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年的思念

 斜桥古镇 2017-01-12

    清明将到,海宁市委党史办公室收到一张汇款单,附言中说,这250元是为清明节祭奠革命烈士褚学潜的,可用于烈士陵园植树,买一个花圈敬献在烈士纪念碑前。汇款人是程禄多。

    这可是一份不同寻常的汇款啊!
    1939年10月里的一天深夜,上海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北侧一幢二层楼上,突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程妈披衣下床,侧耳细听,只听得远处大街上日本宪兵队疯狂抓捕抗日勇士的嚎叫声、奔跑声。她从门缝里望出去,只见黑暗中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便低声问飞“你是谁?”门外那人回答:“程妈妈;我是褚学潜,你快开门。”程妈将门打开,褚学潜闪了进来。他身穿一件黑布长衫,脚下着一双打了补丁的布鞋,腰问系着一条草绳,走路一拐一拐的,程妈急问:“你受伤了。”学潜轻轻点了一下头。
    他们是老乡,都是海宁斜桥人,那年学潜才21岁,和程妈的女儿禄多是同学,一块在斜川小学念的书.1935年,他俩作伴到上海,学潜在一家工业社当学徒,禄多入同德医院当了一名护士。3后,学潜悄悄加入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并人了党,第二年被地下党送往苏南抗日根据地,担任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一连指导员。1939年5月,他患疾病差点丢命,上海地下党将他送到程家养病,程妈和禄多救治了他,他住了一个月,病没全愈就匆匆潜回了常熟。
    “你的病好全了吗?怎么又受了伤?”程妈关切地问他,显得很心疼。学潜说,在昨天的遭遇战中,他和战友打死了二十多名鬼子,他的小腿上中了一枪,幸好没伤着骨头。
    清晨,程禄多从医院下班回到家里,替学潜清洗伤口、敷药包扎时,发现他的伤口已经感染腐烂,人也发着高烧,便一次又一次从医院药房和手术室取药,带回家替学潜治疗。两人虽是同学,禄多却比学潜大了4岁,两人亲热地以姐弟相称。
    十多天后的一个雨天,学潜对禄多说:“今晚我要回部队去,你和你妈要多注意安全。”“你要走?伤还没好呢,下这么大的雨,你能走?”禄多和程妈不放心,挽留他。他站起来,在母女俩面前踉踉跄跄走几步,说:“你们看;我不是很好了吗?你们放心,雨天出去会安全些。”子夜刚过,学潜跟程母、禄多告别,,撑一把纸伞一瘸一拐消失在雨蒙中……
    1940年2月,部队驻扎在阳澄湖畔的洋沟溇,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也驻在这里。
    8日是大年初一,部队正在搭台准备军民联欢晚会。突然,日大队人马乘着十艘汽艇朝洋沟溇开来了。由于前哨没有发现;入迅速登岸,学潜立即指挥战士阻击。在密集的弹雨中,学潜的臂和右颈同时中弹,倒在血泊里,战友们将他救了下来。因流血多,晚上10时多,学潜牺牲了。
    3月10日,程禄多家异常繁忙,母女俩和几名地下党员正默默地筹备着追悼大会。地下党组织将一只小木箱交给程禄多,嘱咐说:“这是褚学潜烈士的,,里面有很重要的文件,一定要保管好。”
    几十年来,程禄多深深地怀念着他的弟弟——抗日英雄褚学潜。1993年,她获知家乡海宁修建革命烈士陵园,便两次捐款。1995年陵园建成后,她每年在清明节前汇款到海宁,嘱托购买花圈祭奠革命烈士。1996年10月,她在外甥女的陪同下,来到海宁东山麓的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碑默哀、献花、鞠躬,凭吊褚学潜烈士。她对子女说:“烈士留下的那只小箱子,是他给她的唯一的纪念品,我死后,就把我的骨灰放在这只箱子里,埋在松树下…”“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可千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啊!”

    日前,一棵2米多高的桧柏栽种在烈士陵园,4月4日,硖石中学师生在祭奠革命先烈时,代替她献上一个洁白雪的大花圈。

                                               作者:将连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