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城乡规划工作综述:大手笔打造“特色”之城

 开信有益 2017-01-12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全面实施规划提升行动,抓住我市列入省级“城市设计工作试点市”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创新试点市”的契机,大力推进城市功能修补、生态修复,以“大手笔”再拉城市框架,以增内涵提升城市气质,以“开门做规划”共谋城市未来。

    “大手笔”再拉城市框架:向南拓展向西延伸

    城市框架的拉开,从一个个规划起步。

    2016年,市城乡规划局开展城市规划编研项目60个,其中新编项目44个,续编项目16个。

    --看总体规划,新!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这一年有新进展。4月已经省规委会审议通过,目前根据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对宣城城市发展定位提出的新要求:“提升宣城市中心城市能级,规划至2030年,宣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100万、建设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建设区域重要节点城市”,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开展省级创新试点,推动我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机制的创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韩军指示要逐项抓好落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冬云批示:“要把这次省政府对我市的关心转化为具体行动,认真扎实地按时按质地做好总规修编工作,争取试点出好经验好做法”。修编完成后,我市将构建起“以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核心,以专业规划和城市设计为支撑,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落脚点”的规划体系。

    编制完成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控规覆盖率达100%。

    --数专项规划,全!

    以“城市设计”理念为中心,市城乡规划局全年开展14项专项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城市设计”工作,构建了总体城市设计(城市空间特色风貌规划)-片区城市设计-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的层级体系,将城市设计要求纳入法定的地块控规,并在规划条件中予以落实。重点开展了西部新城整体城市设计、文教创意园区城市设计、火车站站前新区城市设计等,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引领下,城市框架向南拓展,规划设计的南部文教创意园区,将建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职业教育、健康休闲养生等产业集聚的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创新型园区。城市框架向西延伸,一座西部新城跃然纸上,将成为城市功能和空间拓展的主导新区。

    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布局中,我市将构建铁路、公路、内河、航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火车站综合客运、姚湾码头集疏运、芜宣机场疏运三大枢纽,用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涛的话说,“这一规划,将成为宣城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和综合枢纽之城的新起点。”

    在道路微循环改造规划推进中,形成了宛陵路-宛溪路-梅溪路-昭亭路老城区环形主干道,老城核心区路网骨架进一步完善,路好走了、通行畅了……

    这一年,宣城规划频频获奖: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获国家优秀规划设计奖;“环宛陵湖城区城市设计”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新塘羽绒产业园规划设计获育部三等奖。

    这一年,宣城规划倍受关注:《环南漪湖生态保护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在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作为中国代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题的城市发展两个案例之一参展,获得高度评价。宣城城市功能修补生态修复经验,作为我省唯一案例在住建部召开的全国“双修”工作会议上典型推广。

    增内涵提升城市气质:延续历史文脉勾勒生态景观轴

    有品有味的文化生态之城,内涵一定丰富,气质必是超群。

    我市在全省率先组织编制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提出构建“十里诗山绿入城、半山宛水六弦琴”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

    2016年,“诗山宛水”城市特色风貌,愈见清晰。

    特色在文化传承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启动“景德寺塔-谢朓楼”景观轴特色街区改造为标志,有诗有画有景有韵的宛溪河历史文化景观长廊,从纸上规划走进现实。

    这一年,城市紫线、谢朓历史文化公园、孙埠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等规划相继完成。市城乡规划局局长许浙安认为,这正是宣城城市设计的鲜明特色,“修复历史建筑,保护街巷肌理,传承历史风貌,延续历史文脉。”他认为,城市留下的不仅是建筑,更是情感与记忆。

    这一年,我市按照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编制了《宣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首批普查并公布了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性建筑名录722处,组织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全省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上,省住建厅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指出宣城市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试点、城市特色塑造等方面工作成绩显著。

    特色在生态景观中。“一山两湖两江六河”,让山水在城中,城也在山水中。2016年,市规划部门重点开展了宛陵湖、水阳江及六条内河景观规划设计,重点推进山、河、湖周边生态修复。

    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规划建设的中央公园了。这座定位为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公园,西起瞿山路,东至有容路、谢朓路、昭亭北路,南至立交桥,北至敬亭山风景区,是一条贯穿主城区和连接敬亭山风景区与宛陵湖的重要城市生态景观轴。

    概念规划已于去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9月市规划局专程赴设计单位同济大学规划院进一步对接方案的修改完善。中央公园建设牵动着关注的目光,市委书记韩军在调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时,首先来到拟建的城市中央公园现场,详细了解公园规划情况,要求注重特色塑造,将公园打造成我市的一个新地标。中央公园规划图一经发布,引起了市民热议,纷纷留言:值得期待的好风景,宣城更美了……

    开放理念共谋城市未来:对接苏浙沪“开门做规划”

    2016年,我市接连迈上对放开放、合作发展的新平台。

    6月,宣城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群;10月初,宁宣黄城市发展带三城共谋发展战略;10月底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进芜马宣城市组群建设,促进宣城、芜湖、马鞍山三市一体化发展;11月,市委号召“观念大更新、对接苏浙沪”……

    争当“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规划必须登高望远,以开放的理念、开放的胸怀“开门做规划”,与兄弟城市深度融合,共谋共享未来发展。

    10月17日,我市承办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城乡规划专业协调委员会第4次会议。会议形成共识,构建宁宣黄南北区域战略发展通道。省住建厅巡视员吴晓勤在会上,要求宣城以规划为先导,积极参与到推进南京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在区域层面全面提升宣城的发展地位。

    南京规划部门对宁宣黄城市发展带寄予厚望,已提出交通无缝对接、产业互通共享、旅游资源相融等建议。目前,宁高城际宣城延伸段已纳入我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延伸至芜宣机场。

    12月底,《芜马宣城市组群宣城市部分城镇体系规划》(送审稿)编制出台,明确三城市共同打造“国家民族产业创新平台、长江经济带新兴城镇集群、长三角城市群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目的地、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门户、生态宜居型滨江都市区”。

    学习对接苏浙沪,规划部门更是先行一步出手快,赴杭州市学习考察城市规划与管理经验,与余杭规划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接了《宣城市火车站站前新区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有关事宜。

    许浙安局长介绍说,将继续积极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开展发展战略规划对接,重点是与苏浙沪地区、大黄山国家公园、皖江地区等地做好对接协作,拉伸标杆。“继续开门做规划,学习发达城市先进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效能管理,切实发挥城乡规划统筹、引领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2017年已开篇,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明确,打造“四个特色之城”规划重任在肩,百万人口中心城市蓝图绘制。我们期待,在创新的规划引领下、在特色的城市设计中,宣城早日建成“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旅游大乐园、宜居大家园”!(记者 李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