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氏家族—紫阳堂文化

 朱觉超 2017-01-12



一脉家规师表


千秋经学儒宗
江西婺源-朱氏

紫阳堂

家族渊源

 朱熹,祖籍江西婺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紫阳朱子家训》是体现朱熹思想的重要文献,内容是关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长幼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提出每个人在其中所担任的角色应如何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朱子治家格言》是朱熹后人朱伯庐所做,讲述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主张勤俭持家、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等道德教育思想。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堂号由来
                           紫阳堂

  出自朱熹别号紫阳先生,朱氏堂号取“紫阳堂”





康熙皇帝



御赐

学达性天

 此匾是清康熙皇帝为表彰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御赐给岳麓书院等处的匾额。“学”为格物,“达”为:致知,“性”为道,“天”为德。“格物致知”是朱熹认识论的核心,把道德看作天道的体现。即通过道德修养,追求“至诚”的境界,以感应天地,达到“天人合一”。





柏庐继志垂一脉家规
鹿洞谈经传千秋师表
入门楹联
      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传经。朱用纯叔叔朱大满题,这副对联是他对朱用纯学问和孝子之心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将柏庐格言抬到了与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传经一样高的地位。






为官心存君国


读书志在圣贤

中堂楹联
 取自《朱子治家格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紫阳朱子家训
      《朱熹家训》是一部关于治家、齐身、处世的重要著作,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朱熹一生做人治家、教育后代的经验总结, 一生心血的高度结晶。核心思想是推崇道德修身,倡导家庭和睦,最终达到当时社会的整体和谐。
君子所贵者,仁也。臣子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朱子家训》,又称《朱子治家格言》,全文仅五百多字。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熹家风
      《朱子家训》就是以理学为理论指导写成的。成书800多年来, 不仅成为朱氏家族教育后代的名篇, 也成为其它姓氏教育后代的范本。

朱熹认为人际关系和谐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关系和谐的关键。朱熹一生淡泊名利, 安守清贫, 从不妄取不义之财。朱熹主张“子孙不可不教也”。

        朱熹一生无论为官或是传道授业都自始至终坚持一个“忠”字。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 朱熹都坚持作为一个臣子应该承担的责任。朱熹希望所有的君主都能做到“仁”,所有的臣子都能尽到“忠”, 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家训
启示

朱熹《家训》从“慈、教、孝、友、恭、和、柔”诸方面对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伦理道德关系做了重要论述,指出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和相应的角色义务,构建了彼此关怀、相亲和睦的理想家庭图景。



点击阅读


朱子之歌,唱响世界

朱姓祠联故事,值得学习

中华朱氏字辈一览表

明太祖朱元璋政治功绩

韩国朱氏始祖:朱潜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邾国文化|朱家人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