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leafcho 2017-01-11

汉中通往关中的古道有褒斜道、故道、傥骆道、子午道四条。褒斜道虽狭谷险段多而长,但与其它三道比较,全程较短,较捷近,是四条道路中开辟时间早、使用时间长的重要驿道。只有褒斜道废阻时才用其它道路。

褒斜道,是循渭水支流斜水(今名石头河)及汉水支流褒水(褒河)两条河谷而成的一条谷道,是典型的循河觅道路线。斜峪口在眉县之南,褒谷口在汉中褒城之北,因名“褒斜道”。古代由长安去汉中,先人斜谷,后人褒谷,因之亦称“斜谷道”。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褒谷与斜谷同以太白县的五里坡(衙岭山)为发源地。褒谷先自五里坡而西,南折至留坝县,经江口、马道交汉中市,再南至褒姒铺、将军铺出谷口达河东店,总长374里。斜谷先自五里坡而东,至桃川以东的老爷岭北折,经鹦鸽,直抵斜峪关出谷口,总程100里左右。褒、斜二谷共计474里左右,是汉中盆地通向关中较近通道。二谷穿行于万山丛中,商旅循谷而行,并无大的登涉之劳,古代先民经长期探索,确认从斜谷到褒谷为一条捷径,成为古代南北交通要道。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据《西京赋》记载栈阁工程巨大,“石坚不受斧凿”,即采用“火焚水激”之法,开山破石。其施工方法是:“遇大石塞路,则以锤碎而通之;遇峭壁悬崖,则在崖壁之上凿孔,架横木,上覆木板,钳钉以通之;遇深沟险涧,则架长柃,覆厚板以通之;遇险陡“羊肠”,壁立千仞,则在路旁打桩立栅,砌石栏以通之。

石门隧道位于褒谷口河西岸,这里有一高耸的山嘴,一直伸入河中,山嘴形势陡峭,近乎直立,人无法从岸边通过,便凿通山嘴,建成隧道,当时无隧道之称,便叫石门。石门内岩石坚硬,表面平整,没有斧凿痕迹,有汉魏摩崖石刻,明确记载石门是褒斜道上人工开凿的一条隧道工程。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华阳国志·序志》记载:“《蜀纪》言:‘三皇乘祗车出谷口’秦宓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王亦从行。《史记》:周贞王之十六年,秦厉公城南郑。此谷通道久矣。而说者以为蜀王因石牛始通,不然也”。褒斜道从三皇时代到武王伐纣就已通行,蜀王还出兵相助武王,秦人也经此道到南郑(汉中)。夏代,褒水流域的褒国是夏王统治下的一个“诸侯”国,褒人经褒斜道进入关中,再去中原朝见夏王。《读史方舆纪要》称:“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栈道始于战国范睢相秦时。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秦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大军即经此道,原来的谷道此时已开凿成能通过大部队和辎重的栈道了。此后,褒斜栈道一直是南北兵争军行和经济、文化交流必行之道。褒斜栈道,时通时塞,时毁时建,有时,毁于水害,有时毁于南北割据

,期间历史故事几乎充满数千年华夏历史。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秦蜀古道上的褒斜道遗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