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两件事,使我觉察到了有的人存在对他人无感的问题,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微问题”,它关乎一个人人格的健全。 第一件事,是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一个80后小伙子,收拾抽屉,产生了一袋垃圾。室外3、4米处的围墙下,就是大垃圾桶,单位室内的垃圾下午收集后都要放进去。可是,他却把垃圾带到后面住处的楼上,扔进那里的小垃圾桶里,当然自己是要方便些,但无疑增加了保洁工的工作量。前一两天,宿舍整理的垃圾,也是全部放进那个垃圾桶里,塞得满满的,要是多走几步路扔进外面的大垃圾桶里,保洁工不就少受一点累吗?问题的产生,就是对别人的劳动无感,不觉得别人辛苦,不注意体谅别人。 第二件事是今天下午,一个小伙子从楼上下来,他跟其他从楼上下来的人不一样,他手里端着一个纸杯,应该是里面盛着水,他把纸水杯轻轻地放进了门口的垃圾箱里。也许是到楼上找了领导,走时就把纸水杯端走了,目的就是不让别人再去收拾一下。这个细小的动作,让我体察到了他的心思的细密,让人肃然起敬。 同样是年轻人,差别还是在家庭教育上。现在有些90后、00后,包括一些80后,往往比较自私,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己的需求的满足,忽视别人,包括自己的亲人。替别人考虑得少,对别人无感,对别人的感受,没有去揣摩,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没有换位思考。这样会使人的人格出现缺陷,不大关注别人的感受,对自身的工作和发展也是不利的。 现在,经济低迷,供大于求,要去产能,去库存,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提升产品的质量、品质,优化产品结构,也要为产品注入情怀,给消费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使产品更有温度,更贴心,情感更细腻、周到,服务更妥贴。如果没有对别人的理解,同理心,要做到这些就会觉得有不小的难度。 我们应该重视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像后面那位年轻人那样,积极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样情商才会越来越高,才会越来越有亲和力,越来越有人缘,工作、事业才会越来越顺利。 王良炬 2017年1月12日 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