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阐述一个概念: 也许你和我都对彼此有好感,但我们都害怕说出口,那么我们在一起的机会就变得很渺茫,究其原因,核心在于我们只是喜欢,谈不上爱和深爱; 赚钱也是如此,没有人不喜欢钱,但很多人谈不上爱钱!所以,赚得多很开心,但赚得少也无所谓。 如果深爱一个人,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近对方,绞尽脑汁去追求Ta。其实赚钱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很爱钱,那么我们会十分留意身边赚钱的机会,我们会集中注意力,调动脑细胞去研究到底怎么赚钱。 我想,这是我们大多数穷人的通病,这也是为什么你很难成为有钱人的核心原因之一。
01 ▲ 那么今天来想一下这个问题:你是在赚钱还是在挣钱? 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这么一段话:挣钱的“挣”字,是“手”字旁加一个争取的“争”字,这表明财富是要脚踏实地、花大力气动手去做的;而赚钱的“赚”字,是“贝”字旁加一个兼并重的“兼”字,“贝”代表财富和资本,赚钱这种模式其实代表的是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挣钱与赚钱,表面上看是赢取财富的不同路子,其实是指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思路。 很多读者可能会想,“对,我要先挣钱,这样才有希望拿‘挣’的钱去‘赚’钱。” All right,我们换个思路: 我们的资本有哪些? ——比如力气、时间、精力、想象力、创造力、技能等等都是我们的资本。老板付给我们薪水,就是在购买我们的时间、技能等各种资本,即我们自己本身就是钱,但很多人对钱的唯一定义是:钱就是银行卡里的数字、房产以及钱包里的纸币——认为这些才能算是资产。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致使我们很多人廉价出售自己“真正的资产”去换取附带的资产衍生物——钱。而且,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没钱,所以没办法创业”的原因。 02 ▲ 在我们所有的资产中,最大的资产是时间;最昂贵的成本是机会成本,而且这种成本往往是看不见的,非常容易被我们忽略掉。 “挣钱思维”最大思维漏洞在于没有考量投入和产出比。 “赚钱思维”的威力在于:我投入哪部分资产才能换来更多的钱,而且,如何让投入的资产产生最大化的价值。 举例:
田忌赛马”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齐威王的上中下三等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马要强。因为田忌只懂“挣钱思维”——焦点全放在赢得比赛的结果上,而忽略了投入和产出比的关系,所以连连输掉比赛。后来,孙膑运用了“赚钱思维”,给田忌支了一招:第一局,用下等马对付齐威王的上等马,当然是惨败;而第二、第三局分别用上等、中等马对付齐威王的中等、下等马,最终以3:2赢得比赛。
运用赚钱思维的核心在于,梳理出自己最核心的优势和竞争力,把焦点放在投入和产出比的关系上,重点思考“如何用最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产出”,而不是为了最大的产出,不计成本地投入。 打蛇要打七寸,如何拿捏投入和产出比的七寸在于,认真评估机会成本——不要让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势和天分,它们像指纹一样与众不同。一个对数字极其敏感的人,如果他去车间做苦力,那么他就浪费了成为一个数学家,或者成为优秀财务人员的机会,这就是他为自己的工作所支付的机会成本(人生最昂贵的成本是机会成本)。
淘一个商品可以货比100家;想方设法占尽各种便宜;把帐算的滴水不漏,锱铢必较;走5公里去买一斤便宜一块五的白菜......其实,我们都是这样的人,只是没这么夸张而已。 问题是,我们为何不认真地这么算一下人生这笔账呢?
03 ▲ 心理创富学的创立者希尔博士揭示了赚钱的“黄金”法则,爱迪生曾终生服膺。希尔博士指出:“这些法则不仅是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任何人要达到任何目标的必经之路。”
第一, 确定希望拥有的财富数字金额和期限。 如果笼统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没办法衡量自己究竟想要多少。比如:我希望有一份好工作——那么什么是好工作;我希望自己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那么,几点睡,几点起床呢;我希望找一个soulmate——那么,你对soulmate的定义是怎样的;驭爷,安排好时间,下周来我办公室开会——那么,你要告诉我在星期几,几点开始,几点结束,不然等于没说。没有将自己的人生进行“量化”是让我们变得平庸的头牌原因。
第二, 确定自己愿意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和多大的代价去换取 随便想想的人相当于想要不劳而获,而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做好这一步的核心是“想明白赚钱的深层次目的”,我更喜欢称之为初心、动机、出发点。
打个比方,A希望挣更多的钱,目的很简单,希望过好一点;而同部门的B也想多挣钱,但他的动机是认真积累经验和资本,将来誓要做一番大事业,光宗耀祖;C跟B有相同的理想,也想干一番事业,但他的动机更进一步,想在XX领域为社会做一番贡献,让生命绽放出某种光芒。如此,最有可能的结局是:A很有干劲,但可能小富即安,很可能目光短浅,可能稍微遇到挫折就逃避;B也很有干劲,敢于直面困难,但如果长期没有成就感,那么他比C更容易放弃;对于C,他的目光很长远,能够保持长久的热情,哪怕取得很高的成就也会不断精进和提升。没有明确动机(初心),盲目行动常常给我们带来3个负面的结果:
1、在关键关头,我们会变得犹豫不决,想投入但不知道值不值。最终,要么错失良好机会,要么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2、很容易迷失,因为我们不知道去向何处,可能变得人云亦云,可能哪里有光亮就从哪里钻,像速7里那辆失控的美妞; 3、一路马不停蹄,可暮然回首,发现自己追求的一切,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
希望通过这个例子你能明白,任何时候,你都需要认真问自己: “你想要什么?” “你需要付出什么?” “你将会得到什么”? 关注我,讲述钱的故事,感受钱的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