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感觉就是好的关系——关于“感觉拼盘”

 刘淑姿 2017-01-12

好的感觉就是好的关系——关于“感觉拼盘”

原创 2017-01-12 孙璐 圣启阳光
圣启阳光

SQYGsunshine

个人与团体的心理咨询与培训,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咨询、培训,心智模式提升训练、身心灵健康成长、知行合一的训练。

一切皆为关系。我想熟悉心理学的人一定对这句话不陌生。是什么决定了好的关系?又是什么维持了好的关系?是什么让一个关系由好转坏,又是什么让一个关系由坏转好?最近,我看到一个新词“感觉拼盘”,我倒觉得可以用来形象的解释上述问题的答案。

 

发明这个词汇的是一个名叫杨杰的亲子关系咨询师(微信公众号:杨杰的妈妈圈)。她在和大量的家庭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面对同一件事情或者孩子的同一个行为,咨询师会和家长有着完全不同的观感。比如面对孩子的行为改变,咨询师往往更倾向于看到孩子为改变所做出的努力和改变的行为本身的积极意义。而一个典型的家长,在看到同样的事实后,往往会做出如下的描述:“嗯,他这几天总体还是蛮不错的,很多地方出乎我的意料,但是,他的。。。。。。。还是不行。”说到这里,一般还会配合急躁的表情和语气。前半句不过是个引子,后半句才是重点。


其实,有这样表现的家长,无疑是把孩子的问题看作需要被医治的症状,那作为病人家长,当然要让大夫了解病人还有哪些症状没有好转,以求进一步的医治方案。然而,不易觉察的是,这样的视角,会带来感观的倾斜:把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视为“应该”,刻意的缩小;而把孩子没做好的地方视为“问题”,无限的放大。这样的视角会制造大剂量的焦虑。而往往,家长的焦虑情绪,正是造成孩子的问题的根源。

 

如果我们把对孩子的所有的行为的感觉放到一起来观察的话,这里面有积极的情绪,也有消极的情绪。这就构成了一个感觉的拼盘。如果我们去客观的观察这个拼盘的话,我们也许会看到,积极的情绪占了70%,消极的情绪占了30%。但是,一旦你把这些消极的部分当作“毛病”想要去消灭时,就会变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你的“感觉拼盘”就会向消极的一面倾斜。杨杰谈到:“在你感觉的拼盘上,积极的行为被有意无意的忽略,它的比例在急剧缩小,而消极行为的比例则因为重视,而被无限放大,于是,焦虑就在这个倾斜中滋生。不仅如此,如果感觉的拼盘里,消极的感知占了大多数,那么,接下来的应对策略就必然是防御和控制;态度紧张的盯着孩子改错。孩子不肯改就焦虑,不满,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心境和感受,诱导出更多的消极和拖沓的行为状态。于是,来之不易的改变,又快速的反弹回去。”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急切的想让那些消极的部分消失呢?在咨询的过程中,父母普遍会有这样的心理:“我知道我有责任,我需要做出改变。而我已经在改变了呀,为什么你还是有些地方做不到令人满意呢?”这样的心理源于这样的逻辑:我变了,你就得变,而且必须按照我想要的样子变。

 

在武志红的新作《巨婴国》中,提到中国的成年人普遍是巨婴,具有全能自恋的幻想。“在巨婴的心中,真正的自我感知是‘全能’与‘完美’。我一动念头,世界就得立即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否则,我就崩溃没辙想死了。”这份焦虑如果不被当事人觉知,就会不可避免的向外投射,造成施诸于身边人的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在所难免。

 

咨询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处于改变中的不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是一个部分失控的状态。追求完美与控制感的人是很难接受这样一种状态的。而一个人心理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可以接受事物的不完美,不确定,不稳定,总之,就是一种复杂的状态,一种不是非黑即白的灰色的状态。

 

能处在这种状态中仍安之若素,需要我们具有相对平衡的“感觉拼盘”,也就是在内心的景象中,看见盘子的全部,始终保持着一种对“全盘”的觉知,一种对“整体”的信念。尤其是,我们需要去接纳盘中那些我们不愿去看到,想要推入阴影里的部分。当我把这部分的体会分享给朋友的时候,一个朋友说,她之前在晒太阳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感觉,当我们一味的迎着太阳走去的时候,背后却是冷的;而如果我们能背对着太阳,看到自己阴影的一面,会感受到一种来自背后的温暖,阳光下的影子也会因为我们的看到而更加跃动。我觉得这个比喻也很形象。不论我们是否愿意看到阴影,它就在那里随行,当我们转向它的时候,才有机会看到更完整的自己。

 

一个亲子关系的咨询过程,说到底,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父母的成长,在这里更为关键。绝大多数亲子关系问题的起源,都是因为父母的这个感觉拼盘在最初的几年里,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在倾斜。不能接受孩子身上任何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地方,在孩子身上发现一点儿小苗头,因为心急,就动用消极手段去控制、强迫孩子。明知道不应该,却就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父母的忍不住,其实是不能平衡自己的感觉拼盘,肆无忌惮的倾斜,最终饮鸩止渴,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孩子也越来越消极。

 

亲子关系如此,夫妻关系又何尝不是呢?想想在恋爱的最初,我们关注的都是最吸引我们的,对方身上的优点。然而,随着双方熟悉程度的加深,对方的好处被我们逐渐习以为常,从而予以忽略。而不断出现的摩擦,以及对方身上呈现的我们不喜欢的部分,会越来越多的占据我们的主要注意力。“感觉拼盘”就这样开始倾斜。这个倾斜的盘子甚至会自带势能,使得新装进来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的滑向消极向下的那一端,从而使倾斜的角度不断增大,乃至倾覆。

 

恋爱的感觉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在陌生与熟稔之间,我们还来不及甄别,所以我们关注的是对方带给我们的全部的感觉。如果我们观察那些历久弥新,稳定持久的爱情,也许我们会看到,并非是双方完美匹配,毫无摩擦,而是双方都在有意或者无意间维持着一个平衡的“感觉拼盘”。维持平衡的关键,在于你是否选择去看见,去看见那个完整的画面,去看见那个完整的、真实的、永远有瑕疵的存在。

 

好的感觉就是好的关系。改变一个关系,也就是改变双方内在的感觉。作为父母,可以给孩子的,就是保持我们感觉拼盘的中正平衡,看见孩子的真实存在,映照出孩子生命的光彩。作为伴侣,可以给对方的,也是我们感觉拼盘的中正平衡,将有色彩的一面迎向阳光,彼此分享,将黯然的一面揽入怀中,彼此温暖。


【END】



圣启阳光专业从事工作场所心理健康服务、个人职业发展和家庭教育优化系统方案的机构,汇聚了国内外一流的心理学家、身心灵成长教练、企业高管教练、中医名家、全球生涯教练(BCC)、世界500强高级培训师、心理咨询师、身心疗愈师,在团体心理服务、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学生厌学辅导、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辅导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更多的团体、家庭和个人身心健康、关系和谐、事业发展、生活幸福。



阅读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