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网格历史(Grid History)

 昵称28794121 2017-01-12

{ 地球网格历史(Grid History) }

翻译者: QingQing
类别: DATRE书籍3: 第5维度 - 通向宇宙的大门
(2015-10-01)
  • 打印
  • Email
(翻译辛苦,版权所有.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心世界]- www.Heart111.com 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QingQing注: 本篇没有包含在[Datre书籍3:通往宇宙的大门]中. 但内容与之相关, 因此编辑在这里. )

阿尔佛雷德.哈伯德(Alfred Hubbard)

正如1919年12月17日西雅图邮报中所写的那样,阿尔佛雷德.哈伯德能直接从地球获取能量,并证明那些能量可以被传送.报纸中有一张照片,展示哈伯德的设备能够照明一个200瓦的灯泡.

哈伯德,只有19岁,能够在西雅图附近的Portage Bay驾驶一艘18英尺的小木船.这艘船由一个35马力的电动马达驱使,船上没有电池.他能依靠自己研制的设备提供能源,行驶几个小时.


莱斯特.亨德肖特(Lester Hendershot)

还有莱斯特.亨德肖特,他也使用类似的方法为飞机电动引擎提供动力.哈伯德与亨德肖特都使用古代中国记录中称之的"宇宙之花",他们声称"宇宙之花"是"所有力量的来源".他俩的原则都采用与地球网格系统共振的脉冲,并在两组线圈中创建了次要的感应.哈伯德的主要线圈与次要线圈都是圆形的,而亨德肖特的主要线圈采取了圆形结构,次要线圈则是菱形,导致它看起来像线圈中编织的"篮子".

0coil(QingQing注: 这是我从网上找的相关照片)

哈伯德的发射器与他船上的传感器(接收器)有着精确的共振.他使用他的变压器收集能量.这个变压器有1200英尺长并埋在地底下的电线,从中心分别通往东西南北方.电线的外端连结入一个18英寸长的空心管,管子里有水银.电线穿过地球的能量网格波.而水银创建了阻塞或脉冲封锁,强迫电流进入中央主电路.

T.亨利.马里(T.Henry Moray)

还有T·亨利·马里,他因"自由能源设备"发明而被全世界所知.亨利发明了第一个原油晶体管.他把几个晶体管按照放大加强的串接方式摆放到一个比面包箱稍微大点的盒子里.这个设备中有一根长长的"输入"天线,这根天线与地球的网格模式校准,离地大约8到10英尺高.在没有其他电源的情况下,能够单独输出大约支持200瓦灯泡的电力.

由于他试图想让好几个国家对他的设备感兴趣,以投资进行广泛的应用,所以他的一生读起来就像詹姆斯邦德与匕首阴谋的故事一样.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交流电力之父.当他在Colordo Spring时,也对地球网格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那时能够"看到"网格的特斯拉决定在这些让他感到好奇的网格交叉点上做一些爆炸实验.他把几个不同的物质与材料在这些交叉点上引爆,以观察它们的影响是否不同.

这些被美国高度保密的实验结果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原子"科学.你也可以说尼古拉.特斯拉是我们的原子科学之父.

1919年2月杂志<电气科学实验者>中有一篇尼古拉.特斯拉撰写的文章-<著名的科学幻觉>(Famous Scientific Illusions) - 其中有一段关于电力传输的内容:"一些我认为具有很好知识水平的专家,多年来一直认为我提出的无线电力传输一派胡言,但我却发现现在他们变得越来越谨慎了.目前对我的最新异议是廉价汽油.那些人详细分析,认为电力能量流是向所有方向发散的,所以任一接收器只能有一小片刻获取能量的时间.但这并非如此.事实上,电力只从一个方向传达,从发射机到接收器之间,电力没有任何流失.因此在地球上的任意一点去恢复一架飞机或轮船的动力,或为一个住所提供电力是完全可行的.为一个独立或孤立的地区提供照明,关于这点我相当乐观,并相信那儿很难再有更为经济与方便的办法了.未来会展示我的远见是否准确,因为迄今为止,它都已经被证明了."

在1919年,你就能看到伟大的电气专家尼古拉.特斯拉已经声明可以做到.同时不被特斯拉所知的是,哈伯德与亨德肖特也做着与他同样的事情-通过传输能量以驱动飞机或游艇.

注意:
Xperimenter出版公司总裁Hugo Gernback在读完特斯拉发表的文章后,提到同样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发送纯赫兹波,为什么我们还要用一根电线来连接地面上的发送与接收呢?这是我们使用赫兹时从未梦想过的事情.如果你仍然不相信地球是主要的传播媒介,那你可以完全断开地面的电线,并试着发送与接收.只不过这时你可以使用的,并用以搭建远程桥梁的赫兹波小的可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