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藏,是生命的观照课程

 sh006b 2017-01-12


摄影随笔:

昨天说今年要再次去林芝,一个老朋友问:为什么别人去西藏,一辈子也就一两次就够了,会用更多的时间去走新鲜的地方。而你,为什么喜欢用人生美好光阴,重复走去过的地方?


这个问题,可以好好聊聊,因此有了此文。


我找出一些历史拍摄的林芝的“废片”,所谓“废片”就是从专业摄影角度来说,都是不及格的照片,要么强光,要么过曝,但今天不谈技术,可以用在此文。

因为这次,并不是为了展示摄影,而是聊聊那个,生活里那个平易近人的,褪去光鲜外在的林芝。


上期回顾:

《欣慰的是成长,残酷的是不断告别》 点击标题浏览


图文作者:郑波(@细草穿沙)

尼康中国NPS摄影师



从桃花源深处醒来,望见雪山



有一种美,从摄影的角度,我会叫它反差美。


最上面是雪山,中间是冰川,下面是森林,是桃花,是闲散着游走的牛马,河谷里看到的是倒映的白云和蓝天,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林芝。


早晨醒来,窗边的桃花香味弥漫着小院,呼吸着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又可以看见远处云雾缭绕的雪山。


我看到很多广告宣传说林芝的雪山森林像瑞士,桃花像日本。


但在我看来,林芝,就是西藏的林芝,哪里也不像。波密,也只是西藏的波密,它和世界上那些地方都没有关系。


林芝的美,不需要为了广告和眼球而东拉西扯,也不需要和那些世界知名景点攀亲带故。雪山赋予了她天生清高而优雅的气质,就像远远看去的南迦巴瓦一样,遗世而独立,朦胧且悠远。



每一个地方,都是特别的,因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而西藏,林芝,更是如此。


风景,只是一个地方的容貌;而历史文化,才是一个地方的性格。


我们看到一个人,只是迷恋容颜,就会容易忘记,唯有深入了解骨子里的性格,才能记住。



林芝有她自己的性格,这性格是寒冷的雪山赋予的清远,也是平静的河谷带来的温暖。 她同时兼具了这样的清远和温暖。



欠曝的雪山



只去一次的是旅游,去过很多次的是回归


这几年去西藏,已经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即使在波密桃花林深处,也有一个在那边当兵的小伙子,总是很亲切的叫我:郑哥“。我总很不好意思,毕竟并没有对人家有什么实际帮助。


还有和善的村长,平易近人的活佛,奔波在川藏线上的兄弟,长年在那边工作奋斗的医生朋友。


这样的地方,每年去看看,倒像是心里长年挂念的一个远方故土,有空了,就回去看看,住几天,探望一些朋友和故人。或许我会保持这样的坚持,一直到老,用人生的光阴,见证这个世界第三级的发展和变迁。



我并不清楚这有什么意义,只是性格所致,结了缘,就坚持下去而已。


爱星座占卜的朋友帮我解释说:大概天蝎座并不是一个爱新鲜感的星座,更愿意在一个或者几个点,深挖下去。


我想了想,这不是深挖,只是:人不如故而已。 




阴雨中的林芝


不断看世界,是为了更新生活观


有一首歌曲,我很喜欢,歌词里有一句:父辈们朝圣的脚步,还在回响。 


如果你站在海拔5000米的哑口,看到朝圣的人们,再听到这首歌,我想感受会很不同。


就如同站在敦煌大漠深处,听许巍的那首《悠远的天空》一样,驼铃声响起,就可以让人热泪盈眶。


文化需要亲历,才能可能理解。


坐在办公室里看西藏,只是照片里的美景,触摸不到冰川的寒冷,也闻不到泥土,牛粪和花香。


换个角度来说,不断重复走,每次都是新的,因为对西藏的认知,每年都在更新,都在更多的了解。 所以,那种感受,每次都会不同。


从最初的美景,到后来的朋友知己。

从可可西里的野驴羚羊,再到到藏文化的历史变迁,以及前世今生的宗教信仰。


了解越多,交集越多,这缘分,也就结的越深。



强光下的波密


进藏,是生命的观照课程


很多人说西藏危险,其实这些年,西藏的路况已经改变很多,开车已经不再是危机重重。但相对内陆平坦的路况来说,那里仍然是自然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挑战。


高反,身体的不适应,因为山高路长,颠簸却又限速的种种考验。让很多来西藏的人来了痛苦,回去又回味。


飞机进去,虽然顺利,但感受不到天路的艰辛和壮美。 火车进入少了危险,可以看到可可西里的藏野驴,却还是看不到汽车一路进去的危机重重。


家人和朋友都说我爱冒险,这不是冒险,只是在更新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不断的看到悲欢离合,也就是不断向内观照生命的脆弱,最后大概会加珍视生命。



一个朋友说这个话题太沉重,会吗?

悲欢离合,总是不期而至,阴晴圆缺总是不经意间变化。


成年人早就应该把生死了然于心,了然于心,才会更加热爱活着,热爱活着的美好,热爱生命里的那些故事,热爱生活里的亲人朋友。


觉得沉重,大概只是不愿意面对的逃避,但悲欢离合,还是会不期而至。




一张村庄的原片


西藏,没有大片


于我而言,西藏没有大片,只是有着真实且差异的生活,有着与我们熟悉环境里,不同的生命体验。


所谓大片,对当地人来说,都只是生活里的司空见惯。


进藏,不是把相机当猎枪一样的去猎奇,只是像老朋友的一样,感受一个不同于自己的生活。


生活里的零碎计较多了,会堵心,会觉得不如意,回到西藏,会觉得什么都可以放下。


我一直不愿意把摄影说成多么高大上的艺术,无论怎么样,摄影只是交流的工具。最终,还是要回归为生命体验的工具。


絮絮叨叨这么多,云里雾里的说了一通自己真实的看法,共勉。


这里是郑波(@细草穿沙)个人公众微信

内容涉及摄影与美,生活与文化的随笔

欢迎分享传播,(但保留著作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