物的对话可以闻听出武人对保家卫国的思考。廖作为咏春的大宗师,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技艺在乱世中扬名,一方面又囿于门派之别不肯教真技,他的武学造诣虽然高,但他的眼界实在与金士杰相差太远。读过徐浩峰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的文章里充满了政治隐喻,和对民国时期社会结构和人文民生的思考,所以看他的电影,也要结合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


    

那么武学的未来在哪里?《师父》里廖凡逃亡,金士杰远走他乡,电影里似乎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徐克的黄飞鸿电影《狮王争霸》中的一段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枪的话,胜负归谁,还真没人知道。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上,并非我赢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


    

这是徐克荡气回肠的回答,徐浩峰在电影里却只展现了两个灰溜溜逃跑的武学宗师,这是导演给出的真实答案。于是就引出了第二个思考,武行的未来在哪里?其中的代表就是蒋雯丽饰演的邹馆长的一系列抗争,武行要生存,就必须要对抗来自外来名家的挑战和军队的镇压(尤其是清朝土崩瓦解,大量御内高手散落民间)



邹馆长先是利用林副官除掉耿良辰(代表咏春的外来势力),再利用廖凡之手杀掉林副官,这是一手二鸟的绝妙好局,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民国时期武行的地位日渐衰落,武人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还记得《一代宗师》里的中华武士会吗?徐浩峰在另一部小说中详细的阐述了它的由来,中华武士会是介于街头力量(混混)和军队武装(军阀)的一种制衡力量,任何一方力量过于强大都是可以以牺牲武士会来平衡双方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武行的地位已经是式微了。


     

那么武行的未来在哪里?《一代宗师》里宫宝森与叶问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叶问的武功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宫已经看过,他心里是过关的。可武行的存亡已到了这样的一个关头,不是需要一个武功最好的,而是需要一个武艺能服众然后带领大家抛除旧念做出革新的一个人(当然在我心中,当时的叶问是远不及宫宝森厉害的)



宫老的一句话非常重要:”那年,中华武士会成立,从南方来了一个人,话不多说,手中拿着一块饼让我大师兄李存义掰开,我师哥李存义没有说话,还让他当了武士会的第一任会长,他凭的不是武功,是一句话,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这句话正是武行的未来,摒弃门派之争,广收徒弟,广传技艺,才能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武行才有地位,价值。这也间接的促进了叶问南下开馆收徒,最后将咏春开枝散叶,成为一代宗师。


武学和武行的未来,徐浩峰带领我们去思考,可细看《师父》里的每一个人,你都仿佛都恨不起来,导演在描绘大时代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了更深层的思考。


 

 

三    规矩与打破规矩

 

1.规矩

徐浩峰的电影是最讲究规矩的,这是因为他本人开创了纪实武侠文学的先河。为了写好小说,他拜访了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他的武侠世界中,规矩不是其他小说中作者单纯的世界观设定,而是真实的江湖礼节的再创造。电影中的人物也都是讲规矩的,谈吐字正方圆,举止有板有眼。



电影中廖凡和宋佳住着贫民窟出来逛街也是西装配长裙,神气活现;打架打到一半想着话没说完,也能搬个长椅过来先坐下边打边说;徒弟拜师一年多,却从未进过房门,挑翻了七家武馆才让进门。最让人感动的是,耿良辰死之前推了脚行的车,脚行的兄弟们便抛弃前嫌要为之报仇,去挑战偌大的武行。而电影中关于天津的话语更是让人体会到天津人的讲究与傲气。


  

2.打破规矩

《师父》这个电影中,其实是存在四对师徒关系的人,分别是廖凡与耿良辰,廖凡与金士杰,廖凡与段锐(弃徒),金士杰与林副官,可是细看这四对的结局,一个是师父害死了徒弟,一个是徒弟单纯利用师父,一个是师父直接放弃徒弟撒手不管,一个却是徒弟居心抢走了师父一辈子的名声,落得师父远走他乡,落荒而逃。


     

再细看《师父》中的故事,又有很多不守规矩的地方。最典型的一个人物就是宋佳这个设定。电影中是这样交代的,“不是个好女人,家里穷,上的是洋人办的免费学校。十七岁生了个小孩,洋人的中,给他爹妈溺死了。名声一坏,至今没人娶她”。喜欢抽烟,还钟爱好莱坞影星瓦伦蒂洛,这种超前的意识让我感叹她的开悟超前。等到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廖凡为了躲避武行之人纷扰的伪装时,她愤然离去。



这种独立让我想到了《教父》中教父的妻子凯,老教父的妻子可以仍由丈夫在外杀人越货,自己仍旧毫无影响的在家做饭拖地带孩子,因为在西西里人眼中,只有妻子还在家做饭带孩子,这个家就还是没垮的。而凯在深知迈克的罪行后,她表现出来的愤怒和决绝以及堕胎等一系列行为无不在彰显自己新时代女性的地位,她们渴望爱情平等,意识独立,男人可以为自己做出改变,而不是将事业摆在人生的第一位。宋佳的人设和凯是不谋而和的,代表的时代发展带来的女性崭新的独立自主的价值观。


  

在乱世之中,家国动荡,不守规矩是必然的。不守规矩必然有新规矩,新规矩和新思想冲击着老一辈的人,徐浩峰也正是想通过打破规矩来表现民国时期武行的无奈,武林的消逝。回过头来看,其实《师父》里没有恶人,所有人的动机都单纯的让人心疼,无非是有些自私罢了。而所有人的命运都被时代左右,成为政治的戏儿,这才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




本文由作者“照顾小芬”投稿到龙斌大话电影官方微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