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朔在东方山

 青山绿水zgs 2017-01-12

东方朔既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名人,又是一位有名的神仙。作为历史人物,他是汉武帝面前的侍臣,以滑稽多知、敢于应对、善于进谏著称。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为他立了传。后汉史学家班固对他生平事迹的叙述更为周详。综合上述史书的记载我们知道:东方朔,字曼倩,生于公元前154年,于公元前93年去世,享年61岁,平原厌次(今山东省惠民)人。自幼博览群书,兼善百家,尤爱老庄。不过,关于避世,他有独到见解。他认为避世最好的地方不是山林,而是朝廷。汉武帝时他上书自荐,武帝爱其才,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悦也(《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曾在酒酣畅饮之时写一首歌,歌词是: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官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芦之下!。然而,自古朝廷正如狼窝虎穴,险恶异常。东方朔怀才佯狂,仍不能避世全身。另据野史记载,他终于和君臣不合,远离朝廷,来到深山中避世。人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作为人的东方朔向作为仙的东方朔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而揭开了他的生活史的新篇章。          

据考证约在公元前九十六年东方朔为了却游历荆吴的夙愿,不顾年近桑榆,千里迢迢,乘船顺汉江而下江南。他来到了现在的东方山。在这里他读书讲学,采药炼丹,修道功成,重登仙籍。东方朔隐居东方山,不仅为这座山留下了这个美好的名字而且留下许多名胜和传说。     

东方山有三座主峰:曼倩垴、览胜垴、走马寨。其中这曼倩垴原名灵峰山。东方朔初来东方山见此峰最为灵秀,松竹滴翠,云雾缭绕,就选择此山作为寓居地,在山南半腰处结庐而居。一天,他来到走马寨上采药,碰到一位白发苍苍、长髯若仙的采药者。东方朔主动和长者打招呼并攀谈起来。他的睿智、风趣的言语,博学多才的闲谈,我们今天无法知道了,只据说当时那位亦有才学的长者和他话语投机,并极为佩服东方朔的人品和才智学识。经他一宣传,许多人背书提米去灵峰山上请教东方朔。东方朔是有求必应,有请必教,后来干脆和乡民们一道在灵峰山东北面洼地上盖起了一间讲书堂。据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冶县志记载,东方朔讲书堂遗址仍在。大概东方朔后,它成为后世私塾先生招生办学的基础。根据其他传说,元、明、清三代逐渐成了有名的东方山学堂,大冶地区许多名就功成的人都是在东方山学堂启蒙的,清代甲科进士余国柱就是其中一个。     

说起东方朔讲书堂,人们便会想到这么一件事。当时大冶一带的地方官叫胡来,一向为非作歹,是孝廉出身却不孝无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母别居这首著名的童谣就是为他而写的。这一位不孝的孝廉也有一位不孝之子,年仅十一、二岁就已经能打娘骂老子,所以胡县令来请东方朔去当家教。东方朔听后说道:我这里还有好几位学童,我能不能带到贵府施教呢?”“那怎么行?本官又不开学堂。胡来生硬地答道。既然如此,那就叫令郎来我的讲书堂就学吧。东方朔话很诚恳,可那胡县令一听不耐烦地说:那怎么可能!我若请得动他,还用得着来叫你这山野村夫吗?”东方朔听后哈哈大笑:胡来大人,看来,令郎也是一个胡来之人啦。可喜!可贺!胡来听出这话中似乎有那么点意思,他是听不出恭维和讽刺之间的区别的,因为他没有那样的智慧。他进一步问道:此话怎讲?”“此话怎样讲你都不知道?那你是叫糊涂还是叫胡来?胡来这才听出话中的刺味,就气急败坏地说:————朔,你这天子的罪臣,敢侮辱天子治下的县官,好大胆!今天,你得给本官把可喜可贺讲清楚,否则……”东方朔不等胡来说完就正色问道:
   
胡大人是不是叫胡来?
   
是。
   
是不是孝廉、县令?
   
是。
   
令郎是不是不听教训,不孝顺父母,你想我去管束管束?
   
是。”     

那就无需我的管教,只需我的贺喜了。你看,你胡来,举孝廉、当县令。而今令郎也胡去乱来,不就是明天的孝廉和县令吗?岂不是可喜可贺?莫非胡县官不想令郎中举封官,而要他成为不肖之子吗?胡来听后,气闷填胸,又无言以对。他听说当朝天子汉武帝都辩不过他,自己岂是他的对手?胡来当众失了面子,他又要胡来了。
   
我要放火烧了你这破书堂。胡来恶狠狠地说。    

你是惯于胡作非为的,要烧可以,但要讲清我这刚刚盖起的崭新讲堂何破之有?
   
胡来知道说不过东方朔,就更加气急败坏地说道:我要放火烧了你这…………这讲书堂。
   
东方朔用左手理着若仙长髯,笑吟吟地说:只怕你烧不
着啊。

胡来原本打算胡来,在东方朔面前实不敢胡来,经东方朔这么一激,真的要胡来。他叫随从取出火石火纸,真的噼噼噼地点起火来。点着了干草去烧书堂,但烧了五六次都没有点着,每次当火把接近书堂的茅草时,就有一阵阴冷的羊角凉风拔地而起,把火卷向空中熄灭了。对于这种神异,胡来当初不相信,后来不肯相信,指使手下四处点火,结果是四处卷起羊角风,最后胡来不得不相信。留下你这妖人四个字,带着惊恐灰溜溜地跑了。
  
从此,东方朔上午在讲书堂中讲学,听他讲学的除了当地士子外,还有他自己的两个儿子(长子叫灵,次子叫妙),下午去深山中采药,不久又开始炼丹。到书堂盖成的第二年秋,在这里主讲的已是他的两个儿子了,他本人则整天采药炼丹。     

