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洁 上市公司高送转是A股每年年初的“规定动作”。数据显示,A股2015年高送转公司数量达到了116家,约为上年同期的2倍。可以预见,2016年又将有“一大波”高送转在路上。小!心!被!套!路! 小编先上图,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公布分配方案的39家上市公司中,若以10送转15的标准来看,目前已经有23家公司跻身这一俱乐部,占比已经超过5成!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从盘面上看,高送转预案对于相关公司股价提振作用非常明显。较早公布高送转预案后的瑞和股份公告次日走出两连板行情。 高送转基因探秘 上市公司高送转是A股每年年初的“规定动作”。数据显示,A股2015年高送转公司数量达到了116家,约为上年同期的2倍。可以预见,2016年又将有“一大波”高送转在路上。 上市公司为何醉心于高送转? 首先,高送转不用上市公司掏出真金白银进行现金分红,散户也非常认可这一概念。你情我愿,何乐而不为。 其次,高送转尤其是转增能够扩充股本,从而传达出公司高速成长的预期,也能够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 第三,2015年、2016年重启新股发行后,大量次新股通过高送转扩充股本、降低价格提高流动性的动力十足。 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高送转除权后每股名义价格迅速走低,形成“价格幻觉”,同样的东西价格瞬间腰斩,对投资者自然吸引力大增,由此也拉动相关个股价格大幅走高。 一般来说,满足高送转的基本条件一般有五条:1.每股资金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较大;2.股价较高;3.股本较小;4.业绩成长性高;5.上市时间较新。 小编通过以下标准:1.每股资金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加总≥8元;2.股价≥50元;3.股本≤6亿股;4)业绩较好,且高增长性,净利润增速≥10%;5)2014年以来上市等条件,筛选出了24家公司,除去已经发布高送转预案的北特科技和新易盛,还有22家公司。 高送转后套路多 不过除了少数特定的状况下,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大股东无疑是最大的受益方。一些上市公司的高送转预案背后显然并非看好公司发展这么简单。 小编这就为您梳理一下近年来常见的套路: 套路一借高送转掩护股东和机构减持 第一种套路现在已经快被“玩儿坏”了。上市公司在发布高送转预案同时发布主要股东减持计划,已经成为了A股的“老套路”。中珠医疗在发布10转18的高送转预案后,大股东即计划减持188万股。 小编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实施高送转方案的公司中,有100余家公司被股东减持超过亿元。其中,今年6月1日实施了每10股转增10股派1元的二三四五,年内遭重要股东净减持金额超过30亿元;9月27日实施每10股转增30股的吴通控股,年内被重要股东净减持21.39亿元。 而目前公布高送转预案的公司中,已经有中珠医疗、思维列控、海立美达等多家高送转预案已经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 套路二拉高股价护盘股权质押 一位在资本市场多年的资深人士对小编爆料,上市公司大股东高质押率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盘走势平稳时,大股东可以源源不断获得资金,但一旦遇到市场剧烈波动,大股东股权质押将面临平仓的风险。一些业绩和长期发展缺乏看点的上市公司于是选择推出高送转方案。一般来说,高送转方案公布后,往往会引发一轮股价炒作,推高股价后大股东就可以免除爆仓之忧。该人士透露,这类案例在A股市场上比比皆是。 套路三提前埋伏直接获利 某公司2016年中期推出了高送转预案,公司股价最高一度超过100元/股(后复权价格)。而公司实际控制人在此前2个月期间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增持公司股票数百万股,平均价格仅为30元/股左右。尽管公司表示在预案发布前已经严格控制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范围,并进行告知义务,但大股东如此精准的埋伏仍令人惊讶。 尽管上述一些套路逃不过监管层的“火眼金睛”,但目前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分红预案因为收到问询函后而做出修正。毕竟上市公司仍是制定利润分配方案的主体,交易所的问询信息更多是对市场的一种风险提示。 四大思路避开风险 从天龙集团和瑞和股份的走势图中可看出,散户贸然追高,被套的可能性极大—— 天龙集团开板后接连两个大跌: 瑞和股份开板后即下跌: 在这么深的套路面前,韭菜将如何自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