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摘选 | 日本人旧屋新修的智慧

 汉青的马甲 2017-01-12



精神上的速食品

每日摘选




町家是京都城内兼有营业、居住一体功能的居住样式,定型于江户中期,多为二层木构建筑。有称作“红壳格子”的细木窗棂,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里面的人却能方便地观察市街,且可防盗。

二楼有“虫笼窗”,是竖格窗棂,不可打开,只用于采光与通风。外墙有一圈叫“犬矢来”的细密竹栅,一端在半墙,一端在地面,弯成弧度,可引导雨水,也可防止犬猫粪便污染墙根。这三点是町家住宅最显著的特征。町家正面很窄,纵向深入,称作“鳗之寝床”,形容其纵深如鳗鱼。



1864年禁门之变,长州藩势力与会津藩势力在市区发起对抗,几乎有三万间民居毁于战火。因此现存的京町家绝大多数是在那之后新建的。据1998年统计,市中心的町家约2.8万家。到2004年,只剩约2.5万家了。

我很喜欢穿行于町家林立的宁谧市街,门前葱茏的盆栽,门上古旧的名牌,檐下的燕巢,深红窗格内斑驳的人影,偶尔木门拉开,暖帘掀起,与主人家目光相聚,往往会得到微笑颔首的好意。不过,木构建筑的寿命有限,如何维护町家,是京都人一直关注的问题。再者,京都人口老龄化严重,市区人口平均年龄约45岁。古都产业主要依赖旅游、教育,年轻人就职机会少,大学毕业后多流往外地,留守町家的也以老年人为主,有后继无人之虞。

因此2002年,京都成立了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京町家再生研究会”,旨在调查、研究京都的町家与町家街区,以复兴、再利用为目的,从事维修、改装、保护等事业,以此守住町家独特的魅力。



有很多有趣的人事。每一位买下或租下旧屋的人,如何与建筑师交流,如何商定修复、改造的计划,如何利用空间,如何经营,如何再现活力,京町家再生研究会都有参考价值。比如曾有一对年轻夫妇,买下了东本愿寺附近一家古老的町家。房屋已有歪斜,经历过阪神大地震的夫妇想进行抗震改修,在建筑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八个月,提高下沉的支柱,加固基础,更换腐朽的柱基,稳定房梁,终使旧屋焕然一新。这间屋子曾是豆腐店,因为夫妇很喜欢古朴陈旧的趣味,所以连灶台烟熏火燎的痕迹都妥善保存下来。


旧屋新修的原则,首先是尽可能维持原貌,而后才是创造合适的居住条件。第一条是对传统的尊重,第二条则是复兴传统、再现传统的关键。这也是日本维修古建、文物的基本原则。绝不刻意造新,而是尽力保存旧貌,并努力使其延续更久的生命。想起在国内见到的某些全新维修、粗糙彩绘,甚至全体拆掉重修等现象,不免叹息。


节选自 苏枕书《有鹿来:京都的日常》


那些读过的书中,

有没有一些片段让你念念不忘?


分享给我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