在讲书堂的背面,即灵峰山西南山腰,距山顶一百五十米地方,有一巨石,巨石南面陡峭如壁,高十余米,壁上有一洞,洞大直径数余米,洞深莫测。公元1828年纂的《马一正宗同修录》记载:此洞是东方朔炼丹处,炉灶锅具尚存。人们一般认为此洞即东方朔的道洞。相传在这里他白天炼金丹,晚上练气功即内丹。渐渐地在洞外上空有一团云雾如伞盖,最初很淡,似有若无,随着东方朔炼丹日子的长久,那一团云雾越来越浓,停在空中,不论风怎么吹炼,云雾既不漂移,又不消散,尤其是早晚最为显现。附近村庄中有一位阴先生看到这一情景说道:这是东方先生在炼丹,不久就要得道升仙了。明天酉时三刻有两位神仙站在那团白云之上,必定要说东方先生的事。村中有好事者名叫多余,他不相信阴先生的话,说是明天傍晚要去看看。阴先生嘱咐他说:千万别做声,否则你就回不来了。
  
第二天傍晚,多余来到距道洞约十丈远的地方爬上一棵大松树,躲在枝桠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团云雾。刚到酉时三刻,果然有两个衣带飘飘、全身皆白、手持佛尾的仙人从天而降,站在云团上。其中一个说道:太岁功成,还须百日。其余的话,多余听不清。突然,他脚下一根树枝断了,多余禁不住哎哟一声。他朝两位神仙一望,正见其中一位将佛尾朝自己一指,升天而去。也就在这时,多余从树上掉了下来。这次他没有发出惊讶的叫声,刚才那一声哎哟是他这一生中的最后一点声音。倒不是他真的死了,而是从此他成了哑巴。这一来,村民们便完全相信了阴先生的话,纷纷向他打听东方朔的详情。阴先生说:东方先生乃岁星下凡,受太白金星指引,潜心修道,不久将重登仙籍。在一个大雪初霁、夕阳西下、遍地炊烟的时刻,有人看见云团下飞出一道白光,接着看见东方先生身披鹤氅,站在云团之上,回头望了一眼,用手指一下,然后乘云而去。那一团云雾也随即变成一匹白练,绕在灵峰山的上。第二天,云雾就消失了,后来就是时有时无。每到夏季,只要道洞上空有云雾笼罩,这一天的中午或傍晚,方圆三十公里的附近必下阵雨润物。当地人把这种现象叫招云,说是东方先生不忘人间百姓,显灵降雨。每次降雨之后,九乡八十一村的乡民都要对着东方山焚香跪拜,感谢东方先生的仁慈,并且把灵峰山称为曼倩垴。现在下陆铁山一带村民一般只知道曼倩垴而不知它的原名灵峰山了。 

大约从唐宋开始,东方山曼倩垴成了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据说大诗人李白曾游东方山。他们把招云现象命名为道洞云停,作为东方山八景之一,许多人为之题诗吟咏。余国柱有诗曰:

洞里乾坤大素闻,修真悟道肯停云。

门开有客骑牛到,地僻无人见鹿群。

碧汉遥连通瑞霭,红尘远隔驻灵氛。

炉中药炼金丹熟,还有余烟岭外熏。

另外还有潘祥璧也写了《忆江南》词吟咏道洞云停。词曰:

东方好,洞口白云停。

几处封来无路入,数层锁住小经听。

默坐道心灵。     

如今,傍晚时分徜徉在与曼倩垴遥遥相对的鹿獐山顶,有时仍可以看到洞口白云停余烟岭外熏的奇丽胜景。     

东方先生仙去了,他留给人间的除了道洞云停的奇观、招云求雨的恩泽之外,还留下了一只鞋。     

原来,东方朔道成功满、重登仙籍之前的最后一次上山采药时,鞋子被霜露打湿了,回来时他把鞋子脱下,放在洞边的石崖上晒。谁知一晒就是几千年,这双鞋他再也没有穿过了,因为就在这之后不久,他由人而仙。当他站在云团之上,回顾他栖隐数年的道洞时,他发现他有一只鞋子搁在石崖上,于是他用手一指,点鞋成石——那只鞋顿时变成了一块长两米、宽半米、高0.8的巨大的石鞋。每到大雨过后,鞋子就装满了水,当地人常常能看见一对白凫从天外飞来,在他的鞋子上游泳、嬉水、长鸣。     

这就是仙人晒履的传说。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争相题咏,并把质朴的仙人晒履改为文雅的仙履日暄,也成为东方山八景之一。余国柱题诗曰:

僧鞋曝晒碧山巅,争说人仙境亦仙。

胜迹常存暄古日,芳踪不没到今天。

骚人歇马临风看,牡子停牛带露穿。

想是西归携去后,却遗只履置林烟。
潘祥璧题《忆江南》词曰:

东方好,仙迹负朝暄。

只履西归留旧祥,

双凫下降踏新痕。

点缀至今存。

作为人,东方朔是一个智者,所以历史学家要记叙他;作为仙,东方山是他成仙的基地,所以东方山人要讲述他。刘禹锡曾有千古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他只说出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观东方朔和东方山的关系,还应该有另外一面:仙不在官,有山才成。可以说,东方朔是东方山的神,东方山是东方朔的形。名山和仙人互为依托,实为一体,相得益彰,形神兼备。今天,当人们徜徉在曼倩垴的林中小径,回想它悠久的过去,环视它依旧葱茏的现在,回味东方先生由朝廷而山林,由人而仙的经历,难免有一番感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中国东方朔文化研究会  张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